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第二下选中滚动条,就完成了全部操作。”
苹果之前的传统手机,完成同样的操作,点两下机械按键,再点两下屏幕,一共4个操作动作。到了苹果这里,简化成了只点两下屏幕——于是,两下机械按键的冗余操作被省掉了。
在坐的很多技术宅,一开始只是在试用之后隐隐约约觉得iphone确实比此前的手机“简洁”,但是却说不出个量化分析的所以然来。被叶维伦如此敏锐地一总结,大家顿时就恍然大悟。
一个成功流行的产品,需要具备的一个要素便是:尽量把你的用户培养成傻瓜。因为如果你的用户被宠成傻瓜之后,他们就学不会如何去使用你竞争对手的那些“需要一定的知识才会用”的东西了。
顾莫杰对此是最有感触的。因为他重生之初了解到的世界第一法则,就是:当机器越来越先进,对操作机器的人的技能要求就会越来越低。
很显然,苹果在这方面做到了。
冯国荣是圈内人,他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么做的难处和弊端,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嘶……可是这……这对做浏览器的软件开商得多坑呐?别人之所以不能把浏览器操作做便捷,是因为考虑到兼容性——一套浏览器软件要在大部分手机上使用,就不可能极尽贴合某一款具体手机的系统。
就用iphone这个例子,为iphone定制的浏览器在纯触屏版手机上确实表现很好,但是如果移植到多按键直板机上就会有问题。如果移植到翻盖机上的话,那就根本不能用了——或者说移植研的成本会高于除了内核以外其他应用部分彻底重新研的成本了。
苹果这么干要想成功,唯一的机会就是让数以千计的应用软件厂家心甘情愿为苹果定制一款最契合其硬件的软件。如果苹果的销量不够大的话,软件厂商肯定不肯付出这个成本的——基于这个考虑,我认为苹果成功的概率不大。”
面对冯国荣的疑问,顾莫杰也深觉有理。
就算苹果花了3年时间、2o亿美元来开苹果,充其量也就是把“截止目前这个时间点为止、所有可以契合iphone的应用软件坑全部填上了”,但是软件业也是飞展的,很多原先不存在的功能,一两年后就会有。在开局之前,苹果可以靠长时间烧钱堵漏、把东西做完美再拿出来。但是一旦上市之后,这种度肯定是跟不上的。如果后续的app提供者很坑,不愿意为苹果投入针对性优化,苹果很快就会被跟着坑死。
不过,顾莫杰不会轻易表态,他看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