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微微一笑,却突然凑近了祝星河:“你也瞧出来,我寒王哥哥的不对劲了吧?!”
她也看出来了?
祝星河眨了眨眼,就看到永乐噘嘴道:“本公知道,你们平日里都说本宫娇纵,不知道体恤旁人。所以你们都觉得,旁人有什么不对劲,本宫是看不出来的是不是?”
这永乐公主,在这种时候,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嘛!
不过祝星河当然不能这么说,只是毫不吝啬地对永乐“拍马屁”:“公主英明!”
“嘁——你最是滑头。”
永乐公主的心情似乎好了一点儿,对祝星河的态度也还算不错:“这样吧,若这三年之内,你能治好寒王哥哥的病,我就将你的身契还给你,放你自由好不好?”
她所做的一切,其实也只是为了对抗平亲王府而已:“到时候你就不是宫里头的人了,自然也不存在将你赐婚给平亲王世子的事情了,你看如何?”
其实祝星河觉得,永乐公主想的太简单了。
在这宫里头有他们护着,卓定升尚且能找到机会呢,若是自己真成了个平民百姓岂不是更容易为人鱼肉?
不过祝星河觉得,这也是个机会:倘若三年之中卓定升忘了这件事,或者三年后局势已经不是这样了。她岂不是白白赚了个出宫的机会,甚至不用等到二十五岁了?
所以祝星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好,一言为定!”
她这话的语气,仿佛她和永乐公主是平等的,而不是主仆关系。
不过永乐也没有察觉到什么,只是笑着对祝星河道:“好,那你放心吧,在这三年之中,本宫只要还在,就不会让你落入卓定升的手中的!还有今天的事情,父皇和母后也不会对你追究什么的!你只要……能让寒王哥哥回到以前的样子,本宫什么都依着你!”
旁的不说,对自己在乎的人,永乐公主是全心全意的这件事,祝星河还是很喜欢的。
不过祝星河也突然开始好奇了起来:“寒王殿下,从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让永乐陷入了略微的思索之中:“其实在我的记忆里,寒王哥哥小时候也不爱说话不爱笑。但是他还是会笑,也会高兴的。”
凌倾寒笑?还是那种童真的高兴的笑?祝星河实在是想象不到,那是什么模样。
而永乐公主也轻叹一口气,彻底陷入了回忆之中:“小时候寒王哥哥最是温和体贴的,虽不爱笑,但总是将我们照顾的很好。寒王哥哥长得也好看,那时候我觉得,寒王哥哥就是这天底下最好的男子!就像是玉皇大帝的太子,如今下凡历练来了,才有寒王哥哥那般呢!”
永乐对凌倾寒的评价居然这么高,是让祝星河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不过很快,永乐的眼睛就耷拉了下来:“他以前也有脾气,但不像是现在这样,好像随时都想杀人一样。他身上的戾气太重了!”
这话说的不错,凌倾寒的眼神的确像是随时都会杀人。
永乐看着祝星河,认真道:“我觉得现在的寒王哥哥很孤独。他不会笑,也不会将自己心里的事情说给任何人听。可能连凌妃娘娘,都不知道寒王哥哥到底在想什么。凌妃娘娘应该也很担心,再这么下去,寒王哥哥会垮掉。”
关于凌倾寒的事情,其实祝星河也听说了许多许多。
而正如永乐所言,祝星河对凌倾寒如今的心理状况的判断也是,如果再这么下去,他只怕会垮掉。
永乐的脸色有些伤心,也将祝星河当做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所以祝星河,你帮一帮寒王哥哥好不好?我只想让他再一次地开心起来,不想让他做如今这个冷冰冰的外人口中的丧门神。祝星河,只要你帮了寒王哥哥,我就帮你,怎么样?”
没有祝星河拒绝的机会,祝星河其实也不想拒绝。
点了头,就瞧着永乐突然将自己的小拇指伸了过来:“我们就学着民间那些人的样子,拉勾!拉勾了你就不能再反悔了,你的性命,就算是和寒王哥哥绑在一起了,如何?”
可真幼稚啊!
祝星河撇了撇嘴,却到底还是伸出了自己的小拇指,和永乐公主的小拇指勾在了一起:“那就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吧!”
承诺在这种时候,并非是儿戏。
而自那一日之后,永乐对祝星河的态度,果然好了许多,也不再总说祝星河是只会惹事的麻烦精了。
虽说朝臣们多有异议,凌倾寒也多次在朝堂上反对。
可有平亲王的一力镇压,皇上最终还是决定,让太子在三日之后下葬。
这三日,京中皆是一片缟素,而皇上给太子最高的尊荣,便是太子下葬的典礼,竟然快要赶上一个帝王下葬的规模了!
可祝星河瞧着,却只感觉到心寒而可笑:太子殿下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没有一个人替他昭雪真相。在这种情况下,给他再多的死后殊荣,又有什么用处呢?!
下葬的这一日,太子妃数次哭晕在了太子的灵柩前,甚至说要和太子一同去了。
他们二人成婚多年,膝下却没有子嗣。太子殿下唯有一个庶子,也被过继到了平亲王府。
太子妃若不是已经万念俱灰,又怎会说出那样的话呢?
她堂堂尊贵的太子妃,竟然主动要求为太子殿下守灵三年。
不过在祝星河看来,这或许也是她保全自己的一种手段吧:太子出事,还有什么人能护着太子府中的人呢?
他们可都是最最支持太子的人,其中不乏朝中重臣的子女或者幕僚。太子一死,平亲王只怕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而果然就如同祝星河所想的一般,太子死后的这两个月之中,京中的局势一下子变得紧张了起来!
朝中有人开始催促圣上立储,明知圣上膝下如今没有合适之人,却想以此而倒逼圣上改里平亲王为储君。
京都之中,百姓们也开始流言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