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悠悠想着没事,就把时间都用在了抄写资料上面,一连几天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如此倒是完成得极快。
看时间还早,孟悠悠拿着资料慢悠悠地晃荡到知青点,本以为里面应该是嘈杂声不断,人应该也不少。
却没想到只有一个人在。
“我来给你们送资料,”孟悠悠看着从屋子里正好走出来的人,说道。
她没有问人都去哪了,自然也没问陆屹舟的去处,左右姜川在,给他也是一样的。
姜川转身又从屋里拿出个板凳,“先坐一会吧。”
“他们都去生产队了,”姜川主动解释道,“怕是一时半会回不来。”
如果这话是在屋子里说的,而且是身处后世的话,孟悠悠肯定会不出意外的多想,但偏偏是在这样的年代。
又特地选在了院子里。
姜川压了压额角翘起的头发,有些懊恼昨晚不该洗头之后没等头发干透就去睡觉,“你吃早饭了吗?”
“吃了吃了,”孟悠悠坐在板凳上,将笔记本放在双腿上,连忙回答。
姜川瞥了她一眼,知道她肯定以为自己是在没话找话了,也没解释,只又回了屋子,“稍等。”
孟悠悠点了点头,也没说话,打量着这个院子。
这房子是当初知青下乡开始的时候村里特地建的,因为他们村位置好,所以知青来了之后待得时间都不短。
等回头放宽了政策,可以返城之后,只怕这里肯定要空置一段时间了。
“这是之前说好的钱,”姜川将二十五块钱递给她,又将手里的布袋子扬了扬,“里面是一块猪肉,昨天别人给的,我也不会弄,你拿回去吃了吧。”
孟悠悠将钱接过来,却没有接布袋,推辞道,“你不会弄可以让隔壁邻居弄,弄好了给他们一些就是了。”
这年头钱很值钱,猪肉的价格可不便宜,一斤猪肉得一块多钱,这袋子里装的猪肉少说也有两三斤。
钱是她抄写资料的报酬,孟悠悠该拿的自然会拿,但是这猪肉,说啥她也不该碰。
“那你拿回去煮了吧,回头给我端一碗过来,”姜川顺着她的话,说道。
“不过是一块猪肉,既然你会弄就帮帮忙,不会这也不愿意吧?”姜川见她似乎不太乐意,反问道。
话说到这份上,孟悠悠再拒绝也不太好,只能道,“不是我不想帮你,实在是因为我家没有锅,没地方给你弄。”
分家好几天了,孟悠悠和吴青梅都是在钱凤英借的炉子上面弄吃的,烧柴火呛人不说,关键是根本没地方炒菜,最多只能连着水下个面条或者做个面疙瘩。
姜川一听笑容就更大了些,“那你说巧不巧?我这里正好有口铁锅,只不过有点小有点脏。”
小不是问题,孟悠悠和吴青梅两个人吃饭也不需要太大的,笨重不说还不方便,至于脏,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有问题的是,铁锅不好买,需要的票证也难寻,她这么白白拿了他的铁锅,回头要还的人情债岂不是更多?
“我给你钱,当作是买这口铁锅的,”孟悠悠决定道,她不能白占人家便宜。
姜川挑了挑眉,嘴角上扬,“那你给两块钱吧。”
他不想要钱,但姜川知道如果自己一分钱不收,孟悠悠肯定也不愿意收下那口铁锅,提出要两块钱而不是一块钱,则是不想表现得目的性太明显。
“好啊,”孟悠悠没有异议,干脆道。
其实两块钱买一口铁锅她也是赚了的,毕竟要她自己去弄口锅,来来回回得废不少的功夫。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是一口大铁锅,嵌在灶台上,家里十几口人都靠那吃饭。
姜川从杂物间把铁锅拿出来,还用抹布大致擦了擦上面的灰尘,“你拿回去得好好洗洗。”
孟悠悠见这口铁锅真的如他所说的又小又脏,心里反而是安心了不少,笑了笑,“没关系,这都是小事。”
姜川把钱直接塞进口袋里,看着她一手拿着铁锅,一手提着布袋,忍住了想要帮忙的心思,只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慢慢消失不见。
他想起前几天傍晚的时候,他从县城回来,看到她蹲在茅草屋前,拿着书本使劲扇炉子里的干柴,好让火焰更旺盛些时候的样子,笨拙得有些可爱。
如今有了铁锅,搭个简单的灶台,再用猪肉开个荤腥,也算是他给她庆祝了。
新的人生,自由而快乐。
因为有了铁锅,孟悠悠的心情还真的挺不错的,如今她们家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不过是有些东西有些旧而已。
她盘算着明天天气好的话,她还得再去县城一趟,弄点小鸡崽啥的回来养着,不需要靠卖鸡蛋挣钱,只要能每天给她们下几个鸡蛋就行。
当然,要是可以养猪就好了。
这年头猪肉贵,每天打猪草给它喂到两三百斤,年底的时候找人杀了之后可以卖好几百块,这是很多人家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哪怕少养一个孩子,也得多养一头猪,这是很多家庭的口头禅,当然到底会不会因此少养孩子,那又得另说了。
孟悠悠看时间还早,拿起锄头又把屋背后的土重新翻了一遍,这里的地长久的不种菜,吴青梅担心种子会难生长,所以要尽可能的让土变软才行。
“哟,这不是孟悠悠么?”孟莲花远远的就看见这边有人影在忙活,走近了才看清是谁,略带惊讶的说道。
这小茅草屋是他们家的,孟莲花记得自己还没出嫁的时候她爸就搭建了,这么多年以来,其实用的次数也不多。
“咋了,这里是住人了?”孟莲花看到屋子的另一侧挂着洗过的衣服,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里条件简陋,下雨天甚至会下雨,谁会想要住到这个地方来。
“二姑,”孟悠悠其实不想理她,但是担心她会拔腿推门进去看,所以只能喊了一声,“这里现在是我和我妈住,回头我姐从学校回来了,也会来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