“大家都说他不像是个读书人,可他却真的教了很多孩子读书明理,这里很多人都被接走了,老乡亲越来越少,挺好的,他们都去见识外边更大的天下了。”
秦焆阳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这个小县城里人口那么少,来之前听说有近万人,进来之后才察觉到最多不超过五六千。
“那位先生还说,走出去的人多了,剩下的人也能过的好些,因为剩下的人能种的田就多了。”
妇人笑了笑:“他真的是一个聪明人。”
就在这时候,一个看起来七八岁的小孩子背着一个布袋跑过来,到门口就喊:“三娘三娘,钧涯哥哥给你捎回来的东西,我帮你房门口,你自己一会儿取。”
妇人立刻笑起来:“等下再跑。”
她起身回到屋子里,拿了两个果子递给那小孩儿:“解渴吃,一路跑来肯定满头大汗。”
孩子也不客气,接了两个果子说了一声谢谢三娘转身就跑走了。
妇人拿了布袋放在旁边,脸上是一种无比幸福的表情。
“现在那些孩子都长大了,他们都在外边,可每个人往家里捎东西回来都不忘了我,也有我一份。”
妇人“看”向秦焆阳:“读书做官不做官也许没那么重要,他们现在多好?”
秦焆阳点头:“是啊,他们多好。”
妇人说:“现在孩子们都去县学力上学了,他们说县学比县衙还要气派,我没有见过县衙是什么样子,但我想,如果孩子们求学的地方比官老爷坐堂的地方还要大,那真的是很好很好的。”
秦焆阳深吸一口气后说道:“我刚才路过的时候看到了,县学里有许多孩子在读书,县学真的比县衙大,大一倍。”
妇人嗯了一声:“我有时候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
秦焆阳沉默了一会儿后问道:“大嫂,最早在夫子庙里读书的那七个孩子,是不是每年都会回来看你?”
妇人摇头:“没有,他们也和别的孩子一样,每年都会托人捎回来一些东西。”
秦焆阳嗯了一声:“他们是这通崃县城开始明白事理的孩子,有了他们做榜样,将来这里一定会越来越好。”
妇人说:“这里不用越来越好,他们越来越好就好。”
妇人问:“你们吃完了吗?”
秦焆阳连忙起身:“吃完了。”
妇人说:“吃完了把碗筷放下就好,不用帮我收拾,你们若是碰了我的东西,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