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苏联解体,投奔自由,接受全盘西化改造,代表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胜利。
而之后美国也见识到了文化宣传的好处,大量展示美国价值观的电影、电视开始大肆在世界范围内倾销。
失去了苏联这个最大的威胁,美国一超独霸之下,其他国家只能俯首称臣。不少原本封闭的市场被迫向美国开放,包括南洋市场、台湾地区市场、东欧市场等等。
美国电影市场随着美国世界霸权的确立逐渐扩大,而香港电影面对制作精良、场面宏大、特效考究的好莱坞大片,全无一丝还手之力。
《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接连打破了香港本土的票房纪录,而当时香港本土电影的票房却遭遇到了滑铁卢。可见九零年代其实香港民众并没有失去观影的兴趣,如果票房确实质量够高的话,他们还是愿意掏钱去影院观看的。
只是之前他们被香港电影人给忽悠惨了,虽然宣传广告上都是吹嘘大明星加盟,绚烂武打场面、爆笑情节设计等等,但走进影院一看不是在炒冷饭,就是货不对板,故事情节不知所云,人物演技虚浮夸张,画面特技简陋不堪
以七零年代为例,一部电影拍摄平均需要半年的时间;而到了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一部影片拍摄平均只需要三个月。所需要的时间比七零年代还要短,但是要知道在七零年代,很多电影都是在摄影棚内拍摄完成的,大片场流水线制造的产品。
七零年代的这种流水线作品还需要半年时间拍摄,黄金时期几乎全部都是实景拍摄,你只用三个月的时间来拍,那质量怎么可能上的去?!
在那香港电影的黄金期,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都是连轴转的,同一时间赶许多不同的剧组,这边拍完了一组戏,马上做车去赶下一场。郑玉玲高峰时期一天之内要赶九个剧组,所以得了个郑九组的花名。
一天之内去九个剧组,饰演不同的角色,演员能发挥出好演技,那就真的是见鬼了。但是没办法,谁让她有票房号召力呢?台湾片商、南洋片商、韩国片商点名要她主演,不请她电影拍完了卖不出去。所以逼得制片人求爷爷告奶奶也要把人请过来。
而明星有那么多电影公司来请,自然也就自抬身价,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一步一个高台阶的往上喊。
也正好赶上香港电影黄金期,大量热钱涌了过来。所以只要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都可以喊个高价,反正香港电影此时在海外非常卖座,所以海外片商业投资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