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天气晴朗。 加利福尼亚州作为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中心,几乎无时无刻不迎来各种影视剧的剧组在这里进行拍摄的工作,而现在它又迎来了新的剧组。 在未来的半个月里,莱曼都会在搭建好的外景地——此时已经变成了军队驻扎的营盘,开始《狂怒》的镜头拍摄。 有些泥泞的土路上,满是车轮压过的痕迹,略微有些杂草的平地上,此时放着几十顶帐篷,外围还用栅栏和铁丝围着绕了一圈。 到了里面的现场,更是人声鼎沸。 上百个人围绕着四周忙碌,有人在架设摄影机;有人在安置灯光,确认光线的亮度和色彩;有人在帮忙搬卸道具...... 五六辆大型卡车进进出出的,营地旁边的空地上还停有10几辆军车和十多辆商务车。 莱曼站在一片遮阳棚的阴影下,一边聆听着各部门汇报过来的信息,一边安排着拍摄事务。 “导演,坦克运过来了,你看怎么安排?”一位剧组的工作人员跑来说道。 “我去看看。” 他这样一说,旁边站着或坐着的演员们也很心动,包括希斯-莱杰,全都跟在了莱曼的后面。 “嗨,中校,辛苦你了。” 顶着太阳,站在营地门口的莱曼指了指运输用的车辆,“能把坦克都开进来吗?” “当然,你告诉我放在哪里就好了。” 五角大楼派驻到剧组负责一切军队技术支持事宜的联络官洛根中校点点头,说道:“怎么安排?” “4辆开进来放到营地东南角的空地上,剩下的那辆M4A3E8型号放在门口就行了。” 因为经费问题,真正能开的也就8辆,五辆坦克是盟军的,三辆德军的,剩下的要么是开不起来报修了的废品,要么就是道具模型搭建。 当然,现在的场景拍摄只要用到五辆就行了,运输车也已经运来。 在M4 HST火炮牵引车的推动下,按照位置停好。 一时之间,剧组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放下了手头的活计,过来看看热闹。 这东西,就是威风,是男人的浪漫。 “导演。”拿着一瓶喷漆的道具小组成员站在停在营地门口的那辆坦克旁边,对着不远处的莱曼喊道:“我要开始喷了。” “哦。”莱曼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坦克右边斜腹部的平坦位置,笑着说道:“fury这几个字母就喷在这一块,记住连贯一点,也不要重合。” 工作人员笑了笑,按动着喷漆,一气呵成之下,坦克上出现了一个深黑色的英文词“Fury”,他接着说道:“行了,等喷漆干一点,在上上色,做做旧,处理一下就能达到效果了。” 这一辆M4A3E8型号的谢尔曼坦克自然就是主角团所驾驶的那辆了,“fury”也是对应着片名《狂怒》。 同样的,剩下4辆坦克的型号分别有M4A4、M4 105HVSS、M4A1E4以及排长乘坐的那辆M4变版(加厚了装甲,搭配了火炮悬挂系统)。 其实这些都是谢尔曼坦克的系列,但在当时,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坦克加改型号生产出来,所幸直接安排五辆坦克的型号各不相同了。 至于武器装备,就更不要说了,都是当时的主流。 M101榴弹炮、冲锋枪汤姆森M1A1、M1卡宾枪、还有二战时期最屌的步枪M1加兰德,M18地狱猫装甲车,德军的MP44突击步枪、M3半履带挂车,M2式60迫击炮、MG42通用机枪、柯尔特M1917左轮以及各式的反坦克火箭筒。 为了拍摄的真实性,还有最珍贵,也是价值最大的一辆虎式坦克也被请出了山。 单从历史角度讲,全世界只现存六辆虎式,分别存放在六座不同的美、英、法、俄博物馆里。 而莱曼直接将二战时期被缴获的虎式坦克战利品中,以每天租赁费用高达45万美金的价格把现今为止,唯一一辆还能开动的德国虎式坦克(这辆编号131属于虎式I型坦克,由英国的巴温顿坦克博物馆维修、养护了这么多年)借出来进行实地拍摄。 当然了,现在这辆坦克还不在这边,毕竟租赁费用那么高,只有需要用到时,才会请出山。 为此,还专门把相关的外景地拍摄戏份挪到了英国,就是为了运输方便。 这可真是老古董啊,对比一下金额,都比尼古拉斯-凯奇的出演身价还要高了。 