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 第368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第368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3 / 1)

上海租界。

黄浦江的码头上,此刻聚集着一群人。

仅仅从他们的外表和气质就能判断出,这些人绝对不是什么普通老百姓。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神情。

这群人让码头上卸货的苦力,还有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不停地指指点点。

“乖乖,这一群先生大老爷们聚在这里干什么。”

“搁在古代,这就是一群进士在聚会啊。”

“听说他们是华夏科学社的成员,今天是来迎接一位大人物的。”

“这个社团可不得了,能加入的都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据说至少要是大学生才有资格申请。”

“啊?这么厉害,我小学都没上过。”

“......”

任鸿隽朝着黄浦江的入口处观望,又不时地看几遍手表上的时间。

旁边的赵元任笑道:“任哥,别担心。”

“长崎到上海这条航线是不可能出问题的。”

任鸿隽语气焦急,却又带着一丝激动。

“社长马上就要来了。”

“我这心安静不下来啊。”

杨杏佛则正在和后面几人说话。

其中一人戴着圆框眼镜,头发梳理的锃亮,英俊帅气。

今年25岁的竺可桢,刚刚从哈佛大学硕士毕业,专业是气象学。

选择这个专业也是竺可桢深思熟虑的。

他认为华夏以农立国,所以刚开始去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农学专业。

本科毕业后,又转到哈佛大学,潜心研究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气象学。

本来他的导师想让他继续留在哈佛读博。

但是竺可桢在得知华夏科学社成立后,毅然决定放弃这个珍贵的机会,直接返回国内。

他对导师说:“我的国家需要我。”

竺可桢在美国留学期间,和杨杏佛、赵元任等人都是相识的。

此刻,他感慨着说道:

“杏佛,你们真是了不起啊!”

“当初的《科学》杂志社,没想到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

“华夏科学社的成立,让我仿佛看到了华夏科学的璀璨未来。”

杨杏佛笑道:“这全都是李教授的功劳。”

“没有他的鼎力相持和影响力,科学社不会这么顺利。”

李奇维的名字一出,周围的人顿时激动起来。

那可是当世科学第一人的李教授啊!

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才35岁,却已经成为了传奇。

竺可桢也是心潮澎湃。

他在哈佛大学留学期间,就听过很多很多关于李教授的事迹。

那些鼻子翘上天的美国佬们,谈到李教授时,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崇拜。

这是绝对实力的碾压!

每当这个时候,竺可桢都觉得非常自豪。

因为李奇维教授和他是同文同种的华夏人!

李可往,竺亦可往。

竺可桢已经把李奇维当成了唯一的偶像。

他要在学术上,做到世界最顶级。

“我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李教授。”

“现在已经开始迫不及待了。”

“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杨杏佛似是回忆感慨道:“可桢,只有真正见到李教授,你才能感受到他的伟大之处。”

“我们从新闻报纸上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他的学识广博如海,他的思想深邃如渊。”

“上次婆罗洲仅仅是聆听他几分钟的教诲,就让我受益匪浅。”

竺可桢听完后更加期待了。

他知道杨杏佛是个眼光非常高的人,一般的教授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不过,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时,周仁接着说道:

“杏佛,你可真是不够意思,去拜访李教授竟然都没有告诉我。”

今年23岁的周仁和杨杏佛是康奈尔大学的同学,关系很好。

他于今年硕士毕业,专业是机械冶金。

刚回国的他,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目前是在《申报》担任工程师。

就是为报纸中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把关。

杨杏佛轻轻推了他一把,笑骂道:“去你的吧。”

“当初我让你加入《科学》杂志社,你死活不同意,还嘲讽我。”

“说:你们要是能办成,我就从这楼上跳下去。”

“现在呢。”

周仁笑道:“哎呀,真香!”

周围人哈哈大笑。

忽然,周仁又对着一个看起来很沉默的小个子说道:

“老胡,别装深沉了,李教授马上就来了,你难道一点不激动吗?”

今年24岁的胡明复已经是哈佛大学的数学博士了。

他也是留学圈子里公认的大神。

毕竟数学就是比其他学科高一等。

单纯论学习强度,数学无人能及。

胡明复毕业回国后,甚至婉拒了首都大学的邀请。

他立志要将哥哥主持的上海大同大学,办成一所高水平的学府。

他现在担任大同大学数学系的教学工作。

胡明复对待上课非常认真负责,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深奥的概念。

他为人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看起来发呆,其实是在思考问题。

听到周仁的吐槽后,胡明复回过神,淡定地说道:

“激动有什么用。”

“万一李教授要是当场考校我们,回答不上来,看你们还激动不激动。”

众人闻言皆是一怔。

心道尼玛你这心思也太深了。

胡明复又继续闭口不言,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数学系的大佬就是牛逼。

就在众人吹牛侃屁时,忽然,一阵呜咽的汽笛声传来。

最前方的任鸿隽兴奋地喊道:“船来了,船来了。”

“那就是社长坐的船!”

众人闻言,连忙都凑上前。

李教授终于来上海了!

随着轮船靠岸,李奇维三人缓缓从船上走下。

刚一踏上码头,他就看到了任鸿隽为首的众人。

“嚯,好大的阵仗啊。”

任鸿隽三步做两步,小跑上前,激动地说道:

“社长,您终于来了!”

“您在樱花国的演讲,实在是太精彩了。”

“哦?”李奇维惊讶。

“没想到传的这么快。”

任鸿隽笑道:“这是樱花国想要沾您的光呢?”

