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苗走进了地铁研发中心,她在这里也了解到了地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常驻人口不到三百万,机动车也仅有五千多辆。当时筹建地铁无疑非常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周总理说道“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如果是为了交通,买二百多辆公共汽车就可以了。”
1953年北京地铁开始建造,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和人才,北京市委就报告中央从苏联引进人才。两年后苏联派了五个专家过来,为首的是莫斯科地铁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巴雷什尼科夫,其它几位成员也都参与过1931年的莫斯科地铁建造。他们不但带来了许多莫斯科地铁建设的详尽技术资料和丰富经验,还为中国技术人员做了许多启蒙性的地铁专题讲座。中国也派遣人才去苏联学习。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指定了北京地铁的总体规划。
后来随着中苏关系不好,赫鲁晓夫提出把在中国的苏联专家撤走,虽然参与北京地铁建设的苏联专家没有撤走,但是中国再也得不到核心技术了。1961年初正在规划的北京地铁就被迫暂停了。铁道部下令撤销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只保留一个地下铁道研究所。63年的时候苏联专家也走了,走时还说“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中国人不能修建自己的地铁。”
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地铁建造事情,于1965年1月正式成立北京地下铁道筹建领导小组。最终“一环两线”的方案被确定下来。“一环”就是沿着内城城墙而建,既不扰民,拆墙成本低、速度快,城墙也因此绝迹。“两线”中的一线从当时的东郊热电厂经北京火车站与与环线相接,然后出复兴门经公主坟到石景山;另一线是从西直门经颐和园、青龙桥,通往西北山区。
当时建造地铁是中国的头一遭,缺乏核心技术和经验,只能自己摸索。为防原子弹爆炸,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某实验军事基地进行相关试验;为解决防水去海军潜艇研发中心察看,地铁的门就采用了潜艇的密封技术。
经过十几年争论和实践,中国放弃了苏联用的深埋法(60—100米),那样建造工期长,费用高,就采用了浅埋法。
1969年10月1日,中国第一列地铁机车从古城站呼啸而出。由于是战备工程,地铁当时并没有对外开放,乘车还需要介绍信。在运营过程中线路长度也不断增长,先是从北京站到公主坟,后延伸到玉泉城、古城、苹果园。1971年三月开始了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