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也够大,飞机、汽车加上这会安顿下来的功夫,时间都已经到了下午5点。 按照美国这边的习惯,晚餐会在六点左右进行,张楠打算先去看看厨房里为伙计们准备了点什么。 拿破仑说过:“军队靠胃行军!” 这话在西方世界很流行,而在华夏的老话“民以食为天”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华夏军队在艰苦条件下的韧劲普遍强于西方军队。 先不用说红军时期和抗美援朝最极端时的情况都达到了人类的极限,就算在前两年的两山轮战时,有时候一线部队得靠着压缩饼干和冷水过日子,照样打得越南猴子哭爹喊娘! 现在营地里大约有200名安全承包商,华夏来的伙计大约占了一半,这趟张楠没打算开小灶,所以没带上丹尼尔,这回需要去吃大食堂。 有条件嘛,总得让公司里的伙计们吃饱又吃好,老板不差钱! 而且那座食堂还对这里的牛仔和牛仔家庭开放,伙食全部是免费的,很受牛仔们的欢迎:在美国,按照习惯传统,农场主一般只需要负责牛仔们的肉食供应,其它不管。 爱丽斯今天有点累,别人在飞机上能安安稳稳睡觉休息,她至少还为大家准备加热中餐,这就不陪着张楠去视察食堂了,等到饭点再过去。 张楠一出门,敲了敲隔壁的木门。 “艾伦哥哥。” 查里兹-塞隆穿着一身的美军制服,张楠感觉有点别扭:这怎么感觉像是美国女明星到前线劳军的感觉。 “我要去趟餐厅厨房看看,你来不来?” “啪”的两脚一并拢,小姑娘敬了个不伦不类的军礼,“听候长官命令!” 张楠直摇头! “别,你还是别敬礼,别扭!而且这里是军事化管理,敬礼是很严肃的一件事,别胡闹,老实跟着我就行。” 小查莉嘴一瘪,“哦。” 农场和训练基地是自己的地盘,就跟着阿廖沙和兰迪两人,出了别墅,左侧十多米外就是营区。 兰迪之前来过这里一趟,正好能给张楠带路。 保镖们也换掉了短大衣、墨镜,都是一身军服,连随身的枪械也不再隐藏,而是挂在腰带和腿上。 训练营规定日常中,重型装备入库,突击步枪一类的枪械统一存放在营房的武器架上,手枪一类短枪放在个人的床边小储物柜里。 这会出现四个穿军装的,里边有两个堂而皇之在休息时间带枪的大块头,加上个看着别扭的“女兵”,看到的人就知道是那个慷慨的大老板来了。 只要是公司的军事承包商,之前都见过张楠的照片:要是连为谁卖命、拿的是谁的钱都不知道,那就是个笑话。 所有人加入公司最初的一两个月根本就是在“白拿钱”,这样的老板世间难求:雇佣兵一般是一拿钱就要去玩命! 而且这日常工资都快赶上业内战时平均标准,美国和以色列人对这个华人老板很有好感。 农场里谁是承包商、谁是牛仔也很好认:营地里穿军装的就是承包商,那些牛仔在农场里是不允许穿军装的。 而且牛仔和他们同在农场工作的家人虽然也能在食堂就餐,但餐厅和承包商们分开。 军事化管理,就这规矩。 承包商们日子过得不错,不就是训练保持最佳状态嘛,平时谁都不偷懒,这可比作战要轻松,至少训练一般不怕掉脑袋。 自己找死那是例外:军队里训练时死人不是没有,二货们扔个手榴弹就把自己人炸死的情况总会听说,连老兵们要是放松警惕也会犯错。 从张楠四人面前经过的人都会向老板敬个礼,张楠是点头致意,算是回礼。 阿廖沙和兰迪就有意思了:华夏和美国式军礼一起上,让路过的承包商们都有点愣神! “这人是华夏人?” “这伙计不是我们美国人?” 没去管承包商们有点奇怪的颜色,张楠和阿廖沙早习惯了。 这里有点像华夏大学里的食堂,用的是美式的小型长桌,不是华夏部队里常见的圆桌,这样一看这里显然是采用分餐制吃饭。 有一张老大的长桌在边上,应该是伙计们自助打菜的地方,可以嵌进去一个个不锈钢盆,下边可以用蒸汽热水保温,不过这会上头是空空如也。 墙上还挂着中英文分别标注的今日菜单:西红柿炒鸡蛋、红烧牛肉、猪肉片炒黄瓜、麻辣豆腐、酱爆鸡丁、猪小排炖海带、清炒包心菜、紫菜蛋花汤。 主食:米饭、黄油小面包。 