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出灵修秘法的时候,虞归寒用的其实是凶兽的异核与灵魂,但在经历过前世人族的背叛之后,重生而来的虞归寒根本不会对自己施加那么多的限制——
人族尚且可以用自己的同胞作为材料,来曲解自己的秘法获得实力的提升,那她又何必在意不能对神魂下手这一点禁制?
是以此时她立刻旁腿坐下,手中捏诀,口中念咒,将所有的怨灵都聚拢在自己的身边。
江琊甚至没来得及问,她就已经入定进入状态,只能替她护法。
只见那浓重到看不出怨灵本体的黑雾,朝着虞归寒所在之处奔赴而来。她的神魂如同一个巨大的炉鼎,将这些黑雾炼化成为千分之一的形态。
最终所有的怨灵都被积攒在一处,熔成了一颗漆黑的珠子。
若是仔细看,还能看见那珠子上千疮百孔,有无数张扭曲的人脸,或是海物曾经存在的形态、
“回去吧、”虞归寒此时有些虚弱,本能就将自己砸在了身后的江琊胸口,半点力气也无。
后者无法,只能先将她抱起来,沿着来时的路回去。
“为何事先不与我商量?”江琊问道。
这个问题,其实自从认识虞归寒之后,他已经问了许多遍,毕竟虞归寒一直都是私自行动,自己往往是等到她涉及凶险之中,才得以参与。
这是他十分恼火的一点。
好在虞归寒也知晓他的情绪从何而来,将头在他的颈窝蹭了蹭、
“此处的怨灵已经被束缚住了,并不能造成多少影响。我是有完全的把握,才会动手,因此没有与你商量。”
她方才施展的术法轻车熟路,江琊也能看的分明,是以知晓她并没有说谎。但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痛快,抱着她的手微微紧了紧,唇角依旧是紧紧抿着的状态。
虞归寒清楚他一定不会真的怪罪自己,见他不说话,干脆拿着那颗珠子,仔细把玩起来。
“你知晓这一颗珠子里头,包含着多少怨灵吗?”虞归寒问。
江琊没回,她便自顾自说道:“足足有七万之数。有些怨灵随着时间的消磨,已经只剩下丝丝缕缕的残念,是以纵是七万之数,也只是凝结出这么一点。但我方才发现,那小女孩和中年海族的神魂,并不在其中。”
“她们不是已经身魂俱灭?”
“正是因为神魂已经灭失,所以我才会觉得奇怪。你想啊,因为这禁咒死去的人虽说埋在这里,但神魂已经不在了,无法化作怨灵,那这里的七万怨灵,又是从何而来?”
听此,江琊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晓。
虞归寒措辞片刻,将自己的怀疑与他说了个仔细。
“刚去祭台的时候,我曾看见过许多的金光,那些是这片海域曾经存在过的生灵。只是因为献祭,它们已经彻彻底底消失在了海域,祭台之上留下的,也不过只是他们生前的残像。”
因怨气的存在便是黑色的雾气,所以不论是怨魂还是怨灵,都必定不会呈现出金色的样貌。
虞归寒甚至不用想,都知晓才入海域之时所看见的那些金光与今日收服的这些不同,而江琊经过她的解释之后,也能理解分明。
“你的意思是,这七万怨灵,是当初献祭大典之时所留下?”
虞归寒点点头。
“一片海域能有多少生灵,虽没有详细记载,但绝对不止七万之数。这怨灵珠中存在的,有许多已经即将消磨殆尽,想必之前就有不少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毕竟就算是怨灵,也躲不过这千年光景。”
“所以?”
“所以我奇怪之处便在于,这禁咒是何人所下。”虞归寒又提及之前的话题,“如果说在我娘逃走之前所献祭的那些怨灵都还在,而唯有她死后才下了禁咒,便说明下咒的人并不想有人了解海族的前任神女。这究竟是何人所为,又抱着何等目的?”
“或许与海神有关?”
“海神啊……”虞归寒呢喃了一声。
海神这个存在在虞归寒看来,便是如同一个家族得道飞升的老祖宗那样的存在——
便是这个族群曾经拥有过,而现在消失,唯有作为一个信仰,才算是有了意义。
但要是这个海神现在还存在,甚至会紧跟时事,做出自己的选择呢?
虞归寒不由有些心虚,“若真有海神存在,你我岂不是难以对付?”
“便是存在,想必也并非鼎盛之时,否则何须献祭神女?”
“这倒也是,”虞归寒似乎是被他的话安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只是不知海神何时出现,我还想见见她的真容呢。”
跟汘婆婆说的见过海神,也不过是虞归寒的一场骗局,至少对于汘婆婆这种盲目推崇海神的族人来说,这个借口简直不要太好用。
那海神神威,也不过是她用自己的魂力去迷惑众人,利用他们对魂力灵力了解不深的前提为自己造势、
但要说那海神,她是真的没有见过,是以当真好奇,这能将海域与外界隔绝前年的高手,究竟长得什么样,是什么身份,又为了何等目的。
“能见到的。”江琊应答,“你我逃离之时,未必不会与她交手。”
虞归寒无语一瞬。
“这又不是件好事儿。”
她就算再想见海神,也终是不想与这位交手,毕竟应对护海阵法就已经十分吃力了,到时候再来个海神,虞归寒都不敢说有没有把握。
但现在再怎么想也是无用,该来的总会来。
虞归寒将那怨灵珠收进自己的储物戒,以供不时之需。
谁知刚往里一探查,便看见了一个浑圆的明珠。
“这是什么?”虞归寒将它拿在手中,问道。
毕竟她是没见过这枚明珠,而储物戒是对江琊开放权限的,没见过的东西,一定是他放进来的无疑。
江琊则是回道:“从明珠之中提炼出来的灵力。”
“你不用?”虞归寒不解问道。
“不用,只要保证你的安危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