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宫侍卫,除了需要过人的武艺外,还需要足够的眼力。
尽管李承乾身穿一身麻衣,殿门前的侍卫依旧认出了太子的身份,躬身行礼。
打量着两边的侍卫,李承乾不由得啧了一声。
如果是以往的朝会,殿外站立的士兵只会带着仪刀仪剑,就是象征性的几个。然而今天不同,侍卫们带着的武器都是真刀真剑,人数也增长到了二十几个。由此可见,皇帝老爹是真的打算砍死几个啊!
只是从殿内依旧持续着的争吵声来看,他的这个愿望并没能成真。
真正走进殿才算看清楚了场景,清一色的朝服里混进一些穿着常服的人,特别的打眼,不消说,这些就是五姓七望的人了。
今日的朝堂没人跪坐,都是站着,大有一言不合就发展成群殴的架势。
站立着的年轻人前面,还有七位皓首老者,这七个老头儿屁股底下还有座位,不得不说豪横的很。估计就算杀伐果断的皇帝老爹,也不得不对这几个展现出尊敬之意。
如今在场间互相驳斥的是房玄龄和一个中年男子。往日高高在上、智计频出的宰相,在这一位面前连话都说不全。推荐阅读//
没办法啊,老房虽然也是文人,可是对历史上的典籍之类拜读的不多。而五姓家族的人,最不缺的就是“引经据典”,用不着说自己的话,只要寻章摘句、断章取义,不管说的是不是对的,被驳斥的人只能闭上嘴听着。这一段你知不知道不是问题,但你只要敢反驳,立刻就扣你一顶“藐视先贤”的大帽子。而这顶帽子,只要是文人、文臣,就不敢顶上。
悄无声息的凑到魏征身边,伸手扯了扯。
魏征闭着眼睛,不知道是在养精蓄锐还是避战中。
低下头,魏征就看到了一身麻衣的太子。
跟长孙无忌一样的反应,魏征扯过一个下属挡在太子前面,焦急道:“你来干什么!看热闹也不往这地方凑啊!”
李承乾并不理会,而是指指正在大谈特谈的中年人,问道:“郑公,这家伙是谁?讲的是什么鬼东西?”
魏征砸吧了一下嘴,叹息道:“这是清河崔氏当代家主崔焙,他讲的是《尚书》的《洪范篇》,士林间对《洪范》的看法很多,论及起源,有说是两汉时期的,有说是春秋时期的,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商朝的。但不管是哪一个,这篇文章在典籍里的地位都很尊崇。”
李承乾点了点头,打算好好听听这所谓地位尊崇的文章。
得益于李纲的教导,一些话虽然听起来艰难,但还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洪范讲第五畴“皇极”是全部统治大法的中心,其它各畴大都是为了建立好这一“皇极”所施的各种统治手段与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导一种基于上天意志的神权政治论,强调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统治准则“皇极”,以保障“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这一段听起来很正常,甚至还巩固了皇帝的地位,但是,接下来讲的,却把奉承一般的发言给全面破坏了。
在这种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貌、言、视、听、思等“五事”(第二畴),以引起“休徵”,而避免“咎徵”(第八畴);并遵循岁、月、日、星辰、历数的“五纪”常理,以处理政纪(第四畴);君主向上请示神意的手段是“卜、筮”(第七畴),向下统治臣民的手段是“刚克”、“柔克”、“作威”、“作福”(第六畴),也就是利用“六极”作威,利用“五福”作福(第九畴)
就这么一段,全面停下来没什么毛病,但是崔焙却话锋一转,抓住第八畴“咎徵”这两个字大讲特讲起来。在他看来,天地间灾祸的产生都是有缘由的。先祖之所以制定了繁杂的祭天礼仪,就是因为天才是真正的主宰。地动即为后土发怒,山崩即为山神发狂。而席卷了整个关中范围的巨大灾难—蝗灾,只能是因为君主德行不修,上天发怒,才会降下这等规模的灾难。
“陛下,草民敢问,太上皇如今在何处?息王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是真的举兵造反,为您所擒?天怒如此,恐怕不是寻常事件导致的吧!遍观近几年,只有太上皇的禅位古怪颇多。所以,草民斗胆请陛下说出真相。”
李承乾担忧的看向御座上的皇帝老爹,此时他目眦欲裂,隔的这么远都能看到脑袋上蹦跳的青筋。
这是已经气疯了!
