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道:“儿臣敢谏。当时儿臣就説,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有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便迁都以避之,必将贻羞四海,为百世之笑啊!他霍去病乃汉廷一将,犹志灭匈奴;儿臣愿以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如不成功,迁都不晚!”李渊道:“当时建成笑你狂言,还将你比作自不量力的樊哙。”李世民道:“正是,我説樊哙小竖,何足道哉!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虚言!而今,夙愿达成,儿臣向父皇交令!”李渊笑着捻须,面有欣慰之色,不再言语。何宣道听得咂舌,原来他们父子当年还打着赌呢!难怪李元景也愿意和我打赌,打赌才有斗志啊,呵呵!李世民就是李世民,若无藐视突厥之胆略,盛唐也绝非盛唐,而早就是败清亡宋了。李建成就不如他的胆略了,难怪玄武门之变最终爆发。玄武门那桩公案,孰是孰非各有説法,自唐开始,中国历代正史收归官修,像太史公司马迁一样的个人修史在原则上不被允许,称为“稗史”,相关文简不受国家的保护。因此,正史中褒世民、贬建成的做法,不能排除,李世民控制下的史官为李世民的杀兄篡位找理由、谋得千古同情的是有可能的。但是,李世民的玄武门军事政变换来了中国的千古盛世,即便他杀兄、屠弟、逼父的篡权行为是不光彩的,但是,的确是值得的,有巨大价值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血不会白流,因为有了大唐盛世,中国就减少了被外族入侵的次数和强度,因此,中国无数黎民百姓,不必因为外族的入侵战争而血流成河了!长孙无忌不忘顺杆爬,凑过来赞李世民道:“我中原与突厥冤怨已久,陛下身经百战,胆略过人,当年幽州独抗突厥万骑,便已显露平定胡寇的远大抱负。”李世民道:“爱卿不説,朕倒忘了。那年我还是秦王时,颉利、突利二可汗举国入寇,朕与敌军遇于幽州,勒兵将战。我跟元吉説,咱们不能示怯,一起出战吧!元吉説不可轻举妄动,万一失利,悔之晚矣。我説,你不敢出,就留在這里看着吧,我自己去!”何宣道心里话説:李世民我知道你盖世神武,也不用处处挂在嘴边吧?刚刚説完李建成的不是,现在又来嘲笑李元吉,两个都被你弄死了,还不放过,咳,罪过罪过,我看李渊的脸色都没刚才好了。李世民继续道:“我对颉利説:国家与可汗和亲,为何负约,领兵深入我地!我是秦王,可汗能斗,单独出来与我斗;若以大兵压境,我以此百骑相当!”李世民声如洪钟,迸发着当年的神采,讲着当年惊心动魄的一幕:“我见颉利不答,又有了主意,跟突利説:过去我与你盟约,有急相救;今引兵相攻,怎么不念过去的香火之情呢!”长孙无忌笑道:“陛下不仅有敌军阵前单挑敌酋之勇,更有曹操阵前离间马超、韩遂之谋,结果分化了颉利和突利。”李世民笑道:“突厥是个内耗严重的国家,手足相残,人人都知道颉利疑心很重,其时他误以为突利私下里与我有什么盟约,当我假意渡水出击的时候,立即引兵退却,跟我讲和説:我无他意,想和唐王申固盟约罢了。哈哈,哈哈!当天夜里我潜师而出,冒雨急进,乘机打了胜仗。”“那一仗,突利心服口服,自请与王结为兄弟,如果不是那次安抚靖绥,得以暗中结盟,岂有突利后来之降唐?”长孙无忌继续捧着李世民説。何宣道长了不少见识,突利降唐,我是早有耳闻,上次丈人唐思训打仗回来时候説过:突厥国遭遇白灾,唐军乘机攻打,突利战败被颉利责罚,怒而降唐,结果突厥元气大伤。我本以为唐军打得狠突利才投降,熟料全是李世民前期工作做得好啊,早就俘获了突利的心。原来李世民当秦王时还有這么光彩的一笔,比我何宣道强多了,他军事外交并用,扭转不利形势而成功退敌,我是万万学不来的。何宣道感慨着,李世民果然是人才啊,這样的人迟早要冒尖的,我不行啊,我还得加油。此时,颉利可汗已经从昏死中醒转来,见了李世民這个老对手,战战兢兢不敢言语,心道,我命休矣,休矣!何宣道看着他凄惨的样子,全无君主威风了,不禁笑他失了男人身份。“颉利。”李世民道,“你还有何话讲?”那边有翻译在中间同步翻译。颉利惨然答道:“唐朝国君乃天可汗,颉利愿领死罪。”李世民倒是第一次被人称作天可汗,竟有几分欣喜,天可汗,自然是比草原的可汗要大的。从前倍受外族凌辱的大唐,终是扬眉吐气了,這一点在一个称呼上便可以体现出来。李世民问道:“朕初登基时,你便引兵寇边,你与我签订城下之盟的时候,可曾想过自己也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