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孟德啊,我对不住你
第179章 孟德啊,我对不住你
崔勇和伍习二人皆为董卓旧部,当初随徐荣一起投诚,同时也是徐荣离开前留下来辅佐魏延防守梁县的武将,两人毕竟与袁术军对阵多时,因此熟悉当地的情况,再加上也需要他们来镇住驻守梁县的西凉兵众。
魏延刚来时,崔勇与伍习见他年轻,心中未免有所轻视,觉得魏延不过是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黄口小儿,甚至心里巴不得他多犯点错,然后被贬官,让自己顶上去,捞个校尉来做做。
可让崔勇和伍习都始料未及的是魏延刚到梁县就搞出了这么一个大阵仗。
竟然亲自率军于城外设伏,最后还阵斩陈兰!
此时魏延得胜归来,崔勇和伍习也因为刚才的出城追击而获得了战功,因此这会儿哪里还有什么歪心思,一个個的对魏延都是心悦诚服:“恭喜校尉,立此大功,朝廷必有封赏。”
崔勇和伍习都是西凉降将出身,如今靠山徐荣离任去了辽东,他们自然希望能追随一个新的靠山。
而年纪轻轻就展露惊人才华,同时又极受王景器重的魏延,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他们要跪舔的目标。
最妙的是魏延出身寒门,没有自己的班底,只要投靠过去立刻就能成为左膀右臂。
崔勇和伍习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校尉这一仗打得真是精彩纷呈,不仅计策百出将敌军玩弄于股掌之间,还身先士卒阵斩敌将,真乃我辈楷模!”
崔勇和伍习两人围着魏延,半真半假地拍着马屁。
而魏延毕竟年轻,对于功名的渴望更是炽烈,因此两人的马屁和讨好让他十分受用:“哈哈,你们很有眼光嘛。”
崔勇和伍习见状当即趁热打铁,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绞尽脑汁狂拍马屁,简直把魏延夸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魏延被拍得十分舒服,眼睛都半眯起来。
不过爱吹牛归爱吹牛,魏延也没有忘了正事,当即安排崔勇和伍习打扫战场,统计战功,然后写一份战报送去洛阳。
崔勇和伍习听了,十分诧异。
尤其是伍习,他立功心切,见魏延似有停止进攻的意向,就当即询问道:“校尉,此刻敌军大败,正是人心惶惶之际,我们何不趁此良机攻下鲁阳呢?”
年轻热血的崔勇,闻言也是一脸期待地看向魏延:“校尉,杀敌之功,如何比得上攻城略地开疆拓土?此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两人都是降将,在北军内部身份尴尬,因此都渴望着立下更多的战功,好换取更远大的前程,至少也要表现出足够的忠心和能力,否则岂不是一辈子只能混个低级武官的命?
崔勇和伍习身上压力还是很大的,之所以如此心急,主要还是王景麾下的猛将太多了,一个个都是强的离谱,更何况如徐晃这种黄巾军出身的降将,现在都爬上了高位,单独领军镇守一方。
说真的,崔勇和伍习简直羡慕得眼珠子发红!
人生在世,谁不想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呢?
而眼下正巧一个机会摆在眼前,他们哪里还能忍得住。
“校尉,战机稍纵即逝,万勿迟疑啊。”
“是啊,陈兰战死,鲁阳必定守备空虚,我们必可趁此机会,一举拿下此城。”
伍习拉着崔勇在魏延身边一个劲儿地劝说着,在他们看来,魏延年轻气盛,又刚立下大功,肯定会答应。
却不料魏延虽然年轻,头脑却十分清醒,在听完伍习和崔勇的建议之后便摇头否决道:“攻取鲁阳,现在还不是时候。”
伍习和崔勇听完直接傻眼了,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怎么就不是时候了?
洛阳,卫将军府。
收到魏延飞鸽传书的王景,看完战报之后,笑着说道:“文长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明明是防守作战,却出城伏击,果然是喜欢用奇谋的勇将啊。”
魏延的这一战,确实打得十分亮眼,成功以小博大,一举就大大削弱了袁术军的兵力,缓解了南线的压力。
就连擅长兵法的荀攸,在看完战报的细节之后,都忍不住出声赞叹:“文长真乃英雄出少年也,如此智勇双全,未来必成栋梁之才。攸恭喜主公,麾下又添一员大将。”
将有战将猛将,更有统将和智将,而真正能独领一军,镇守一方的大将,却是最为难得的。
这种将领,能文能能武,攻守兼备,各项能力都十分全面,没有太过明显的短板,是真正的顶尖人才。
毫无疑问,魏延所展现出来的资质,已经得到了王景和荀攸的肯定,认为他有大将之姿。
但随后王景又发出一声长叹:“可惜了,现在不是攻略南阳的好时机。”
荀攸闻言也是点头:“确实可惜,若非我军战略早已定好,此战当可趁势南下,先破鲁阳,再破南阳,灭袁术亦不过是反掌之间。”
无论是王景还是荀攸,都没把盘踞在南阳郡的袁术放在眼里。
主要是袁术麾下缺乏顶尖人才,手下一堆二流三流的武将,唯一能够让人重视的,也就一个大将纪灵罢了。
其他之人,不过尔尔,全是些不值一提的杂鱼货色。
相反的,豫州北部的曹操,还有更北的兖州陈宫,以及河北大地的袁绍和公孙瓒,这些敌人才是真正的强敌,需要北军重视的竞争对手。
所以王景现在根本没心思吞并袁术的地盘,而是要趁着诸侯争霸还未完全启动的这个空档期,先整合内部,稳固大后方,建立完整的产业,让麾下的土地和人口能够高效动员起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物资和提供兵员,然后积蓄力量等待袁绍取得河北霸权的那一刻到来。
当袁绍击败公孙瓒,成为北方霸主威势最盛的时候,其实也是他军事实力最为虚弱的时候。
而王景要做的,就是在最正确的时机,对袁绍出手,一击将他击溃,然后夺取胜利果实。
正是因为早早和荀攸制定了这个发展战略,所以哪怕眼下出现了一个机会,王景也没有因此而分心。
放下手里的战报,王景笑着看向荀攸:“公达,文长这次的表现你也看到了,对我的眼光,可还抱有怀疑?”