玄武门的事情,对外的宣称就是太子、齐王准备谋反,秦王李世民因平叛之功,才被封为太子,不久就继位了。当然,这是对外的宣称,真正宣扬的目标是百姓。而事情的真相,只要是脱离黄土阶级的,基本都能猜到一二。就连史书,记载的也是事实。
可事实归事实,如今在蝗灾起来后再翻旧账,已经不是打脸级别的痛了。捏在龙案上的龙爪甚至捏出了小坑,如果不是这些年来军中的历练,学会了处变不惊,李世民甚至想直接下场弄死崔焙!
尉迟恭明显不想自己的皇帝被气死,黑山一样的身子挤开两条阻拦的臂膀,怒道:“崔焙,你这厮都一口一个草民了,如何敢对陛下如此不敬!信不信老子一拳揍死你!”
尉迟恭的嗓门很大,只看他左右的武将都忍不住堵住耳朵就知道。这样的大嗓门加上狰狞的面相、魁梧的身躯,形成的威慑力可不是单纯的吓人级别。
要知道,玄武门后催李渊退位的,就是他。三声“陛下何时禅位”,就连李渊这个上过战场的,都被吓得不轻,差点尿在龙椅上。
然而,今日,尉迟恭遇到了对手。
作为尉迟恭杀气的直接承受者,崔焙竟然丝毫不为所动,甚至还迎着尉迟恭走了几步,看样子很想被打死。不消说,只要他被打死,今日皇帝就会直接落败。除非,他撕破脸皮,把当堂的所有人都斩杀。
然而,皇宫之外,也满是五姓七望的族人。
朝廷,抓不光的
李靖和牛进达深知五姓七望等的就是皇帝撕破脸皮,所以强行把尉迟恭拽了回去。今天聚集来的武将,根本派不上用场。这是一场口头上的争锋,分出胜负的只能是嘴,要是有人动手了,势必会成为理亏的一方,到时候,有理也说不清了。
李靖和牛进达能明白的问题,李世民又如何能不明白。压下心头的怒火,把视线从崔焙的脖子上移开,尽可能的让自己转移注意力。
这一转头,就见到了一身麻衣的李承乾。
魏征扯过来的下属,最多挡住平面上的视线,对斜上方的视线还是无可奈何的。
李承乾好巧不巧的,正在打量老爹额头上一跳一跳的筋,发现不跳了后,就迎上了这个视线。
读懂了里面的深意,李承乾叹了一口气,掰开魏征抓着自己的手,从御史的队伍后方绕行,重新从殿门处走了进来。
“太子?”
魏征自然知道太子是什么打算,所以就在崔焙准备再问一次时,发出了声音。
魏征刻意提高了的声音,吸引了百官的注意力,从殿门处的小官开始,纷纷躬身施礼。
如果是太子带着上朝自然不需要如此多礼,可既然太子是中途入朝,就不能失了礼数。
五姓七望的大佬们没想到太子会突然出现,虽然不甘,但也只能暂时放弃追问,纷纷行礼。
各家的家主和老祖虽然地位崇高,但怎么也是平民,所以椅子上坐着的几个老头,也伸出手按在扶手上,假惺惺的要站起来施礼。
以往,他们的手还没落到扶手上的时候,就会被拦下来,听到“不敢当”之类的话。本以为太子也是一样,可是令他们尴尬的是,太子根本看都没看他们一眼,直接走到了房玄龄的身边。
伸出去的手按在扶手上,连上半身都下沉,做足了要起来的样子。可,太子的骚操作,让他们站起来不是,坐下去也不是。站起来,已经晚了,亡羊补牢未必都是及时的。可坐下,却是失礼的,素以礼仪家族闻名的他们,怎能容忍这个。
站不是,坐不是,七位老祖级的人物,就这么僵住了。
老腰传来一阵呻吟声,还伴随着一些笑点低的官员的笑声,几位老人家直接羞红了脸,恨不得就势把脑袋砸进地板,丢死人了!
