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节奏。再加上封建王朝的阶级统治性质,又会让文官属性较强的王朝,对于武将的『独断专行』严防死守,稍微有一些变通,都会被监军当场斩杀,如此一来能堵住灵活多变的骑兵才怪。
赵云和张合之间,并没能联系上,却打出了一个配合的效果,这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巧合,似乎多了一份意外之喜,但实际上则是赵云作为优秀的骑兵将领,深知在什么情况下,要怎么运用骑兵才能施展出最大的力量。
看着骑兵似乎很强大,但是实际上骑兵也很脆弱。
骑兵很消耗后勤。即便是蒙古马,也不是一年四季想要打就打的。元朝和清朝的上升期军马并不多,真正战马多起来的时候反而军事实力开始下降了。元朝恨不得将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变成马场,清朝则是跑马圈地马吃人。
斐潜控制骑兵的扩张,在常山新城之中,对于兵卒的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许多内附的胡人想要加入常山军的序列都被拒绝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考核,就仅凭马背上的骑术,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骠骑骑兵的。
如此一来,一方面是保证了骠骑骑兵的精锐化,另外一方面则是增强了骠骑骑兵的荣誉感,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良好的军事制度和后勤保障上。
而这些差距,就算是曹操和曹纯再怎样的努力,也是在短时间内弥补不上。
所以,当曹纯努力的去做正确的事,却未必能得到正面的反馈。
就比如在这一场战斗之中,双方人数加起来似乎很多,但是起决定的作用的,依旧是双方的核心力量。
最核心的部分。
在这一地点上,赵云的核心更强,尤其是更稳。
赵云派遣张合侧击,是求『稳』。
赵云天生谨慎的性格,是不会允许张合这样一个可以统御兵马的『降将』,有任何不可控的风险的。即便是留守在常山大营的辛毗,身边同样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甘风作为平衡。
这倒不是说赵云不信任张合,而是减少万一张合叛变所带来的损失。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就是如此。
虽然说赵云大体上能够确定张合叛变的可能性很低,但既然可以尽量的减少风险,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去做呢?
让张合统御偏军,侧击曹军,不管张合与曹军一方是真的一刀两断,还是有些情感上的藕断丝连,也不管最终能不能成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从曹纯一开始决定在黑石林扎营,就已经注定了他失败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