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杨宗保倒是还真有几分经商的天分,听他说的这话,就知道他跟着张春桃出摊这些日子没白干,在外头给人家帮忙,到处晃悠,也不是白晃悠的。
这就安排得妥妥当当了。
张春桃自然也不会低价就将手头的配方给卖掉,用杨宗保的话说,大不了到县城卖去。
如今这卤肉摊子的收入很是不错了,别的都不用着急,最起码也要等贺娟出嫁了,她才会再来考虑这事。
不然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真要是这么就卖出去了,保不准就有人透露到孟氏那边。
孟氏就不提了,虽然如今贺岩用亲事拿捏住了她们,可钱财动人心,保不准另生事端。
最主要的是,贺岩下个月就要去县城参加县试,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若是因为这个分了心,倒是不好。
虽然贺岩嘴上说是去试试,可看他这般玩命的学习,晚上都要学到三更才肯放下书,就是做梦说梦话,那梦话都是之乎者也。
想来也是心里憋着一口气,看能不能一鸣惊人的,只是他这点心思不好说出口,只给自己加压呢。
对于贺岩这点心思,别人不知道,张春桃还是能看出来的。
估摸着也是当年孟氏那一招太狠,给贺岩的心理阴影太大,所以如今他憋着大招,也是要让孟氏看看吧。
自家男人这么上进,自己还能怎么着?宠着呗?
因此这段时日,张春桃每天变着花样的给贺岩做好吃的,每天都有荤有素,保证营养。
为了让周老夫子多给贺岩开小灶补课,每次送饭都送双份的,连周老夫子和他娘子的份都给带上了。
据送饭的杨宗保说,周老夫子也眼看着胖了一圈,本来以前是一个清瘦严肃的面容,如今脸上有了肉,倒是看起来和气了几分。
而且也跟杨宗保脸熟了,每天比贺岩还早守在门口,等杨宗保一到,就拎着自己那一份饭菜,乐颠颠的就往后头跑呢。
至于周老夫子满意不满意,从贺岩一天比一天回来的迟,就知道应该是满意的。
学堂里其他的学子自然心有不满,觉得夫子这样太过偏袒了,都是交了束脩的,怎么能就只给贺岩开小灶呢。
周老夫子也是光棍,直接就道,一来,他开小灶的时候,就在课堂,也没拦着其他人不让来听;二来,人家贺岩媳妇儿做得饭菜好吃,值这个价!要怪,就怪他们没娶一个有一手好厨艺的媳妇吧!
这话一出,就算大家再不满,也没法子,只能怪自家媳妇儿厨艺不好了。
听说为了这个,好多学子回去还跟自家媳妇儿吵架了,责怪她们手艺一般,更有那没成亲的,这娶媳妇的标准除了要知书达理,家境不错外,还得加上一个厨艺了得才行。
当然这些张春桃都不知道,只晓得周老夫子高兴就行,这补课费算啥,她交得起。
等到生意满了一个月,张春桃说话算话,给贺岩还有自己和杨宗保都扯了布,一人做了一身新衣裳,又给杨宗保发了一两银子的月钱。
杨宗保推辞不要,可他哪里能推得过张春桃?加上张春桃说了,要是不收,是不敢再留他在家里帮忙了,以后只能一个人辛苦了——
虽然知道张春桃是故意说给他听的,可杨宗保哪里不知道张春桃的一片心意,眼圈红红的就接了。
转过身,就拿这一两银子,给张春桃和赵嫂子一人挑了一根细细的银簪子,又给贺岩和杨大春也都买了礼物,一两银子还捂热呢,就花完了。
张春桃总算是见识到了这杨宗保花钱的那个痛快劲了,农女书中不就写了么,当初他年轻的时候讲义气又大方,如今算是看出来了,可不大方麽?
虽然嘴里嫌弃着,可张春桃那脸上的笑容却看得出来她心情极好。
尤其是晚上等贺岩回来,不时在他面前显摆那一根细细的银簪子,口口声声都夸杨宗保这个弟弟,贺岩当时面色不显,还跟着夸了几句杨宗保。
第二日就偷摸的带回来一根更精致的宝瓶如意簪子,分量十足,等晚上回屋了只有他们夫妻二人的时候,才给张春桃戴上。
还醋意十足的道,以后张春桃的头上只能戴自己买的首饰。
张春桃哭笑不得,没想到贺岩连小舅子的醋都吃,不过还是从善如流的戴上了。
贺岩看着张春桃,灯下唇红齿白,脸色带着粉色,那样娇嗔的看过来,忍不住都看痴了,心里还想着,难怪古人说,灯下看美人,别是一番情景呢。
白日里自家媳妇精气神十足,可唯有到了晚上灯下,倒是露出白天看不到的妩媚温柔之色来,忍不住喉头一动,就压了上去……
事后,贺岩搂着张春桃,心满意足之余,又忍不住有几分歉意:“如今委屈你了,只能给你买银的带,等为夫考上秀才了,就给媳妇儿你买金头面戴!别人有的我媳妇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媳妇也得有!”
张春桃又一次被弄哭,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什么金的银的,全不放在心里,只一心奔周公去了。
最后唯一的念头就是,以后不能给贺岩吃那么多肉,身体补那么好了,到最后害得是自己啊——
****
等到了贺娟出嫁的前两天,贺岩早就跟周老夫子请好了假。
周老夫子也不是那不讲道理的人,贺岩的亲妹子出嫁,家中父亲去世,他是唯一的兄长,自然义不容辞,不能推脱。
咬着牙给了五天假,操办亲事三天,等妹子回门一天,然后就该回来了。
顺便又布置了一堆课业,让他就算回家操办妹子的亲事,也不能松懈,晚上也得做功课才行。
贺岩自然老老实实的领了课业,才告辞回家去。
身后周老夫子恨不得开口,让贺岩一个人回去操办就是了,把他媳妇留下给他们送饭也是好的,到底还要老脸,没说出口。
至于张春桃这边,提前也跟客人们说好了,东家有喜,要回家几日,差不多五六天后再出摊。
客人们一听,唉声一片,这要五六日吃不到,谁不心里惦记着?
于是本来打算只买一斤的,立刻改了主意买三斤,打算多囤点,被后头排队的险些没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