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就是王昭君墓。
北地草皆白,唯有此处青。故而,王昭君的墓地久而久之就有了一个专属的名词:青冢。
王昭君虽然是汉朝时候的事情了,但现在也依旧存在。只是显得有些破败,少人维护,清清冷冷的。
青冢是汉时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将近两千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时的青冢上青草悠悠,看得人心神清爽。
大明二七七年四月二十七的这一天清晨,青冢一下子变得喧嚣了起来。仿佛一夜间,青冢的山脚下便长出了数十个蒙古包。
这是鄂尔多斯部的部民。
早在开战之前,鄂尔多斯部便将铁堡里,也就是此前那个打造军械的无名堡垒里的军械都搬运到了归化城。
铁堡差不多已经进入了放羊的状态,里面的工匠们都被转移到了归化城。因为,草原上实在是缺乏足够的工匠去修补军械。
军械已经打造的足够多了,反而是因为质量参差不齐,以至于不少军械需要后续不断的修补。尤其这一回土默特部与明军初战后,不少兵甲便是在这一场战争里大量损坏,亟需修补。
当然,最紧要的还是铁堡里打造出来的那些神器——红夷大炮。
二十四门红夷大炮用了数百头青牛拉着这才从归化出来,到了青冢的山脚下。他们似模似样地开始了建立自己的炮兵阵地。
只不过,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似乎到了这个时候,蒙古人才发现自己缺少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东西:炮兵。
在这方圆千里的地方,能够玩得转大炮的也只有两个势力,不是汉人就是满洲人。
建州东面正在应对旅顺的战争,辽东腹心之地被人捅了个窟窿,自然不会还有心思将宝贵的炮兵送到归化城前线来。更何况,就是人家敢送,额璘臣也不敢要。
至于汉人,那就更不用想了。
那是他们的敌人呢。
当然,毫无疑问,不管是三者之中谁的炮兵技术,最终其实都是缘自大明官军。比如满洲人的炮兵技术就是来自于当年登州之乱,三顺王带过去的炮手。
撇去这些闲话不提,总而言之,汉人会操作火炮这个印象就落到了额璘臣的脑海里。
既然汉人会,那么再去找一些汉人过来给他操作火炮便是了。
于是乎,铁堡里除了那些铁匠需要去修补军械以外,最终铁堡里的汉人奴隶们便又多了一个身份: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