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十九章:大明使节

第十九章:大明使节(2 / 1)

九年前,松平信纲到达九州之前,板仓对原城起义军发动了突击进攻。在原城义军的奋力抗战下,板仓军队大败,损失三千九百余人,板仓重昌战死。松平信纲到达九州后,以板仓的失败为教训,改变战术,围而不攻,等待城中粮尽,义军自动瓦解。

事实证明,松平信纲的战术是对的。

面对围城,义军战斗力迅速下降,在十数万军队的进攻之中,义军大败,叛乱平定。

德川家光的闭关锁国正式完成,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切支丹三个字已经渐渐少有人提及。

没想到,现在竟然会在萨摩藩看到切支丹教徒,而且还是天草时贞侄子。

“有意思了……”郑森眯着眼睛,似乎猜到了天草久二的心思。

天草久二的心情其实非常紧张。萨摩藩虽然与外界交往颇多,对天主教徒有些宽容,但岛津家可也是出兵参加了平定岛原之乱的。眼下主持岛津家的岛津光久就是当年岛津家的主将。

故而,天草久二虽然是他的本名,其实他一直以来隐姓埋名,这是第一次主动公布。之所以如此做,显然也是因为他察觉到了几分希望。

因为,郑森知晓切支丹教徒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下狠手。

在天草久二看来,恐怕以为十字架的搜查早就发现了。中国人既然没有赶尽杀绝,自然就是留有同情,至少没有恶意。

想到九年前那个惨烈的往事,天草久二觉得自己有必要做出选择了。

更何况,这一回被明人抓住,一场大火燃起,所有残留的切支丹教徒纷纷变成穷光蛋,实际上已经走上了绝路。

与其继续在幕府的统治之中苟延残喘,以至于连信仰都丢弃,还不如拼搏一个希望。至少,天草久二是知晓大明并没有禁绝传教,是对基督徒容忍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天草久二决心带领切支丹教徒投靠明人,甚至联络本地百姓,一起造幕府的反,造萨摩藩的反。

中国人既然连串木野都打了,难道还不是战争么?

对于郑森而言,他却是感觉有些遗憾。

他明白天草久二早上来的原因,不外乎是觉得大明与萨摩藩为敌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天草久二明白,郑森也明白。

可惜,郑森并非是与萨摩藩决裂。

他只是想让日本人明白郑氏不是软弱可欺之辈,中国人踏上日本的领土,可以遵纪守法,却绝不会被欺凌。

斗争是妥协的过程,妥协却绝非斗争的结果。

郑森只是想要追求一个与日本人相处更好的身份关系,却绝非是想与日本人决裂,如天草时贞一样造反起义。

切支丹教徒无疑是一个可以打交道的力量,但现在却显然没有必要与他们结盟,甚至牵扯进去。

心念于此,郑森斟酌着话语,打算先安抚稍许,再婉拒他们的投靠。

就当郑森想要开口的时候,一名男子气喘吁吁地大步跑来。

见了那人,郑森有些惊讶:“三念叔,你怎么来了。”

来人名作郑三念,是郑芝豹手下的亲信。但是,上一次知晓郑三念的行踪时,那会儿郑三念还在琉球奄美大岛上呢。

突然间又跑回了日本,郑森不由感觉有些惊讶。

郑三念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显然是竭力跑过来。

“福松……你没事啊?太好了,太好了。你没事就好啊,没事就好。我从琉球回来,是因为那边出大事了。芝豹和我都紧急赶了过来,芝豹现在正在寻港口停船。我带着一队人马,急匆匆寻了个渔港先抢渡了过来。我们原本还担心你们已经遭遇不测,没想到……唉,等等,怎么这么多人跪着?”