看完菜单,张楠对边上两人道:“我记得我们的伙计里应该有炊事班出来的,是吧?” 这压根就是华夏军队里常见菜谱,只是要是天天这个标准,那支华夏部队得是伙食标准较高的兵种才行。 阿廖沙听到张楠的话,道:“有几个在部队里干过炊事兵的伙计,但上次托马斯说早就被派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了。” “这里没有?” 营地没有炊事兵,那这些菜谁做的? 帮厨客串? 另一边的兰迪道:“老板,应该还有一个,但这两三百人的伙食一个人可能来不及。执行任务的需求标准高于营地,这一个人还是营地里死活要求留下来的。” 这时门口出现个熟人,是“联合力量”的后勤大总管汉森-布鲁斯。 他这回刚到营地,之前办事去了。 听到老板和保镖在说厨师的事,汉森走过来笑着道:“老板,华夏来的炊事兵简直就是超人,是训练营最受欢迎的人! 一开始来的时候我们都是提供美式餐饮,但允许华夏的职员在不妨碍培训的前提下自己开小灶。 结果就两个礼拜不到,除了烤肉、牛排、黄油面包和沙拉这样少数几个美式菜品之外,这里已经只提供华夏的餐饮。” 听了汉森的话,张楠问阿廖沙:“我们野战部队炊事兵也要军事训练的吧?” “是的,除了机关食堂里的人。连队炊事班不是摆设,同样要训练,有些领导抽查下属单位军事训练水平就喜欢找炊事班的麻烦。” 这时汉森道:“有以色列来的职员以前在非洲和南美的雇佣兵里混过,说华夏的炊事兵要是去那些地方,应该能拿到顶级薪酬。” 好吧,华夏人似乎到了哪里都好像会和厨房联系上,但看汉森-布鲁斯的样子,这炊事兵在这的地位还很高。 几个人这就去了厨房,看到个身高大约一米七多点,年龄二十六七岁的华夏小伙子围着块白围裙、手里拿着大铲子在大铁锅前忙乎。 “这是按照华夏菜的要求,前几个月新配属的厨房用具。” 说话的是汉森:美式厨房可做不了华夏大锅菜。 灶台前可不只小伙子一个人,他这会正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和边上三个膀大腰圆、比他高处半头的美国人说话。 “这猪肉片炒黄瓜,要先炒肉,勤翻,不能偷懒……” 边上几人看得目不转睛,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炒完起锅装进保温大盆,几个三四十岁的大块头还问了那小伙子几句,似乎是一些炒菜要领刚才没听懂。 “那些是我们招聘的厨师,有一个还是西弗吉尼亚过来学习的,华夏菜收欢迎。 其实我们这很多雇员还是个美国胃,但华夏炊事兵做饭的速度超级快,这在执行任务时非常重要。美式餐饮就做不到这速度,野战食品和热饭相比更是烂到家!” 听完托马斯的话,看到今天晚上要吃的几个菜已经做了一半,厨师们也已经看清来人,知道是老板来了。 美国厨师各自开始忙碌,那位华夏人走了过来。 没有敬礼,这里是厨房,穿着围裙呢。 张楠估计这位应该是剡县来的伙计,但没有说家乡话,而是英语。 知道是老乡就好,但自己是这些人的老板,只讲老乡情意容易出现拉帮结伙。 “手艺不错!” 张楠称赞了一句:自己也会做饭,看这炒菜手法和闻着香味就能感觉出味道也应该很不错。 “我这技术凑合,老板。只要是这里的原材料很新鲜,牛肉都是农场自己提供的,其它菜质量也好,厨房设备用起来也方便。” 这位不腼腆,知道老板是老乡,但也没一点自傲的表情,中规中矩。 “怎么称唿?以前哪个部队的?” “江宏荣,陆军一连。” 一听这话,张楠脑子里立刻出现“坡地下一片训练场地,场地边上有片小山,上头到处是鹭鸶做窝。”的场景。 他“曾经”去过这位江宏荣所在部队的营区,只不过那是2000年,而且那时候那里已经是一军一师装甲步兵营的营房,不过“一连”的标志还在。 陆军一连,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这是哪支部队:哪有这么奇怪的番号的? 但张楠就知道。 “天下第一连!