“他们估计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李教授您去他们那里访问了。”

李奇维闻言,觉得好笑。

看来任鸿隽等人还不知道霍秀亭秒杀樱花国武士的事情。

估计是被樱花国故意隐瞒下来了。

这时,任鸿隽接着说道:

“社长,今天来迎接的都是我们科学社的会员。”

“如今科学社的社员数量已经到了50人。”

“今天大家都来了。”

李奇维看见这么多朝气蓬勃的华夏年轻人,心中非常开心。

他笑着说道:“你们太客气了,不用这么兴师动众。”

赵元任接着说道:“社长,这都是社员们自发过来的。”

“他们仰慕社长您,说什么也要跟过来。”

李奇维非常满意任鸿隽的成果。

“这才短短的时间,科学社就能发展到这种规模。”

“鸿隽、元任,你们很不错!”

二人闻言大喜,和吃了蜜一样甜。

李奇维又问道:“杏佛呢?”

忽然,杨杏佛大声道:“社长,我在这里。”

他带着竺可桢、周仁、胡明复三人上前。

“社长,这三人都是我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

“他们整天在我耳边唠叨要见您,今天可算把您给盼来了。”

说罢,他就开始给李奇维简单介绍三人的情况。

李奇维一边听,一边呵呵笑着,朝他们看去。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三人,心中早已对三人了如指掌。

他们都是华夏未来的科学栋梁。

竺可桢也在看着李奇维。

此刻他的内心宛如掀起了滔天巨浪。

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仿佛包含了宇宙星空。

星系旋转,时空变换!

有无数真理在演化!

竺可桢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在那双眼睛下无所遁形。

外界都传,李奇维教授最喜欢爱国进步青年。

凡是他看好的人,都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

现在的黄埔理工大学就有不少拿着奖学金的贫困子弟。

他们有梦想,有毅力,一心为国。

竺可桢甚至觉得,自己要是一个虚伪的人,恐怕在这道目光的注视下,就会不自觉崩溃了。

这时,李奇维已经伸出了手。

竺可桢连忙也伸出双手。

“李教授,见到您我真是太开心了。”

李奇维笑道:“刚刚听杏佛介绍,可桢你是农业气象学专业的。”

竺可桢说道:“是的,李教授。”

李奇维忽然接着问道:

“我们华夏是农业大国,美国也是农业大国。”

“但是论绝对值产量,美国的粮食产量是华夏的几十倍。”

“你认为这种差异,与两个国家的气象有关系吗?”

哗!

谁都没想到,数学逼王胡明复竟然真的一语成谶了。

李教授真的当众考校他们了。

大家内心全都惊叹不已。

“我靠,老胡的嘴简直和开过光一样。”

“幸好幸好,现在是他们三人顶上去了。”

“我们应该没事。”

此刻周仁内心慌的一匹。

众人中,他的成绩是最差的,这也跟他跳脱的性格分不开关系。

“完了完了,这要是回答不上来,我还是直接跳黄浦江算了。”

他已经决定下辈子要好好学习了。

竺可桢闻言也是一惊。

刚刚他们的玩笑竟然变成真的了。

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下来。

我是学霸我怕什么。

于是,他思考了一会后,开始沉稳地分析道:

“美国......”

竺可桢不愧是被导师挽留读博的天才。

他的知识结构非常扎实,而且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

他从美国的地理环境,推理出美国气象的特点。

然后又和华夏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

同时,他还对粮食种类进行细分,讲解不同作物的不同情况。

各种数据和理论信手拈来,听的周围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周仁欲哭无泪。

“尼玛,原来你们一个个都在偷偷努力,只有我在傻乎乎吹牛逼。”

很快,竺可桢回答完毕。

李奇维听的非常认真。

他主要就是想看看,这个时代的精英们,他们到底是什么水平。

果然,历史书没有夸大。

这些人都是真正的大佬。

他从竺可桢的回答里,感受到了对方是下过苦功夫的。

而且还能和华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点非常难得。

于是,他笑着说道:

“不错,看来可桢你很用功。”

竺可桢闻言,脸上瞬间就绽放出笑容。

这一句比他学生期间获得的所有荣誉都要重要。

要是哪天他去应聘大学教授职位,带上今天这句话就行了。

这时,李奇维没有继续提问,而是看向众人。

一张张或是年轻,或是成熟的脸庞上,写满了坚定和梦想。

他朗声说道:

“刚刚,我为什么要问竺可桢这个问题呢?”

“因为农业是华夏的根本,而粮食更是百姓们的命根子。”

“我个人是非常在意农业问题的。”

“人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

“科学家再伟大,也得一日三餐。”

“你们都知道我是研究理论物理的。”

“但是我也一直致力于理论的实践化,把理论变成可用的技术。”

“华夏科学社的目的,不是仅仅宣传那些高大上的各种科学理论。”

“更是要把科学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科学技术能给华夏带来怎样的帮助。”

“以竺可桢为例,他是学习农业的,所以他要传播和提高粮食产量相关的科学。”

“现在人工氨已经可以实现工业化的量产了。”

“等到欧洲的战争结束后,我可以让哈伯教授访学华夏,讲解人工氨技术。”

“可桢,你到时候可以联系国内农业方面的专家,争取早日把技术转化落地。”

众人无不震动。

他们感受到了一种磅礴的力量在苏醒。

竺可桢郑重地点头。

他的内心无比激动。

李教授给的这个任务实在太重要了,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同时还有无尽的自豪。

四万万华夏同胞的粮食,和自己的专业息息相关。

这一刻,科学对于国家的作用,在他面前具化了。

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教育,科学教育。

李奇维没有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也记不清《我有一个梦想》的内容。

他只会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影响更多的人,一点一滴改变这个国家。

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新小说: 燕京纪事 我真的不当国师 美人多骄 魔女现世:面瘫王魔妻 特种书童 古代甜美生活 萌妃无敌:抢个邪帝来玩玩 惠帝之子 农家傻女:冲喜乞丐夫 上神,你家天规碍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