郑三念一头雾水,但无论如何,日本人跪下来显然比自己的中国人跪下来要强。

“这个啊……说来话长,啊,我长话短说。昨晚,林凤探听到了消息,日本人究极了一群流浪武士,暴乱流民,想要洗劫我们。恐怕三念叔也听说过,我们到了日本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没少过。这世道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我想了想,就带人把这里一锅端了。连人证,物证都准备好了。这官司,告到江户我们都不理亏。”郑森信心盎然,事实上如果真是之前那样,的确是告到江户都没事。

这是彻底的正当防卫。

郑三念听完,终于长长呼出一口气,既是感觉后怕,又是感觉自豪:“后生仔做得好啊。这一回,倒是真的让你立功了。”

“三念叔,琉球发生什么大事了?要急匆匆赶了过来,难道打败了?”说着,郑森感觉语气有些弱弱。

不过中文博大精深,郑森这话到不像是丧气话。

你说打败,可以理解成了打败了第二舰队,也可以说是被打败了。当然,看郑三念的神态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郑三念摇摇头,否认了郑森的猜测。

郑森心中刚刚松了口气,就听郑三念并没有卖关子地直接开口道:“琉球的事情解决了。但那是大明解决的,皇帝陛下排出前往日本的使节王夫之来往首里江户跑了一趟,拟用重开中日贸易换取日本人撤离琉球。也就是说……我们的麻烦来了……”

郑森目光一凝,他何等聪明,当即就听出了这一切的意思。

“三念叔……你的意思是……”郑森喃喃地说着,有些难以消化这个灾难性的消息。但很快他就回过味来,无边地庆幸自己当机立断,下手早。

“没错,日本人应该也是收到了消息。要不然不会如此……痛下杀手。”郑三念说着,咬牙切齿:“忘恩负义的日本人!”

郑氏千里迢迢来此,本就是吃准了自己独霸中日贸易,又有庞大的水上力量可以帮助萨摩藩抵挡大明的水师舰队。

没料到,一转眼,郑氏就被卖了。

萨摩藩眼见没有郑氏用武之地,又心痛于琉球的丢失,于是决心从郑氏手中找补损失。

想到这里,郑森忍不住重重一叹。

父亲的这一回豪赌,显然是输了。

而今,郑氏的局面变得异常尴尬。留在日本更犹如在沸水大锅之中。

去留如何?

“去台湾岛吗?”郑森脑海涌起了这个念头,但很快就放弃了。

郑氏能继续起如此庞大的资产,能够在巅峰时期拥有二十万水手,上万船只,靠的就是中日贸易。虽然与荷兰人做生意,与东南亚展开贸易也有一部分利润占比。但由始至终,日本才是大头。

萨摩藩失去琉球,好歹还有萨摩藩本部。

但郑氏失去中日贸易,那就等于日本丢了本州,如何能接受?

这是无法承受之痛。

“总之,人没事就好。”似乎想到郑森其实还只是个学生,郑三念不想他感受太大的压力:“我们一同去见芝豹吧。”

“好……”郑森随口应下,目光却忽然间落在了刚刚离开的天草久二身上。

“等下。杨朝栋!”郑森高喊。

杨朝栋大步跑来,没有听到琉球消息的杨朝栋还沉迷在今日大胜的欢乐之中:“少主,请发令!”

“去,将那些切支丹教徒收容下来。在中国城给他们找个地方先住下,不用特殊对待,但也不要虐待。说不定,罢了,先不和你说这些。总之,这些人我有大用。”郑森满怀心事地离开了。

杨朝栋不明就里,但还是忠实地执行了郑森的命令。

……

看到郑森安然无恙出现在自己面前,又听闻了郑森昨晚的夜袭,郑芝豹好生感慨,看着眼前这个年轻英武又不失沉着的少年郎,既是松了一口气,又是笑道:“福松,立功了。你给我们郑氏,给在中国城里的数万父老乡亲都立功了。我要谢谢你,这一份功劳,真是太及时了。”

“这是侄儿应该做的。”郑森谦逊了一下。

郑芝豹在中国城里寻了一间屋子,摆摆手,道:“琉球的消息,三念刚刚应该也给你说过了。这不是个好消息,我们郑氏,真的是……走到最艰难的地步了。”