荀攸苦笑,随即拱手作揖:“是属下有眼无珠,差一点就让主公错失了文长这样的大将之才。”
“哈哈,看来你是承认他的能力了。”
王景的话,让荀攸不禁感慨:“属下之前还担心文长年少气盛,不懂节制,却想不到他做事有勇有谋,并未因小利而败坏大局,如此人才,自是难得。”
魏延没有趁机进兵鲁阳,想必是从王景和荀攸的兵力分配上猜出了北进战略的计划,所以没有贪功冒进,而是选择了原地固守,写信回来询问王景是否要继续出兵。
由此可见,魏延虽然骄傲,但是本身的智谋并不弱,做事也很有分寸。
就连荀攸,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看走了眼。
荀攸也无奈,毕竟魏延之前的表现,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这么有理智的人啊,明明他平时待人接物,都莽得不行。
没想到打仗的时候,却如此沉稳。
聊完梁县的战斗,又安排了一些琐事之后,荀攸起身告退。
…………
洛阳城东马市,挂着酒字招牌的一座无名酒肆。
在城内达官贵族的眼里,这种小酒肆闹闹哄哄、酒食粗糙,根本难以下咽。
而来这种酒肆的客人,也大多是一些喝得醉醺醺粗鄙汉子,一边吃着炒豆子,一边满嘴跑马车,吹着自己什么时候见过什么大人物呢,吹嘘着自己的告别童子身是在几岁。
乌烟瘴气的酒肆角落里,换上简单服饰的郭嘉、荀彧和戏志才三人坐在一个角落里。
有些人,哪怕身上穿着粗布麻衣,气质也依旧是卓尔不凡。
他们三人,就属于这种,以至于围在他们旁边的位置上,空出了好一片空间,酒肆里的其他人,特意离得他们远远的,仿佛泾渭分明的河水。
郭嘉倒是很喜欢这种氛围,有些兴奋地道,“没想到,洛阳城里还有这么有趣的地方,我竟然都不知道,文若,你真应该早点带我来。”
“我也只是听闻想要打探洛阳城的消息,最合适的地方就是这里,其实我以前也没来过。”
荀彧淡定地给自己倒了一碗酒。
平日里习惯了喝酒用瓷杯的他,现在用陶碗还是有点不习惯,但优雅的动作,依旧是那么的让人赏心悦目。
只能说,良好的教养,一旦深入骨髓,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精神,这不是那些想要附庸风雅的暴发户能比的。
相比于了荀彧的优雅,郭嘉的举动就显得狂放和潇洒了不少,但同样极具个人魅力,让人见了,并不觉得他是行为粗鄙,反而认为郭嘉这是真性情。
周围的人,时常高谈阔论,虽然说的话话题很乱很杂,但确实让郭嘉收集到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毕竟许多大政方针,不要听上面的人怎么自吹自擂,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整个社会的底层,有没有因此而获得利益,生活境遇因此而得到改善。
戏志才笑吟吟地看着郭嘉,问他说道:“奉孝,有何收获?”
郭嘉则是感叹:“确实收获匪浅。”
在郭嘉眼里,洛阳百姓的生活确实比他去过的许多地方都要好,哪怕是颍川和邺城这些繁华富庶的城市,都比不上洛阳。
如果说这是因为洛阳乃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达官贵人太多,所以挣钱的机会也多,可听了周围百姓的议论,郭嘉才知道并非如此。
以前的洛阳,乞丐和流民也是随处可见,甚至河道上还活跃着各路江湖豪杰绿林好汉,加上官吏盘剥,洛阳附近的百姓,日子其实也并没有好过到哪里去,也就内城的富户日子稍微好点。
绝大多数人依旧只能艰难度日,生活相当困苦。
然而王景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尤其是最近不断出现的工坊,正在大肆招人,给的待遇比种田高多了,哪怕啥也不会,去工地搬砖铲土,也足以养活一家三口。
百姓手里开始有钱,日子当然好过了。
看看城东马市的酒肆有多热闹就知道了,没钱的话,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来吃酒?
