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至北平城府库;另一批是价值两万多贯的金银布帛等等,他亲自带人运送,务必要送到白三娘将军手中。
白晓文坐镇襄平,他很快见到了王烈举荐的人才:邴原。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度曾经征辟邴原为长史,但邴原托词不来赴任,恨得公孙度牙痒痒的,却无计可施。
现在,袁家二公子还没有许诺官职,仅仅是派使者赍(音吉,带着)金帛礼物去请,邴原就利索地过来了。
四世三公的声望,真不是开玩笑的。
要不是袁术作死称帝,败坏了名声,袁氏的声望应该更隆重。
白晓文与邴原相谈几句,发现此人和王烈差不多,都是饱读诗书的内政型首领(非战斗型)。
邴原、王烈算不上足智多谋的奇士,但用来治理一郡之地,却能稳固地方,使民众安居乐业,并完成供应统治者钱粮的任务。这就很不错了。
以三国时代的文化普及率来说,读过书就已经算是难得,饱学之士在哪里都值得另眼相待,他们的见识天然要比广大文盲高出一截。
邴原又举荐一人,名叫管宁,言辞之间对管宁赞誉有加:“宁之懿德,吾不如也;其胸中所学,更盛我十倍。公子若要求贤,可着人延请。”
白晓文从善如流,又派使者去请,不过这次使者却吃了个闭门羹,管宁推辞不就。
白晓文叹了口气:“贤才不为我所用,埋没于荒野,实在可惜。”
不过,这只是口头上说说,给邴原一个面子罢了,白晓文并没有兴趣玩什么三顾茅庐的戏码。
在白晓文收集的资料中,是有管宁这个汉末名士的。管宁是个真隐士,而且有严重的道德洁癖。在白晓文看来,这个人真心不适合出仕做官,只适合在山野之中,做一朵白莲花。
“两位都是饱学之士,不知是否见过此物?”
白晓文把龙纹金匣取了出来,颇有期待地询问王烈、邴原。
两人都摇头表示不识。
白晓文有点失望,不过他也有心理准备。这两人都是内政型的首领,属性偏重于精神,而且技能方面大多是判断案件、教化民众等等非战斗技能,跟龙纹金匣完全不是一个路子,认不出也正常。
不过,邴原表示没见过之后,却还是皱眉说道:“此物不是凡品,上面的花纹暗合道门符咒,或许找修道之人可以打开。”
白晓文心中一动:“襄平城有什么修道之人吗?”看邴原的样子,至少是接触过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