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贯武赶去启德机场挽留唐书璇,但结果却只拿回了一夜电话簿,全部都是《大特写》杂志的编辑与撰稿人的联系方式。
而这些编辑与撰稿人,基本上就包括了全香港最知名的影评人和新锐电影人。
可以这么说,正是这群电影人的存在,才让香港电影不至于太过商业化。也正是这些人为新浪潮电影的成长,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随后,许贯武就按图索骥,将这些影评人与撰稿人请到了一起。为《大特写》这本杂志撰稿的,除了这些影评人之外,其他基本就是学校中的学生,以及在剧团等工作的人员。
因为《大特写》杂志销量并不大,纯粹都只是同人志兴致,靠唐书璇女士一个人出资印刷,所以编辑基本上都是兼职的,而撰稿人则基本上也没有稿酬。
但就是他们愣是撑足了三年的时间,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让许贯武也不禁非常感动。他自忖如果没有一定的酬劳,自己是不会劳神劳力,为一本杂志免费供稿的。
在许贯武打量在座这些位编辑与撰稿人时,他们同样也在观察着许贯武。眼前这位传媒大亨对他们来说,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
白手起家,从默默无闻到身家亿万,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得者;辉煌院线、艺美院线的拥有人;艺声唱片、《天天日报》的老板;许氏兄弟影业公司的股东之一一连串的头衔,标示着许贯武举足轻重的地位。
“许先生,不知道今天把我们大家邀请来。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一位斯斯文文的中年男子问道。
一旁张建导演帮忙介绍。“这位就是舒明舒先生。《大特写》杂志的总编,也是香港著名的影评家。”
许贯武听了不禁眼前一亮,貌似此人在报纸上,为许氏的电影说过不少好话。尤其是前两年因为《天天日报》与《东方日报》、《星岛日报》等报纸产生利益纠纷,不少报纸都刊登唱衰许氏电影的文章。而在这其中就有舒明先生仗义执言,为许氏电影说了不少好话,所以许贯武对他很有印象。
“舒先生,你好。一直都想见你一面,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想不到今天会这样不期而遇。”许贯武不禁笑着说道,“我要多谢你在报纸上为我们公司电影说的好话,实在是太感谢你了。”
“哪里,哪里,在下也只是仗义执言,不希望好电影无端被人抹黑罢了。”舒明摆摆手说道,“许先生,今天招我们前来,不是单纯为表示感谢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