吃酒难道不要钱的吗?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郭嘉对王景正在推行的改革有了更深的感触,也看到了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新景象。
“看来祁侯推行的政策,确实非常有效。”
郭嘉越看越满意,王景显然很符合他心目中的明君人设。
荀彧想了想,又对郭嘉说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情报:“还有一则消息,朝廷正在河东和弘农郡进行屯田,主要的负责人就是段忠明与王彦云,据闻二人手中有名为化肥之物,可让粮食变得高产。”
“高产,是有多高?”
戏志才和郭嘉都对此十分感兴趣,身为顶级谋士,乱世之中粮食的重要性他们又岂会不知?
有粮才能养得起人口,有人口才能征募兵员,可以说粮食是一切的基础,是宏图霸业的基石所在。
荀彧摇头:“具体细节只有段煨和王陵清楚,彧也不过是听公达偶尔提及,只知道粮食的增产效果非常显著,绝对超乎想象。”
三人对都这个情报非常重视,在崇尚天人合一的炎汉帝朝,尤其是谶纬经学作为国学的东汉时期,高产农作物的意义非比寻常,绝非仅仅是粮食丰收那么简单,这件事是可以被当成是一种强大的政治筹码来使用的。
如果真有一种全新的粮食增产手段出现并且被确定有效,那么统治者完全可以拿来当做“祥瑞”向天下人展示,以此来彰显自身政权的合法性。
周朝的凤鸣岐山,汉朝的斩白蛇起义,就是这类祥瑞中的一种。
在这个有神仙存在的世界,祥瑞意味着“天眷”,效果也往往不错,而种田是靠天吃饭,粮食增产这样简单粗暴的祥瑞,完全可以包装成“天赐祥瑞”,操作好了,甚至可以轻易就获得天下百姓的认同,效果怕是不比真的找来一只凤凰神鸟要差!
郭嘉皱着眉头,总有些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假:“会不会是故意放出的假消息,毕竟如果是真的,北军何必对此秘而不宣呢?”
戏志才也觉得郭嘉所言,十分在理:“是啊,这样的消息,有隐瞒的必要吗?”
荀彧也给不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只能叹气:“详情彧亦不知,毕竟公达从不虚言,他没有要欺骗我的理由。。”
“想知道真相,你们可以来问我啊。”
忽然出现的话语声,吓了三人一大跳。
荀彧更是当场认出了王景的身份,起身想要行礼:“主……”
王景却说眼疾手快,按住荀彧的肩膀:“诶~,文若不必多礼,现在我是私底下以朋友的身份出现,你们不会不欢迎吧?”
“怎么会,请坐。”
荀彧让出了自己的位置,招呼王景坐下,然后自己才另外找了个位置坐下。
郭嘉和戏志才,则是原地不动,打量着王景。
而王景先是朝郭嘉笑了笑:“奉孝,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啊。”
虽然如今王景身居高位,封候拜将,而郭嘉依旧只是平民,但两人的友谊却并未因此而有半分改变。
“元旭风采更胜往西,看来如今的你,终于下定决心要谋取天下了。”
郭嘉言笑晏晏,显然对王景的选择十分满意。
王景随后将目光投向戏志才:“这位朋友,如何称呼?”
戏志才当即向着王景行礼作揖:“草民见过祁侯。”
“志才既是文若与奉孝的朋友,那自然也是景的朋友,不必如此多礼,你我互称表字即可。”
四人各自落座,在酒席上畅所欲言。
郭嘉最擅长洞察人心,看出王景有心事,便笑着问道:“元旭眉宇间有郁结之气,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王景放下酒觞,便也没有隐瞒:“还不是缺人给闹的?”
平定四郡叛乱,世家豪族服软,因此送来了一批族中优秀的子弟投入王景麾下,可这些人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王景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自然就需要安插大量的官吏,可就帝朝眼下的识字率顶了天也就百分之十而已,而且光认得字不懂得处理政务有什么用?
墨学书院和道学书院的人才大部分都是科研型的,也就是理科,也不适合拎出来搞管理,所以王景为此十分头疼。
郭嘉闻言先是与荀彧和戏志才对视一眼,随即笑着对王景建议道:“元旭可知,帝朝私学最盛之地,就在颍川?只要北军拿下豫州,便再无人才匮乏之虞。”
在座四人,除开王景之外,郭嘉、荀彧和戏志才皆为颍川人士,倒不是他们自夸,而是两汉时代,颍川、南阳与汝南三郡的私学就极为繁荣,而颍川更是冠绝天下,民间游学之风极盛。
不仅是世家和豪族,寒门的人才同样不少,比如郭嘉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景忽然间也想到了历史上曹操颁布的求贤令,难怪这么多诸侯之中,只有曹操的唯才是举效果如此显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