李承乾才不知道自己一时紧张,会导致这一系列的事情。
走到房玄龄身边,李承乾对皇帝拱手施礼后道:“启禀父皇,蝗灾已然肆虐,东宫已经开始全面救济周边百姓。只是,东宫囤粮虽多,最多也只能让长安、万年、蓝田和三原一半的百姓,撑过这段旱季。”
儿子出来解了围,李世民才偷偷松了一口气,点头道:“很好,朕知道了。”
连续的讲话,已经让崔焙的嘴唇干裂,但是仍不能阻止他的问诘。
走到李承乾身边,崔焙继续追问道:“陛下,草民请陛下先回答草民的问题!不要”
话没说完,李承乾就伸手把他推的连连后退。
指指已经自觉后退两步的房玄龄,李承乾转过身,不耐烦道:“都说你们崔家是累世大族,怎么一点都不懂礼数。孤在跟父皇讲话的时候,你插什么话。再看看你站的地方,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敢跟孤站在一条线上?亏你还是个家主呢,家主都这德行,孤很怀疑你们家有没有懂礼数的!”
亲眼目睹儿子连续两次给了五姓七望下马威,御座上的李世民顿时就笑了。受了这群败类一上午的气,如今可算是扳回一点儿了。
崔焙还要说什么,却不防身后传来自家老祖的怒喝声:“清廷,退下,还不够丢人吗!”
愤愤的看了李承乾一眼,崔焙只能拱拱手后后退。
看这些人的样子,很明显用太子当拖延之计,只能奏效一时。
所以在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东问西问,问无可问后,李世民开口了:
“太子,朕问你,刚刚清河崔氏家主崔焙说,蝗灾的出现,是朕作为君主德行不修之故,你怎么看?”
听到皇帝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太子,房玄龄等人冷汗直流,五姓七望的族人们冷笑连连。
崔家既然已经搬出了《洪范》之言作为证据,太子这个小娃娃又能如何抵抗?
先贤的典籍,也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孩儿能够指指点点的?
不管他怎么说,都不可能推翻先贤的话!
见老爹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推给了自己,李承乾一时间也是心乱如麻。
如果是吵架,他断然不会怕这些老头子的,如果有一个键盘作为助手,他更是不介意以一敌百。
可,学问上的较量,怎么搞?
眼见儿子额头的冷汗都出来了,李世民温言劝道:“不要急,慢慢来。”
如果思考这个问题的是别人,崔焙绝对不会给他时间。可,太子年幼,他再催促就太不合君子之风了。
年龄小,往往是最合适的借口。
老爹的话,李承乾没有听见,此时的他正在脑海里疯狂的过滤自己看过的典籍。
在东宫读书读了这么久,李承乾此时竟悲哀的发现,不管多么别扭、多么古老的文句,此时竟然没有一条能帮到自己的。
面对搬出《洪范》作为武器的崔焙,怎么才能一击必胜?
用袖子擦擦汗,麻线的刮蹭感顿时让李承乾一激灵。
嘴角上扬中,李承乾拱了拱手:“父皇,儿臣想起,近两日不曾问安,不知道父皇龙体如何?”
看到儿子嘴角的上扬,李世民就知道他有了打算,回答道:“用不着挂念,朕自然是能吃能睡。”
李承乾点点头,一百八十度转身,又对房玄龄拱了拱手:“房相,孤也出宫很多次了,见识了不少民间的事。孤发现,人们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房玄龄虽然还是有点摸不清太子的意思,但还是回答道:“这话自然没错。”
李承乾点了点头,又转向喘粗气中的崔焙,问道:“不知崔先生以为如何?”
崔焙毫不犹豫的说:“此句出自《论语·颜渊》。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既然是夫子说过的话,那自然是有道理的。”
崔焙不得不这么回答,不管他愿不愿意,夫子的话,是必定不能推翻的。
这对他们世家子而言,是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