说着,郑芝豹也不由感觉苦涩。

原本,他还十分期望自己是杞人忧天。那些日本人不会真的对郑氏动手。

但是,郑氏的武力远在种子岛、奄美大岛。留在萨摩藩的既是人质,也是肥羊。日本人动手的几率并不低。

事实证明,日本人的决心很大,也非常狠辣。

两千余人,已经足够洗劫一群老弱妇孺了。

还好郑森先下手为强,争取到了郑芝豹的回归。

“叔父也不比过于忧虑。”郑森宽慰地说着,又道:“说不定,还会有更艰难的时候呢。”

郑芝豹习惯性地接受安慰点点头,但听到最后一句话,却是不由失笑了:“你这小鬼头。”

“叔父见笑了。”被郑森这么黑色幽默了一把,气氛倒是没那么凝重了。

郑芝豹沉吟稍许,站起身,背对着手,道:“不过福松说的也对,此前哪一场灾祸面对的时候,不是感觉是最难过的关。但只要我们郑氏还在,还在扩张发展,就肯定会有更大的灾祸。也肯定能挺过现在的难关。不管如何,现在我带兵来此。就算萨摩藩要动手,一时半会国内那些兵马也别想再伤我等族人一根毫毛!”

作为郑氏众将,郑芝豹一向以智勇双全闻名,手中的兵马也是能打能杀的精锐。他带着在琉球的兵马就是一支要打硬仗的。原本的对手是明军郑芝豹都不害怕,而今对手变成了萨摩藩,那自然更加不怕。

“是。等父亲大人从种子岛回来,更不会有萨摩藩的好果子吃。”郑森说。

郑芝豹缓缓颔首:“你父亲很快也应该回来了。关于如何与萨摩藩打交道,一会儿我们还会再谈。你这一回做得好,我打算也带你去与几个叔父一起谈谈往后的道路。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陛下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有一句是‘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是小侄先下手为强的想法。也是小侄接下来一个计划的核心。”郑森露出了一抹成竹在胸的笑容。

郑芝豹紧紧握拳:“对,就是这么个意思。什么计划,来与我说下。”

郑森说着,便将自己刚刚想的计划一一道出。

只见郑芝豹听着,目光越来越亮,随后放声大笑:“我郑氏出了个好儿郎啊!”

……

岛津官邸。

桦山久守失魂落魄地一人单马,一路回了这里。

比起出发时的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回来时的桦山久守完全变了一个样,不仅灰头土脸,战马上布满大火过后的灰烬,就是整个人也是披头散发的,完全不像是一名武将的模样。倒像是乞丐……

显然没有乞丐敢冒充岛津光久的家臣。

但桦山久守这番模样回归,却是让不少人吃了一惊。有人幸灾乐祸,觉得桦山久守抢到了一个好差事。

也有人忧心忡忡。

岛津光久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他只是听了桦山久守的汇报以后,满目沉重。

桦山久守怔怔地看着岛津光久的脚丫子,寻思着自己是不是该自裁以谢罪过了。

但很快,岛津光久的话语打断了桦山久守的思路:“罢了,罢了……就在刚才,我还收到一个消息。郑芝豹回来了……搭建着最新的飞剪船,带着郑氏兵马回来了。”

若是桦山久守如期进攻,恐怕反而会与郑芝豹刚好碰上。

什么意思,难道自己败了还是个好事?

“你先出去收拾一下,你的事情,先放放再说。大明天使……要来了。”岛津光久有些不耐烦,又有些患得患失。

原来是有更重要的事情,怪不得主公已经不在乎郑氏这只肥羊了。

事实上,明使来此,哪怕郑氏是出逃而来,若是看见萨摩藩的人杀戮汉家儿郎,那也绝不会答应。

到时候,更是不会有萨摩藩的好果子吃。反而现在没杀成是好事。

“这怎么个事……”桦山久守哭笑不得,却又感觉好生荒谬。

郑氏是背叛大明,打算与大明为敌跑到了日本。没想到,反而是大明在日本的使节救了他们。

大明京师。

京师里新修筑了一处新去所,名曰:大明国家话剧院。

国家话剧院的规模很大,足以容纳一千人同时在里面观看。堪称是京师最近第一时尚的场所。

据闻,国家话剧院更是手眼通天地拿到了《石头记》的改编权,得以在国家话剧院里上演《石头记》。

此剧一出,整个京师都为之热闹了起来。售票大厅门庭若市,不仅有代为排队的黄牛,也有扬言可以直接卖一等座的票的黄牛。但是,若是有哪位阔佬想要包厢,亦或者传说中架在半空之中,阅览视野最佳的头等包厢,那便是拿再多的钱都没用。还得足够硬挺的关系。

