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早就听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到了明朝是一个高峰期。
在此时期,玉米、甘薯、花生、土豆、红辣椒和番茄等美洲作物,以及众多食用香料已经引入中国,让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在烹饪手法上,炒、炖、熬、煎、烧、蒸、卤、爆、炙、摊等各种制作方法也已逐步完善,众多传世名菜开始冒出,比如水晶鹅、酿螃蟹、蒸龙肝、炮凤肚、烧芦花猪、糟鹅掌、印子鱼、松鼠鱼、叫花鸡等,到了饮食文化高度发达的后世,都还是传世名菜。
现在的伊凡,就要开始真正融入这种带有时代特色的饮食文化了。
融入就是从菜市场开始的。
对于见惯了后世菜市场的伊凡来说,他有点好奇,明朝的菜市场是什么样的?
只是他这一逛菜市场的举措,让董小宛稍稍有些奇怪。
“你是要去买鱼吗?可以让小翠去啊!”
她不可能不奇怪。
按照这个时代的礼仪规定,达官贵人是不能随便进入市场的。
这是因为市场既是商品交易的处所,也是政府处决罪犯的刑场,刽子手杀死罪犯后,将其尸体横陈示众,叫作“弃市”。
市场是“市井小人”的活动场所,又是刑场,所以政府不准达官贵人随便进入市场。进入者要遭受处罚。
《周礼地官》写道:“夫人过市,罚一幕;世子过市,罚一;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
而明朝又是一个特别重礼的朝代,因此凡是读书人、达官贵人,都会尽量远离市场。
在董小宛看来,伊凡不仅身家丰厚,又是古老世家之子,理应远离市场才对。
伊凡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当然不会理会这些规矩。
“作为一个厨师,就需要经常逛市场,这样才能掌握食材的动向,并有针对性地根据食材的变化来烹饪美味,这个道理就跟量体裁衣是一样的。”
“哦。”
董小宛把这句话听进心里去了。
她虽然也是出身于大户人家,可家道早已中落,又流落到了烟花之地,早就没把自己当富家小姐看了,现在又有心通过厨艺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就更是没了那么多顾忌。
这下他算是开了眼界。
他原本以为,明朝的菜市场一定比较乱,可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事实上,古代是非常重视市场的,《考工记》里就有记载:“匠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