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凤作为岳母,自然对岳文轩各方面的情况都很关心,着实问了一番,岳文轩都耐心地给予回答。
林知慧作为大姐,也提出了几个问题,两个嫂子却并没有插话,只是在一旁安静的倾听。
对岳文轩有了一番了解之后,包括陈玉凤这个岳母在内,家里的几个女眷都不在陪同,陪岳文轩聊的责任交给了家里的几个爷们。
大姐夫夏志浩今年三十多岁,他和大姐一样都是干部身份,去年刚刚调到了食品厂工作。
林知文对大姐夫挺尊重,有意抬高一下大姐夫的身份,听到岳文轩问起大姐夫的工作,他主动把话头接过去道:
“大姐夫以前在区政.府工作,去年的时候,区里的几家食品厂合并成了一家,新合并的工厂规模很大,但因为新成立,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大姐夫觉悟高,主动申请调去了食品厂。
要我,大姐夫这一步走对了。调动之前,大姐夫是行政十九级,但调动之后就成了十八级。
这一级的差别,每月工资就差了九点五元。工资能涨这么多,固然值得高兴,但更重要的还是从办事员到副科级的跨越。
这一步可不是那么好跨过去的,要是运气不好,很多人一辈子都迈不过这一道坎。
要我还是大姐夫目光深远,虽从政府调到工厂,让人挺惋惜的,但能有大级别的跨越,长远来看很值得。”
听着林知文侃侃而谈,岳文轩倒是对这个大姐夫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前林知希虽然对夏志浩有过介绍,但并没有这么详细,比如夏志浩的行政级别,林知希就没有提起过,只是大姐夫是个干部。
三十多岁的副科级干部也算是年轻有为了,十八级的工资是每月八十七点五元,在这个年代绝对是高收入了。
夏志浩不是一个虚荣的人,实事求是的道:“知文不用给我遮掩,我哪有你的那么目光长远,我就是一个运气好点儿的俗人。
不瞒你们,从政府调到食品厂,并不是我个人有多么高风亮节,我也是被迫无奈才做了这个选择。”
林知文马上接话道:“不管是高风亮节也好还是被迫无奈也好,总之这一步不算差,毕竟这是从办事员到副科级的跨越,不管原因是什么,能跨过这一步,我觉得挺值。”
林知文话里话外的捧着他,夏志浩也不好什么,只是笑了笑便不再出声。
岳文轩道:“我个人也觉得从政府调到食品厂并不是一件坏事,就像大姐夫的,我确实觉得你运气挺好。”
“这是怎么的?”夏志浩顿时来了兴致。
以岳文轩的出身,再加上他大教授的身份,自然没必要捧着夏志浩话,这样肯定是真实的想法,夏志浩倒是很好奇岳文轩为什么会这么想。
“相比在工厂上班,在政府部门工作确实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但相对的责任更重,风险更高。
尤其是这几年,风向变来变去的,觉悟稍低一点,可能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像大姐夫这种性格方正的人,我觉得在工厂发展,反而更有前途。
尤其是食品厂这样的单位,以后的重要性肯定会越来越高。现在调进去很容易,以后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再想调动,那就难了。”
岳文轩的这番话确实对夏志浩有一番触动,尤其是关于风向的问题,这也是夏志浩最头疼的问题。
他这一次被调进食品厂,就是因为无意中错了话,所以才被人抓住了这个的把柄,被人给明升暗降了。
夏志浩也知道自己脾气直,有时候不太会变通,这次只是一个的教训,不定哪就会因为他的性格惹下什么大祸。
对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他知道归知道,但却很难改正,俗话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如果从风险这方面来,他从政府调到工厂,确实也不是一件坏事。
岳文轩话里的意思,似乎对食品厂很看重,这就让他有点不解了。
“你这么看好食品厂?食品厂虽然还算不错,但比起钢铁厂和机械厂这样的重点单位来,应该还是有不的差距吧?”
岳文轩解释道:“眼下来看,确实如此。
但如果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一般人恐怕更愿意去食品厂工作。
解放后,咱们国家的农业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粮食会长期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
在统购统销的政策之下,不管是工人还是干部,不管是工厂还是重点厂矿,对于副食品的需求都会极为渴求。
毕竟每月的粮食就那么多,又受到国家管控,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要想吃的饱一点,就只能从副食品上打主意。
按照现在的粮食标准,就算是丰年,各单位也会有求于你们食品厂。
万一遇到了灾年,那你们食品厂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到时候你这个食品厂的干部,各单位恐怕会排着队的宴请你。”
“你要是这么分析,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对于这一点,夏志浩已经有了一些切实体会,“虽然我调去食品厂的时间还不算长,但每周至少会被各单位宴请两三次,那些关键部门的人甚至接受宴请。
老实话,我还有点不太适应,总觉得这是不正之风。可大家都这样,我又刚刚调去新单位,也不好多什么。”
“大姐夫,你可千万别再出什么幺蛾子!大家都这么做,你随波逐流不就好了,何必非得做那个砸锅的人呢?”
林知文终于不再捧着夏志浩话,而是开始劝解起来。
一直都没插言的林知武也道:“大姐夫,你是应该改改自己的脾气了,人不能有坏心眼,但也不能太正直了。
你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不年轻了,话办事也得讲究点方式方法了,不能再和年轻那会儿似的不管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