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桌面, “你找的那家香江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商,我看过了。你想挂靠资质当中介,这没问题。但你以为如今的中介是赚钱的么?不,那都是赔钱的。 你指望倒卖版权赚差价,这在国内是绝对不允许的。国家不会看着任何‘捡漏’的中间商赚差价,最多只有原制片方可以赚到钱。否则厂里就是违反了政策,将来也是会被查被处罚的。” 后世版权自由交易比较发达的年代,倒腾版权、捡漏赚差价是很正当的生意。 比如一本网文,某个版权中间商或者代理商,赌这个写手将来会大火、他的所有作品改编权都会升值,那就先当一把“伯乐”,在对方还贫贱的时候就低价入手。等他真的火了,再把版权高价倒卖给真心想拍电影拍网剧的。 有点儿像缅甸那边的“赌石”,玩的就是眼光和捡漏。 但是在国内,直到80年代前半叶,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哪怕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明文规定。 因为国内认为这是投机倒把,而且很容易催生与电影制片厂关联的交易人、故意弄虚作假中饱私囊—— 如果允许的话,那万一制片方卖价5万的片子,中间商转手后再卖给制片厂,而制片厂里有个人收了中间商的钱,骗国家说“这片子值10万”。然后中间商就赚了5万、还可以从这5万里拿一部分给国营制片厂的拍板人当回-扣。 因为任何艺术品,都是无法用严格客观算法来估值的。 名画、电影、书法、瓷器……这些东西究竟该值多少钱?计划经济是算不出来的。 艺术天生是洗-钱和腐-败的最佳载体,所以只能一刀切——只要赚差价,就不许买。任何想给艺术作品做中间商的人,只许赔本,不许盈利。 徐凌言简意赅地阐述了政策,最后总结道: “所以,我们国内只允许译制片厂直接问制片方购买版权。如果非要问二道贩子买,那这个二道贩子也不许加价,必须是按照他问制片方买时的原价卖给我们,甚至是亏本价。如果让二道贩子赚到钱了,那就是犯错误的。” 听了这话,马风、闻莺、顾敏、杨信四人,全部有些懵逼。 他们以为今天要白跑一趟了。 国家居然有这种政策?只许赔本不许赚钱?赚了钱就算犯法? 那还开放这个代理制度干嘛?直接让中间商去死不就好了?谁会来做必赔钱的买卖呢? 徐凌怕大伙儿理解还不透彻,就又拿他半年前引进的《追捕》,作为例子算了一波: “比如我买《追捕》的时候,该片制作成本折算成美元大约是200万,在曰本国内的票房大约是500多万美元,刨除分成后(制片方/发行方/院线按433分成),只能算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