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30章 儿子最多的人

第830章 儿子最多的人(1 / 1)

王宁安语重心长,安慰可怜的章敦,“子厚啊,多子多福,你知道有多少人盼着能像你一样,无数倭女环绕,大享齐人之福啊!开枝散叶,光大家族,这是好事,真是好事!”

章敦哭得更稀里哗啦了,“师父,你老人家要是愿意,估计会有上万个倭女送上门来,要不你辛苦一下?”

瞬间,王宁安就把脸沉下来了,他大拍桌子,切齿道:“章子厚,一句话,你去不去?三条腿的蛤蟆没有,两条腿的大活人有的是,你不去,我就让吕吉甫去,或者曾布,韩宗武,我有的是人选!”

“去,我去!”

章敦真是怕了,这么好的立功机会,他怎么可能放过。

“师父,弟子能不能提一个请求?”

“可以。”王宁安很大方,“你是要人,还是要钱?”

“我什么都不要,我就想知道,师父如何知道倭国的事情?”

王宁安眨了眨眼睛,笑道:“这没什么难的,每年我们和倭国往来商船,交流还是很频密的。”

章敦将信将疑,“这么说,师父是特意打听弟子的事情了?”

“那倒没有,我是听子瞻说的。”

“苏大嘴巴!”

章敦瞬间就炸了,他咬碎了牙齿,想想也就是他,嘴巴奇大,一点遮拦没有,什么事情都打听,什么话都敢说!

姓苏的,咱们没完!

“那啥,子厚啊,也不是子瞻的事情,他是听陈慥说的。”

“陈慥?”

“对,就是柳月娥的男人!”

不得不说,河东狮的名头太大,陈慥只能屈居媳妇之后了。

“柳月娥是柳老爷子最喜欢的孙女,又是柳羽的姐姐,你和柳羽一起去的,这事瞒不过的。”

章敦的眉头抽动了两下,他抱拳拱手,一转身就走,王宁安默默闭上了眼睛,心里暗说子瞻啊,可别怪姐夫,我也是没办法啊!

如果苏轼在这,看到王宁安那一副欠揍的表情,保证能气疯了。

当然了,苏轼是没这个运气了,他被章敦逮到,揍得三天下不了床,就连陈慥都跟着倒霉。

不过大苏也不是盖的,你章敦能打,可我能写!

苏轼趴在床上,就写了一篇《章子厚东游记》,这篇写完之后,竟然洛阳纸贵,大受欢迎,苏轼继续努力,不断扩充,愣是写出了世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小说,总计100万字,写的是文采飞扬,曲折离奇,一时间成为无数文人的枕边书。

章敦也光荣取代了西门大官人,成了天下第一的风流人物。

也正是因为这事,闹得章敦和苏轼跟一对公鸡似的,见面就掐,绝不留情,成了嘉佑学子当中,有名的冤家对头。

抛开这些破烂事,章敦也的确觉得该对倭国下手了。

哪怕没有饥荒的压力,他也准备请示老师。

从西域回来,章敦就被派到了幽州。

这些年来,幽州算是王宁安的大本营,老爹亲自坐镇,整个长城一线,王家的武士足有8万人之多,非常精良。加上各地的驻军,还有水师,朝廷可动用的力量超过了三十万。还有渤海国充当仆从,坐拥这么强大的力量,不弄出点动静,实在是太可惜了。

章敦给王宁安的建议,要玩就玩大的。

怎么弄大?

就是要把所有势力都牵扯进去。

怂恿倭国攻击高丽,这是一步妙棋,但是下一步呢,就要让渤海国介入,去夹击高丽。

高丽一直是中原的藩属,只是由于辽国兴起,高丽和中原的陆地连结隔开了,虽然高丽还是大宋的藩属,但是密切程度,远不如辽国,而且他们每年送给大宋的贡品,只有辽国的十分之一,而且还在不断递减。

曾经有大臣提议,要攻击高丽,给他们一点教训。

可是赵大叔认为跨海攻击太困难了,而且一旦交战之后,死伤的还是普通百姓,没法惩治真正的罪魁祸首,所以这事情就作罢了。

但是仇口还在!

王宁安手下都是睚眦必报的人,有机会不狠狠报复,简直对不起老天爷!

章敦认为,高丽是辽国的侧翼,如果高丽失去了,辽国就面临大宋三个方面的围攻,东边高丽,中间渤海,西边大宋。

哪怕辽国有天大的本事,也承受不起,所以无论如何,他们也要保住高丽。

这就叫攻其必救!

契丹出兵之后,就可以把高丽半岛变成一个战场,不断消耗所有国家的力量,等到所有人都打得精疲力尽,民穷财尽的时候,大宋再出兵,收拾残局,把该拿下的地方,全都纳入版图。

王宁安看完这份建议,也是大喜过望,这简直就是一场世界大战啊!

好小子,有前途!