如果是平时,关系硬挺一些,寻托人还有机会拿到包厢。但今日,却是再怎样硬挺的关系都没用了。

京师不缺有钱人,尤其是伴随着战后和平到来,万物复苏。京师更是涌入了无数各地来的权贵。

这里有第一流的学校,第一流的医院,自然也有第一流的文化场所,娱乐场所。国家话剧院就是一例,这是教坊司控股所作。伴随着朝廷对商业工业的转变态度,用一句后世的话来说,这叫生产关系得以解放。再加上诸如匠人水平的大涨,自然又是生产力得到提高。

言而总之,朱慈烺熟悉的京师越来越像是后世的京师了。虽然许多地方依旧不甚方便,可在他有意无意的引领之下,这个古老的帝国开始有了越来越多新鲜有趣的东西。

新一年的二月头一天,年岁已经到大明二七九年。

朱慈烺又是出了宫,径直来到了国家话剧院,看着自己有些昧着良心“写”出来的《石头记》开始上演。对于皇帝陛下要看戏,最近已经没人再劝阻了。

朱慈烺只是一句话就打发走了他们。

“朕出宫看,总比砍了你们的薪俸在宫里养一个戏班子看要好罢?”一张门票要多少钱?养一个戏班子又要砍多少经费,选择如何不言而喻。

听闻此前国家话剧院还上演了《三国演义》,一样引人追捧。只不过对于许多去过朝鲜,见过朱慈烺亲自上台表演的人来说。总觉得那诸葛亮差了几分意思。

撇去闲暇,朱慈烺饶有兴趣地看着大舞台上,贾宝玉与林黛玉缓缓上台。

看戏当然是一方面,其实也是朱慈烺腻歪了宫内的景色,直接到了国家话剧院里接见顾炎武与陈贞慧。

陈贞慧即将登任新设的外交部首任部长,并列席内阁大臣会议,实际上即将成为新的内阁成员。

在过去,这就是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俗称阁老。

这样的升迁堪称是飞速的,虽然朝鲜之行陈贞慧立下大功,足以当得起朱慈烺的重任。但朝中不是没有微词,而是有非常多的非议。更多的人认为,朱慈烺重设官制,却搅乱了排资论辈背景下官员升迁的序列。

朱慈烺对于这些非议,自然是自己悄然压了下来。

只不过,相比而言,陈贞慧就显得压力很大。

朱慈烺有心想要和陈贞慧谈一谈未来的工作,在宫内,众人的视线太多,不是个合适的地方。这个时候,新开的国家话剧院就成了一个更合适的地方。

“剧演的怎么样?”朱慈烺看着台上的表演,随口吃了几片越南进宫的火龙果,笑着看向有些心事重重的陈贞慧,笑道。

“陛下的本子,功底精湛,台上的梨园子弟亦是水平老到,石头记果然精彩。”陈贞慧应着声,却还是被朱慈烺看出了几分心不在焉。

“还想着御史台那几本奏章?”朱慈烺拧开了一瓶乌梅汁,先递给了陈贞慧一瓶,才给自己拿了一瓶。按说京师的二月还是有些冷的。但身处头等包厢,自然是地龙烧的旺盛,反而让朱慈烺有些热得发渴。

