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虞允文车架离去,刘光世口中喃喃道:“大理内斗倒也罢了,南越李朝这些年可是越来越嚣张。如果不趁其现在虚弱,出兵打击一二,万一南越国缓过劲来,会不会向我大周……”
“将军,将军?”副将见刘光世自言自语,于是出言提醒。
刘光世反应过来,打了个哈哈:“没什么,只是可惜这么好的监军大人,居然这么快便还朝了。”
文官监军一般都是鼻孔朝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睛,对大周武人多有不忿。虞允文在文官中,对武夫态度难得很好,因此刘光世的解释到也合理,周围的将佐点头不已。
刘光世素知朝廷对武夫的防范,确定枢密院不会让自己一介武将,带领精锐长驻岭南。
至于大理可能发起的进攻,如果刘光世现在进言,请求防范或者攻击大理,那就热闹了。朝堂的几位相公会怎么想,你刘光世是不是想把持军权自立,你要造反么?!
打了个冷战,刘光世心说自己直接听调军的枢密院、中书省、把持财权的三司使以及兵部的命令就可以,还是不要多嘴了吧,别他娘的落个狄青的下场。
反正将来出了什么事,也是后来接替自己的老兄背锅,就不多事了吧,刘光世如此说服自己。
至于小老百姓的死活,这就荒谬了。自称“为生民立命”的士大夫都只把小民当成数字,作为永远被这些文官排斥的军官,自己敢体恤百姓?开玩笑,体恤百姓,爱民如子,收拢人心,你想造反么?!
大周对武将的防范堪称历代之最,军队的分权做得也更彻底。兵部管理后勤补给和将官升职,枢密院制定作战计划和调兵,三司使掌管钱粮。
但凡重大军事决定,都需要向中书省和类似内阁的政事堂报备,流程走完之后交由皇帝用印,然后六部和有关部门执行。
此外谏议官和大理寺等,也要从旁监督,看是否有越权的事情发生。文官集团的执政流程大抵如此,冗官、分权和监督,配合得非常好。所以大周武将造反?别逗了!
最严重的时候,大周军中出现过一种情况。前线将军每日的扎营、阵型和路线都需千里之后的文官决定,以至于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失误”。
文官乱指挥、武将人人自危的那十几年,大周的敌国惊掉了一地下巴,己方将领悲愤莫名,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贻笑大方。
当然也有想独当一面的将军,比如封侯的狄青。但狄青的下场很惨,被扔到枢密院当名义上的宰相、实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