章敦和吕惠卿都是王宁安最出色的学生,但是这俩人也各有长处,章敦胜在眼光长远,大局观极好,而吕惠卿精于算计,擅长内政,也擅长阴谋诡计,让章敦负责倭国的事情,可以说是人尽其才。

王宁安大笔一挥,立刻以政事堂的名义,下达命令,章敦擢升为侍读学士,兵部郎中,赐紫金鱼袋,担任回访倭国的正使,同时柳羽被任命为随军武官,兼任副使之职。

这哥俩面面相觑,再次开启了出使倭国之旅。

立在宽阔的甲板上,迎着海风,柳羽正在做一套奇怪的动作。

“我说,你这是干什么呢?”

柳羽擦了擦脸上的汗,低声道:“子厚,这是我和佛印大师淘换来的宝贝,听说是从天竺那边传来的,能强身健体,固本培元,延年益寿,金枪……”

“你给我闭嘴!”

霎时间,章敦的脸色就变了,黑得跟锅底似的。

“我们这次是奉了皇命,是代表上国,不是去卖身!”章敦切齿咬牙,“这回倭国人要还敢那么对待老子,老子就让大船开炮,轰平了倭国,你信不信?”

“信,信!”

柳羽头一次见到章敦这么凶,显然,上次的阴影实在是太强大了。

“子厚兄,咱们毕竟是出使,不是出兵,人家送女人上门,你还能打人家啊?太没有道理了,所以啊,我劝你还是练练,没准能用得上!”

说完之后,也不理会要抓狂的章敦,柳羽撒腿就跑。

……

经过不算漫长的航行,超过一百艘大船组成的舰队,进入了倭国外海,他们的目的地是平安京。

这一路上,经常能碰到大宋的商船,其中很多都隶属于王家的船队,规模宏大,很是惊人。

船上除了金银,硫磺,木材等传统商品之外,居然还有许多奴隶。

章敦派人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倭国刚刚经历了九年的战乱,打的是乱七八糟,狼狈不堪。随着战争结束,有很多俘虏,也有很多失业的武士。

大宋的商人就花费一点代价,购买俘虏,雇佣武士,充当奴隶,把他们贩运到大宋,去替大宋开荒,或者是卖给渤海国,帮着渤海国打仗。

走一趟,往往有几万贯的利润,这些海商一个个脑满肠肥,富得流油。

章敦和柳羽都大开眼界,原来商人早就走在了朝廷的前面,既然商人能办到的事情,他们拥有大宋的支持,没有理由不成!

两个人越发信心十足。

稍微梳理一下倭国的历史,其实他们进入封建时代,非常晚,也非常落后。

倭国的文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唐朝学来的儒家治国之道,一个是大乘佛教,二者构成了倭国文化的基因。

在大化改新之后,倭国也建立起一套类似唐朝的制度。

不过想要学习唐朝,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倭国地域狭小,财力有限,根本无法形成强大的中枢,也不足以支撑完善的官僚体系,更没有强有力的军队。

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倭国学了很多东西,却没有学科举,下层人物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晋升到上层社会。

因此整个国家的官僚选拔,还是靠着血缘和家臣的那一套。

没有科举,也就没法新陈代谢,更没法抑制地方氏族的力量,因此倭国的在学了大唐一段时间之后,就弊端丛生,问题一堆,难以维系。

倭国的经验,也在证明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只是学了一个上层建筑,结果必然是似是而非,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摄关政治的出现。

因为氏族势力膨胀,土地投献成风,地方的庄园越来越大,朝廷陷入财政危机,征收不到足够的赋税。

皇权衰败,倭王令不出宫廷。

以藤原氏为代表的贵族官僚,通过联姻,成为外戚,倭王年幼的时候,担任摄政,等到倭王成年,则交还权力,出任关白。

而实际上,倭王已经被架空了,总揽大权的藤原氏又迅速腐化堕落,难以维系国政,地方叛乱不断,朝廷的军队已经无力镇压。

只能依靠地方势力,地方的氏族武装也迅速增强,争斗不断。

刚刚结束的长达九年的战役,是源氏和安倍氏之间的一场大战,以源氏获胜,安倍氏败亡而告终。

战斗中,双方动员了上万的兵力参战,这点数字,放在大宋,就是个边境冲突的规模,但是放在了倭国,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足以撼动国本了。

这不,源氏虽然替朝廷打赢了战争,但是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相反,最后参战的清原氏凭借兵强马壮,吞并了安倍氏的地盘,实力大增,随时都有再次叛变的危险。

就在这个当口,大宋的回访使团,来到了倭国,而且正副两位使者,还是曾经造访过倭国的章敦和柳羽。

源氏的族长,源赖义亲自到码头迎接大宋的使者。

在庞大的欢迎队伍当中,有一群稚嫩的面庞,非常引人注意。他们虽然年纪很小,但是骨骼挺拔,一对笔直的大长腿,和周围那些罗圈腿形成鲜明的对比。

稍微数一数,差不多有两三百个的样子。

在这一刻,章敦的脸是绿的……

最新小说: 大明西游记 逆天兽妃:皇叔大人劫个色 乱世童养媳 带着空间横行 王爷太腹黑:诱宠财迷小医妃 喂!你赖着我干嘛 十王一妃 归词 王妃来抢夫:爷你太撩人 邪王盛宠:医妃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