朱慈烺的举动在后世聚会里,实在是平常不过,但身在这个时代,却让陈贞慧感觉受宠若惊。

在后世勉强算得上绅士风度,在大明这岁月,那可真是恩宠了。

陈贞慧心中感激,倒是少了几分拘谨,渐渐放松了起来。

朱慈烺没有着急,让陈贞慧静一静。如顾炎武那等跟着朱慈烺久了的,倒是不会在私下小聚里如坐针毡,椅子都只能左半个屁股,乖巧得紧。陈贞慧虽然跟了一些时候了,但反而少有在私人场合里。就是微服私访,也是谨守君臣之礼。顶多不让人瞧见破绽。

陈贞慧心中自然是感慨良多,虽然朱慈烺早在朝鲜的时候,就透露出了要他担任外交大臣的意思。甚至在朝鲜的时候,陈贞慧实际上就已经担任了外交大臣的职司。

但是,真正落实了这个任命,设置外交部,列入入内阁会议,那还是真的宛若在梦中,惊喜得紧。

“陛下明见,臣的确是这几日诚惶诚恐,唯恐因此让陛下为难。”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朱慈烺毫无疑问是前者。

要知道,这可不是可以换个国家换个君主的春秋战国,大一统已经数千年的中国,皇帝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说的便是如此。

朱慈烺待下宽厚,赏罚公允,自然让臣僚用心竭力。

“天底下会做官的人很多。”朱慈烺则是感慨不少:“但会做事的人太少。虽然过去,不得不承认环境有相当大的因素。会做官会做人,比会做事下场好。但朕还是想说,人才,永远是最重要的。你陈贞慧,朕看得上眼,能办下日本第一大报,能给朕的外交战线推行下既定战略。这就是能做事的人才。你要担心,不如想想,接下来上任以后能做出什么成绩,让那些只会叽歪动嘴的人闭嘴。

这不是从前了。

在旧时代,朝贡体系的时代。大明的官僚还是可以维持的。甚至反过来说,朝贡时代的外交工作,要如何册封,要回赐多少,朱慈烺自己反而不清楚,得请教他们。可是,选择的权力在朱慈烺。

朱慈烺不想要朝贡体系,反而创造了一个新的外交格局。这个时候,守成的官僚已经不能用。不可否认,朝廷里人才济济,可用之人很多。但思虑良久,能够跟得上朱慈烺这个骨子里是穿越客思维的,却很少有沾染了官场习气的旧官僚。

故而,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新闻出版总署、教育总署、关税总署以及新城里的外交部,都需要那些未经污染的新生代来运转。

只不过,过去的时候,不管是教育总署还是关税总署这些衙门都是品级稍低。用后世的名词来讲,都是些事务官,而不是政务官。是要做事情的,而不是当官去享受的。更没有高级到可以列席内阁会议。

故而,引起的非议较少。远不如今日这一回引起的波澜大。

但外交战线非同凡响,事关大明走出去的脚步,朱慈烺自然不会小家子气。

至于陈贞慧,身为史书所言的复社四公子,其个人才智是绝不会少的。跟着朱慈烺开办金陵报,京华报,这些都是非凡的功绩。按照后世,人民日报可是高官单位呢。

“陛下,臣明白了。”响鼓不用重锤敲,陈贞慧轻轻点头。

两人又稍稍说了点闲话,随后开始谈起了公务。最近帝国外交战线的主要问题自然还是日本之事。

“郑氏的参合是朕没想到的。”朱慈烺忍不住又感叹了起来:“还好这一回选择了王夫之的计划,要不然凭空冒出一个郑氏,这殖民计划反而不好开展了。”

中国人安土重迁,对外扩张的脚步渐渐停止,海上风暴横行,寻常人视之为险途。朱慈烺虽然大力推行殖民计划,但收效并不大。

郑氏开发台湾,朱慈烺非常欣喜。

但郑氏跑到了萨摩藩一边,却不啻于给殖民战略抹黑打脸。

想到这里,朱慈烺也是十分无奈。

他倒不是怕了郑氏,而是觉得这样会破坏自己的殖民战略。

要知道,后世清人闭关锁国第一头等原因就是因为郑氏格局台湾,反清复明。大明虽然不需要担心谁来反明,可海外殖民反而推广出了一个叛徒,肯定会成为朝野攻讦殖民战略的落脚点。