去过老山?” “去过。” “不错,好好干!” 这两句张楠用了普通话。 又闲聊了几句在美国生活适不适应这样的闲话,之后才转身离开,倒是阿廖沙多看了几眼这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炊事兵。 出了厨房,餐厅里陆续有人出现,都在同张楠这伙人点头致意。 这是餐厅,不用敬礼。 汉森这时才道:“我们之前只了解职员的军事技能上的特点,不问老部队,这个一连的番号还真奇怪。” “不奇怪,因为它的全称是第一集团军一师一团一连。” 汉森一听,立刻道:“原来是一军,很强!” 张楠听汉森这话,道:“你知道?” 汉森笑笑,道:“华夏陆军的13军、38军、1军这些王牌部队我们以前都有些研究,能在一连这样番号的部队里服役,绝对是最优秀的士兵。” 这时兰迪在后边问了句:“阿廖沙,你以前哪支部队的?” 以前没问过,因为知道阿廖沙可能不会说,就像阿廖沙也不问兰迪在海豹时怎么训练的一样。 犯不着,反正平时配合中在互相了解适应就行。 “最早在13军。” 阿廖沙说得很自豪,每一名老兵说起自己的老部队,几乎都会很自豪。 而且13军也真的很牛叉! 38军是万岁军,但这说法13军和1军……都表示不服!争论这个其实没多少意思,因为华夏陆军中有不少集团军都是战斗力惊人,每个大军区都有自己的拳头部队。 像在金陵军区,一军就是牛逼哄哄的存在,因为它确实很强! 阿廖沙说自己是13军出来的,但也就到这了,后来服役的部队他没说,那属于保密单位。 “一连习惯被称为天下第一连,如果只是常规步兵作战,海豹都可能吃憋。” 张楠随口说了句,兰迪和汉森都没有不同意见,因为他们都知道华夏有些陆军部队战斗力惊人,训练强度也是超乎想像的。 一军战斗意志更加不用多说,远的不论,两山轮战时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这会查里兹-塞隆是听得一愣一愣的,华夏军队里她太远了点,而且她的心思也没工夫放在艾伦哥哥和阿廖沙大叔他们的话题上。 因为她饿了。 很快,长桌上布满的丰盛的食物,众人拿着不锈钢托盘排队打饭。 自助式样的,还提供几种饮料,有橙子当餐后水果。 爱丽斯和其他保镖也一同到了餐厅,四人一张小桌子开吃。 张楠和爱丽斯、小查莉坐一块,其他人没来凑热闹。 一开始查里兹-塞隆还吃得有点文雅,但很快就被附近的环境感染了:大口往嘴巴里塞,狼吞虎咽。 军事化管理,无论来自哪里,这吃饭速度就没一个慢的。 口味不错,虽然没安迪-卢或者丹尼尔做的那样精细,但大锅菜的精髓都在。 看着附近公司职员们的样子就理解为什么要想方设法留下那位江宏荣担任营地厨师,华夏大锅菜绝对受欢迎! 吃完,张楠让女人们先回去,自己去和关兴权、汉森一道去了营地会议室。20分钟后有个小会,听取营地几个管理人员的汇报。 至于看实际训练,那要明天。 八点半会开完,出了会议室,外边已经很冷。 发现边上一桩楼里出来一群人,这嘴里还在说英语,一伙人叽里哌啦好不热闹。 “英语训练班?” 张楠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汉森道:“每天晚上一个半小时,华夏来的伙计学习英文,本土和以色列来的人学习汉语。为了加强沟通,至少两边人在混编时要能听懂各自常用的军事术语。” 果然,后边紧跟着出来一伙嘴里念着汉语的家伙,看来是两边同时在开课。 …… 张楠回别墅睡觉,少不得和爱丽斯胡天黑地一回。 第二天八点出门,结果看到在别墅门口等自己的不是悍马车,而是三辆和自己在纽约一样的座驾。 但仔细一看又有点不一样:别墅台阶高处平地一截,站门口能看到那三辆黑色防弹车的车顶都有个大大的圆形结构,高出其它地方大约一两公分。 汉森也正和自己的保镖们一起等在车边上,张楠忍不住道:“卧槽!汉森,这你也弄的来!我能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