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裕这个家里的春节十分热闹,近亲也就不提了,那自然是比以前更是热切。可一些远亲,这回居然也都上门了,纷纷带着礼物上门,其热情程度都快把徐裕一家子给吓坏了。
最担惊受怕地莫过于徐裕本人了。因为这些亲戚上门,酒过三旬后,就把话头引到了他的婚事上。明着暗着地打探着徐裕父母的口风,纷纷想把自己的闺女推销给他。
其实这也是正常得。徐裕因着写了“今日常州”系列文,以极快的速度一下子窜了起来,成了大宋家喻户晓的人物。
全大宋都知道了,那就更别提在这常州这人的知名度了。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就跟记者这行业,当年在中国社会产生时,那也是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得。
现在杨涵瑶的出现,把这行业提前了n多年塑造出来,在这文风鼎盛的大宋,其造成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徐裕又颇具天赋,只经杨涵瑶稍稍点播,加上自己一番琢磨后,就迅速掌握到了写时事要闻的技巧。
他的文,文风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用得都是最平凡,最贴近老百姓心灵的语言,且又是用白话文来写,这样若还抓不住老百姓的眼球,那才怪了呢!
这样一个新鲜出炉的香饽饽,又未成婚,也没订亲,相貌虽不说玉树临风吧,却也是五官端正,一副斯斯文文的读书人模样。
在这重重光环的笼罩下,若没些个人上门打探他的亲事,那徐裕可就真是悲催人了!
就连他那些亲戚都很意外。因为徐裕在读书上没显示出什么过人的天分,不仅没有,反而还显得有些愚钝。
比如在这常州,十几岁过府试成为秀才的人那是比比皆是。可他倒好,府试那是过一次趴一次,进身之阶的第一个台阶都跨不过去,自然也就没人看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