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之前的察举,那是给世家大族选拔人才的,风评推举…更是一个笑话,比如孔融让梨,呵呵,孔家是世家大族,是孔子的后人,山东又盛产大梨,他家会缺梨么?需要让来让去的么?还有那琅琊王氏的王祥卧冰求鲤,他祖父曾是青州刺史,家里吃不起鲤鱼么?至于去用身体融化冰块儿么?这都是家族给制造出来的风评罢了!”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他们代表的是朝廷、百姓的利益么?他们代表的只有自己家族的利益!这才是为何,先帝面对着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可没有一个朝中官员康慨解囊,说到底…朝中官员是效忠于大汉,却未必效忠于天子,他们效忠的是自己的家族!”
——“还有最大的弊政,百年以来外戚与宦官擅权,如外戚梁冀一门,家族内先后有八人封侯,至于卿、将、尹、校更是达到五十七人之多?宦官更是从‘五侯’到‘十常侍’把持朝纲,任用私人,亲信和党羽或在郡为官,或是位登九卿之列,或是占据三司之位,便是魏王家不也是靠宦官起来的?”
——“大汉制度下已经不可能根除察举的弊端,能够改变的,只能是一种全新的制度‘科举制’,将‘举官制’改为‘考官制’,只是…真的要走到这一步…那不同于摊丁入亩,只是将氏族的商业进一步的挤压,‘科举’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氏家大族的根本利益!一旦实施…推行者势必会成为众失之的!”
那时候…
天子刘协听到陆羽的这一番话时是震惊的。
他当即想到的便是大汉延绵至今数百年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下,长官辟举要考虑士人在乡里的名望,士人为了掌握权利也着意培养自己的这种名望。
因此…汉末士人为获得名望,交流谈论和清议品题蔚然成风,这便催生出了月旦评,就连曹操也要参与这月旦评!
可偏偏朝廷除了察举制外,没有一套系统的选举之法!
多少士子流落在外?
多少人才被埋没?
多少士子因为寒门…或者白身的家族,得不到乡里的推荐,无法入仕,这些弊病太多了!
那时候的刘协就暗自下定决心…
如果有机会…如果有机会,要从他这一代从根本上改变这弊病,哪怕…哪怕将国号中的“汉”字拼的支离破碎!
如今,机会来了!
陆羽成为了大魏太子…这“科举”是他提出来的,他势必会大力支持,也会倾尽全力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