“而农的计划是极妙,可谓是一举两得,更是一石三鸟。”对于自己有个这么厉害的属下,陈贞慧既是高兴,也是感觉心中压力山大。更加多了一份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雄心。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当然不是说纯粹胡闹,而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人知晓自己的本事,提高自己的威信。

至于一举两得,说的是一个计策同时解决了中日贸易僵局以及琉球问题。至于一石三鸟,自然是多出来了一个郑氏添乱。

陈贞慧似乎想到了郑芝龙的表情:“郑氏现在的心情一定很精彩吧。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日贸易是郑氏的命根子,动了这里,郑氏也就元气大伤了。”

“光是小打小闹就已经能养出郑氏这么一个怪胎……”朱慈烺表情微妙:“若是中日朝三国贸易圈建立完善,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啊。”

郑氏手底下足足有数十万人。而这才仅仅只是靠着走私开展贸易的结果。

如果是光明正大做贸易,不仅关税能暴涨,光是因为进出口贸易而拉动的经济发展也绝对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至少,浙江、福建以及南直隶的日子绝对能好过起来。

就如同当初朝鲜加入中华同盟以后,从山东、北直隶移民辽东的人就大大增加。无他,贸易有大利罢了。

而且,大明作为中华同盟的盟主国。关税协定都是大明指定的,自然是怎么有利于大明怎么来。

连朝鲜税关要收多少银子都是明人决定,大明能如何剪羊毛,自然不言而喻。

不用说而今朝鲜就已经开始充斥大明货物了。

“陛下英明。有了朝鲜的先例,朝中对于开海贸已经悄然转向了。”说起这点,陈贞慧露出了自得的表情。

身为两大报纸的前任老大,舆论之中对于贸易的态度转变自然有他的功劳。

的确,因为朝鲜市场的打开,而今大明登记在册的工坊又是暴增。原本满足国内的需求就已经足以让工坊主们开足马力,又多了一个朝鲜,自然是人人兴旺。

“王夫之在日本,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他熟悉日本国情,这一回郑氏的意外换个角度讲,也是大明的机会。”朱慈烺收回思绪,目光落在了陈贞慧的身上:“如果在往常,如此瞬息万变,等到朝堂做出决策,黄花菜都凉了。现在得力于朝鲜有军情快递,大明邮政也开了分店,你还有机会,说说你的打算。”

作为皇帝,有很多好处。

至少,他可以懒一点,只用提一个想法甚至意向,余下的就可以让属下完成。做得精彩,那是有本事。要是完善得不顺利,那绝不是皇帝陛下的想法不行,而是你能力不够。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考验。

陈贞慧来到国家话剧院当然不是真的来看戏的,哪里没有准备?

听到这个问题,他并没有感觉慌乱,而是稍稍松了一口气,这个准备他有做。

“陛下,臣的计划是这样的。”陈贞慧缓缓开腔,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

通往岛津光久官邸的路上,一片泥泞。二月十七的春光落在萨摩藩的土地上,是雨后的一片烂泥。

这年头的日本实在原始得很,道路难行,若非靠海大多数地方可以船运,旅途肯定是一个特别辛苦的事情。

王夫之这样想着,越发怀念起了在大明时的日子。

在国是计划之中,重头戏可就是交通。疏浚河道是一,修筑官道是二。国内经济能够盘活,可很大一部分功劳都靠了建材技术革新后的水泥官道。

好在,再艰难的道路已经到了尽头。

驶到城门外长亭的时候,马车越发平稳,最终停了下来。

岛津光久亲自十里迎接,格外礼遇。

王夫之下马看着黑压压一片迎接的人头,微微一笑。日本人可不是温顺的朝鲜人。他们对待大明,可是颇有些桀骜不驯的。能够让他们如此重视,一切都是因为他的身份。

大明帝国的使节。

最新小说: 三国第一妹控 回到南宋末年 绝色影后:邪佞帝王攻略记 风月龙神 带血的麻糖 嫡女鸩毒 寨主嫁到 佞妻 低调重生 恶毒女配大逆袭:邪魅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