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是无可替代的。龙文化、龙图腾、龙的传说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文化里的四灵图腾之一,而且中华主族都自称龙的传人。
林轩缓缓地抬起双臂,那条龙立刻矫健游动,蓄势待发。
神话传说里龙是神异动物,能行云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太空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其典型形象是两个杈角、长须、蛇身、四足、鳞片满身,也可以说是马面、猪鼻、牛嘴、鹿角、蛇身、鹰爪、鱼鳞、狮尾、虾须。
《本草纲目》中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即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狮、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其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台湾画师祖传有画龙口诀: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龙罢。
正因为华裔对龙这一形象非常重视,所以任何人一看到石壁上那龙的影子,都万万不会认错。
“那是我吗?”林轩并未惊慌失措,而是喃喃自问。
入藏三年,他时刻告诫自己,在复杂艰困的环境之中,必须如潜藏于九地之下的神龙一般按捺骄气躁气,持续修行,以待时机。
《周易》乾卦中有“潜龙勿用”一词,正合乎之前林轩的生活状态——“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他的潜伏只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厚积薄发的那一刻,就像高手在击杀对手之前必须收回拳头一样。
藏地的山水最适合高明之士遁世修行,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皑皑雪山、贫瘠土地之上激发自身潜能,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反复锤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那是另一个我,不是瀛台被囚、走投无路的光绪帝,而是一个全新的、摆脱了个人生死荣辱的我,是本我,更是真我!”林轩心头的重重迷雾被迅速拨开。
那跃动的龙影其实代表的就是他的内心,他的一生,就是为了这飞龙在天的一刻而活。
《周易》乾卦九五中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林轩明白,属于自己的时刻到来了。
如同乾卦九五中说的:同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