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抵御胡人南下的桥头堡。
西汉北部重镇,与匈奴接壤。
溧阳关,属渔阳北部关市,他的历史可追溯到汉高祖刘邦时期。
白登之围后,刘邦为了缓和匈汉关系,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而溧阳关由于地处匈汉之间,就被作为关市对匈奴开放。
开放后的溧阳关成为胡人的商场,虽说是边市,但汉人完全不乐意与胡人做生意,因为胡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货币,东西全靠交换。
一些匈奴人经常干出一个羊角就换汉人一头牛的情况,五十头羊就从人贩子手里强行换一个女奴,一头牛就换五十匹丝绸等等。
由于处于和亲,所以边民和边军也是敢怒不敢言,谁都不敢破坏朝廷的和亲政策,一旦匈汉开战,朝廷肯定会以破坏和亲大局的罪名问罪。
这种局面直到刘彻对匈宣战,溧阳关才正式退出了单方和亲边市序列,但也意味着,匈奴此后过冬就需要南下劫掠。
若瑶一路北上感受到的都是中原人农耕节奏。
但,进入渔阳郡似乎就变了个模样,特别是紧邻匈奴边境的溧阳关。
紧张!凄凉!是若瑶最接地气的感受。
渔阳边境三个边市都已经成了鬼城,到处是烧焦的房屋和逃命的百姓。
而越往匈奴一方靠,就是另外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叫同仇敌忾。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积极备战,准备弓箭,搭建箭楼,抢运粮草。
“快,把箭矢都搬上箭楼。”
“骑兵,骑兵外出十里探路!”
守将为防匈奴人进攻正积极做着准备。
在这之前的五天里,这座边市已经遭受胡人千人规模的侵扰三次,周边五座村庄已经被洗劫一空,村民早已经进入有城墙保护的边市内。
这里是安全的,也是边民最后的避风港,因为胡人不善攻城拔寨,要想攻破这五人高的城防必须得十倍兵力才行。
“你们太守呢?”若瑶叫住了一名守将问道。
守军将领偏头看了看若瑶身后身穿汉军红缨铠甲的军士,这种军队是朝廷来的正规军,并非渔阳本地守军,于是拱手道:“这位女将军,太守在府上。”
“府上?”若瑶听都没听过这样的名字,于是问道:“在什么方向。”
守将指了指北方:“那边!”
若瑶想不通,韩安国什么时候有这等骨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