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是本朝的官员任职制度中禁止的,不过偶尔也有例外。
比如说西疆那里,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一些。
当地的部族力量比较雄厚,而抵抗新月国,必须要充分发挥地方上的主观能动性,可是那些当地部族的领头人,很多人就愿意在本地当官,迫不得已之下,朝廷也只能略作变通。
所以,这是权宜之计,但是举例也能举出不少。
李永生心里存了这个疑惑,出了酒馆之后,就找其他人问询。
但是巴蜀人对他这个外地人,不是一般地提防,他操的是很标准的官话,但是当地人不喜欢说官话,甚至都不喜欢说巴蜀通用话,绝大多数人在说话的时候,用的是戎州方言。
李永生这样的口音在城里,买东西没问题,问路会有点问题,要是想问当地官府的情况,大家会直接表示我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他忙了半个下午,直到在一个茶社,点了一壶三百钱的茶水之后,茶社的小二才告诉他一个消息:通判姓白,不是本地人。
再多的消息,也就没有了。
李永生想一想,这也不是个事儿啊,于是再次出城,召唤出了朱雀。
朱雀对白通判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不过它终究不愧是香火成神道的,虽然信徒被捉了很多,但终究有一些信徒藏得很隐秘,躲过了追查。
于是没过多久,它就告诉李永生:白通判不是本地人,在戎州呆了四年,还不到五年一考的时间,不过相较才来了两年的陈知府,在地方上的时间,是稍微长一点。
李永生对此,有点不解,两年的时间似乎也弄不出来什么幺蛾子吧?
毕竟知府才是正职,通判是副职。
通常来说,去外地任职,两年能理顺地方上的各种关系,融入当地体系,已经是不错了。
而且这白通判,在朝中似乎也没什么人,外放到戎州,还被人追债到这里他在京城选官的时候,花费了不少银钱,很久才还清欠账。
在朱雀这里,得不到什么要领,李永生只能选择再入府城,想着找个客栈住下,晚上去一些地方打探一下。
再次进城的时候,日头就快落山了,城门的守卫再次仔细检验了他的证件。
这一次进来,李永生选择了在知府衙门斜对面的客栈住下,距离知府衙门,直线距离就是一里多一点,客栈也是官办的,类似于驿站,却又对外营业。
他登记了住宿之后,进房间稍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