不过,这一切都值得。 不拿真家伙拍,怎么能生动真实的还原出这个在欧洲战场所发生的故事呢? “各部门都准备好了。”瑞恩走了过来,快速的说道。 “嗯,我知道了。”莱曼回到遮阴棚的位置,跟坐在休息椅上的洛根中校打了下招呼,然后拿起一瓶旁边已经拆封好的矿泉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后,这才转身走到导演监视器的位置,一把拿起扩音器,大声喊道:“五分钟时间,马上要开始了,多检查一遍片场设施和布置。” 剧组进入到了开拍前最后一次准备的工作。 希斯莱杰和尼古拉斯-凯奇等主角团走到了门口停放的那辆“狂怒”号坦克边,在派遣过来的坦克小队成员的指挥下,进一步熟悉坦克的情况,接着练习一遍站位。 几十位退伍士兵组成的群演也在桑迪的带领下,又熟悉了一遍等会拍摄时需要用到的走位,争取做到不抢镜,当一个合适的拍摄背景板。 在这个剧组里面,除去一线大牌尼古拉斯-凯奇和逐渐打响名头的希斯-莱杰,也没有其他知名度很高的演员了,再加上乔纳森-加文出的主意,群演这一项,也减去了大笔的开资,甚至还附带来一个利好消息。 因为拍摄计划的缘故,军队方面的代表还请来了洛根中校负责带队,可见军方非常满意剧组的用人能想到那些退伍士兵。 真可谓是,又减轻了经费压力,还得到了额外的收获。 哪怕演员方面的支出压缩到了占比仅为百分之30,但却还是稍显紧张。 没办法,虽然很多真家伙不要钱,是军方免费资助的,但维修保养还是要自己出钱吧。 那些军械可是吃钱大户,还有演员方面的伙食费,不能太差吧。 大部分是退伍士兵,还有剧组的几位主演,这待遇也没法降低。 至于胶片损耗和服装的刻意做旧,同样需要钱。 为了营造真实,莱曼这一次可真是下了大手笔的。 五分钟一晃而过,导演莱曼对一旁等候着的场记点了点头,看着场记把场记牌放到了摄影机的镜头前,然后,他开口说道:“《狂怒》,一号外景戏,第23场,第一幕,action——” 现场的室外一共采用了两台摄影机布置摄像机位。 一台安在营地大门的左侧,一台在营地中心的位置,被高轨架着。 两台摄影机的摄像镜头正好交叉过去,形成了一个45度的空间拍摄视角。 托马斯和另一位摄像小组的工作人员各操作一台,由于现场光线条件很不错,没有额外的布光,只使用了反光板和遮光板来调节自然光的亮度和想要形成的光影效果。 尼古拉斯-凯奇穿着坦克服,头上带着风镜,站在“狂怒”号坦克里,从口子处露出了半边身子。 他的身上满是血污,脸上更是被炮火熏的黑乎乎,衬托出被风镜保护着的眼睛周围部分的皮肤分外白嫩。 一位刚下战场的老兵形象很好的立了起来。 而这样一部讲究细节都要真实的战争戏,自然在角色的装扮上更是大下功夫。 脚踩骑兵士兵靴,身穿坦克手夹克,手戴M1938皮手套,头戴M1钢盔,内附坦克帽(这帽子不防弹,所以在外面加固一个钢盔,其作用是用来挂载通讯设备的)。 联络用的耳机是HS-18型,坦克内部的送话器为T-17型(打起仗来,炮火轰隆隆的,站在一起都听不清话,所以坦克部队都搭配这些),里面还装有一个步兵电台。 至于保护眼睛的风镜,大家都是戴的M1938型号,只有凯奇饰演的“中士”戴的是德军生产的风镜,意思是缴获的战利品,象征他老兵的形象。 负责影片服装设计的剧组人员玛雅-梅舍德更是严谨,还专门跑去柏林找到了那会40年代的旧衣服,从每一粒纽扣到每一个口袋的分布都极尽的还原真实。 镜头里,几位群演驾驶的军车由远及近先是驶入营地,后面跟着的便是尼古拉斯-凯奇等人驾驶的坦克。 它平稳的前进着,但似乎方向和速度都有些问题,都快驶出室外镜头所能拍摄到的范围了。 莱曼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皱起眉头,喊了停,“Cut!” 正在忙碌的剧组马上停止了运转,所有人都看向莱曼这边。 莱曼从监视器的后方站起身,一路走到“狂怒”号坦克的位置,才开口说道:“怎么回事?行进方向错了没发现吗?摄像机都快拍不到了。” “我的错,我有点紧张,没试过这样。”正操控坦克,坐在驾驶位置的一位服役士兵满是抱歉意味的说道:“刚刚我有些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