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优,你可知始皇帝最大的功绩在何处?”
这时,董卓忽然换了一个话题,向李儒问道。
李儒眼中一亮,扬声道:“主公可是要说,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事?!”
董卓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至始皇帝起,我华夏才有了真正统一的基础。”
“遥想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将国家搞得支离破碎,不说别的,就算是现在,还不是有关东、关西之分。”
“要不然当初袁绍那些人也不会看不起我等。”
“当然当时他们也有这个底气,不过本相却不想这样继续划分下去,什么你是凉州人、我是益州人,你是关东人、我是关西人的。”
“这个不好,要改。”
“当然这个改也不是一时间可以改变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等可以现在开始做。”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也!”
李儒听了董卓的话心中异常激动,自己主公这是想着消除地域歧视啊!
这时董卓的话缓缓传入李儒耳中。
“先前我等朝不保夕,自然没有精力去弄这些个,但而今却已不同了。”
“如今本相掌控六州军政大权,劝课农桑,休养生息此为其一。”
“至于其二,本相本准备开蒙学,不但开蒙学,还要另还有小学、中学。”
“六岁以下孩童入蒙学,六岁以上孩童根据各自学业入小学、中学,至中学后其中当又有划分。”
“不对!”说到这里,董卓拍了拍脑袋,这种事情单是和李儒说没什么用。
“文优!”董卓唤了一声李儒。
李儒连忙应道:“主公!”
董卓掠了掠胡须,笑道:“去将蔡伯喈、杨文先,士孙君荣请来!”
李儒明白了董卓的意思,回道:“主公稍等,儒这就命人前去请他们。”
蔡邕蔡伯喈,杨彪杨文先,士孙瑞士孙君荣,这三人均是当时大儒,博达无所不通的人物。
董卓准备办学校,当然要找他们来讨论讨论。
许久之后,蔡邕三人来到了相国府。
一番心里后,董卓将先前的想法说与了他们听。
“长安学宫本是为了收容士子所用,但这些成年士子如同大叔之枝干,只有他们那可不行。”
“正因此董某立蒙学为根基,所谓百年树木、十年数人。此乃百年大计,当由今日始。”
“荆州刘表在荆州开经立学此事尔等应该也知晓。”
蔡邕、杨彪、士孙瑞闻言点了点头。
这时只听董卓继续言道:“开经立学,求学者不计其数,这时为何,学而卫为仕也。”
“说简单点,无非就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不过以董某看,经学之道还是有所欠缺。”
当听到董卓说到这里,杨彪、士孙瑞脸上露出些许不自然,因为董卓这么说让他们心里很不舒服。
如果换了其他,在上纲上线一番,搞不好就上升到贬低经学的高度上了。
不过现在董卓位高权重,他们也没有开口辩驳。
董卓显然明白他们心中的想法,笑道:“孔子问稼曰吾不如老农,问菜曰吾不如老圃,斗嘴曰吾不如屠夫。”
“此为何?”
“所谓术业有专攻也!”
“这样说先比尔等都能清楚。”
“相国所言有理,那以相国的意思是?”蔡邕主动开口询问道,他相信董卓将他们这些人叫过来,不是为了跟他们讲道理。
说句不是藐视董卓的话。
十个。
不。
一百个董卓加起来,在这些经义上面可能都抵不过一个蔡邕。
抵不过一个杨彪。
抵不过一个士孙瑞。
现在董卓说这么多无非是为了和他们沟通沟通。
董卓自嘲的笑了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么简单。
“话以至此,那董某便直说了,各州郡县,甚至小到村落立蒙学、小学、中学。”
“小学六至十五岁孩童可入。”
“中学十五岁孩童至二十岁可入。”
“不过除了原本经义之外,还需设书学、算学、律学、医学、农学、商学等等。”
“中学之后可升至大学,伯喈、文先、君荣可还记得董某之前设立的医学院?!”
董卓目光扫向三人,三人连连点头。
董卓笑了笑,举例道:“比如说在中学之中各科学习,若对医术有兴趣者可主攻医术,待中学学业完结后入大学。”
“入大学后,可由医学院之中医术上佳者为师,进而继续教导。”
“待大学学业完成后,其中优者可入医学院。”
“如此这般由下至上,届时医者越来越多,在于州、郡、县、乡设立医馆,以保民生。”
董卓话音刚落,蔡邕激动道,“相国此策大善矣!!”
“非但医学如此,农学、工学、律学亦可如此。”
“大善,大善。”
杨彪也在一旁应道:“的确如此。相国此策于国于民皆有利。”
董卓摆了摆手,戏谑道,“何止于国于民都有利,对世家大族也大大有好处呢。”
“呃。”杨彪讪讪的笑了笑。
“世家大族藏书颇多,世代传承底蕴深厚,最后学业有成者想必大多是大族子弟。”
“不过嘛。”
说到这里,董卓笑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些事情到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董某只怕到时入学之人颇多,但都去学经义了,那可就有驳于董某的想法。”
“因此,董某在最上层还设了一个大大的烙饼给大家。”
“朝中六部,以本部学科优者取士。”
“朝中六部,以本部学科优者取士?!”蔡邕试探道:“明公的意思是若是要入六部,需有相应学科的证明?”
董卓点了点头,“伯喈猜的不错,大学以后所学之技当由学院颁布相关证明。”
“再以医学院为例,学医者可根据不同科属,又可分为不同等级,甲、乙、丙、丁等等。”
“如此这般,待从学院出来后,解释便可以直接根据自身证明前去谋职。”
“董某称之为,证书。”
“幼儿科甲级证书,乙级证书,丙级证书等等,妇人科甲级证书,乙级证书,丙级证书等。”
“以此类推,如此这般分门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