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远略雄心 > 第十六章血战疏勒(2)

第十六章血战疏勒(2)(2 / 1)

西域都护陈睦是汉朝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统兵有一千五百人,驻扎在位于盆地北边的焉耆国。比起耿恭和关宠,他不但权力大,拥有兵力多,装备也精良。其他的物质供应方面,因地位重要,会首先得到满足。

从哪方面看,要与匈奴对抗,都护府的条件都要更好一些。谁又能想到,左鹿蠡王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把都护府的牌匾,从大门前摘了下来,砸碎了,扔进火里,烧得只剩一把灰了。都护陈睦和他的一千五百个士兵,再加上还有一百多个军官随军带来的家属,下场也很悲惨,他们全部都死于匈奴的刀下,连还没满月的孩子都没有放过。左鹿蠡王把在疏勒城和柳中城失利的扫兴,全都发泄在了对都护府的屠杀上。

悲剧发生得这么快,这么厉害,不能说陈睦和他的士兵不够勇敢。虽然事发突然,但陈睦身先士卒,亲自砍死的匈奴人二十余人。每一个士兵都战到了伤痕累累,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要说根本原因,主要是陈睦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焉耆还没有一个坚固的城池。驻地四周不高的土墙,让匈奴的战马,可以腾空越过,在遇到突袭的这种情况下,陈睦的部队还能坚持十五天,已经算是个奇迹了。为了确保取得最后的胜利,左鹿蠡王还联合了龟兹国和焉耆国的军队。这两个国家一直和匈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班超出使西域,说服大部分小国归顺了汉朝,只有龟兹国、焉耆国一直不肯答应。或者说当面答应,背后又耍花招,与汉朝对抗,继续刁难和捕杀汉朝的商人。班超曾联合其他小国对龟兹采用武力征服,还是没能完全达到目的。有了异心,背叛随时就会发生。

左鹿蠡王的大军一到,这些国家马上就和汉朝翻脸,成了攻杀都护府的得力帮凶。几面夹攻,也让陈睦难以招架。灭掉了都护府和陈睦的军队,匈奴的心头大患被消除了。左鹿蠡王认为大功基本告成,可以自豪地对世人宣布,西域又重新回到了北匈奴的手中。

至于关宠和耿恭两支汉军,这个时候,在左鹿蠡王看来,他们就是一场大宴席中的最后两盘菜了,可以让他还没有填饱的胃口解解馋、过过瘾。既然早晚都可以吃进肚子里,那也就不用着急了。

永平十八年八月,左鹿蠡王在汉境的间谍传回了汉明帝刘庄七月份驾崩的消息,左鹿蠡王大喜过望,左鹿蠡王为了这个事,还大摆了一场酒席,好好庆祝了一番。从王莽到光武帝都没有敢再这么大规模地动武,到了他这里却大胆地发动了对西域匈奴的战争。你说他的死能不让匈奴人高兴吗?

他们认为这是天地之神对汉明帝的惩罚。大巫师申支说这是他下的咒语的结果,求左鹿蠡王给他奖赏。左鹿蠡王就奖给了他一块白银和一个女人,让他继续发挥诅咒的作用,对疏勒城里的汉军多弄一些诅咒,让天神不要再帮他们。

这几个月小小的疏勒城拿不下来,左鹿蠡王认为主要是有天神老在关键的时候帮耿恭的忙。左鹿蠡王也知道这样一个重要消息现在肯定是传不到疏勒城的,自己要亲口告诉他,让城里的守军绝望,从而失去战斗的意志。他没有想错,耿恭的确现在不知道,还在盼着范羌搬回来救兵,期盼着皇上快点下达发兵的诏令。

于是,左鹿蠡王在焉耆留下了一万军队,让他的一个得力的干将带领去和柳中城的关宠玩,自己则带着他剩下的两万大军,再一次浩浩荡荡穿过了车师古道,回到了疏勒城下,他决定亲自来对付疏勒城和守城的将军耿恭。

大汉帝国这次应变的措施跟过去比的确奇怪,实在是反应太慢了。如果刘庄能够上朝理政,很有可能在西域早春事变刚刚出现北匈奴反扑的苗头时,朝廷就会做出安排,大不了让窦固的大军杀个回马枪,那么就不会有耿恭的屯田部队这几个月来损失惨重苦守疏勒城的事了。退一步说,刘庄不死,治好了疾病,坐进了金銮殿,接受大臣们的奏折,那么凉州太守的禀报还有驸马都尉耿秉的奏折,都会引起他的重视。

要知道,这位汉明帝前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对匈奴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这可是他最大的政绩,这位皇帝不可能轻易把自己的胜利果实丢掉的,肯定会马上派兵,弄不好还会亲自召见范羌,询问西域的战事。那么顶多在十月,秋风渐凉之时,汉朝大军就会席卷天山南北。刘庄好巧不巧这个时候死了,能够给这事拍板的人没有了。十万火急,变成了绵绵无期。

回到敦煌的范羌听到刘庄死的噩耗,差一点没有昏死过去,不是因为他太伤心了,而是因为太着急了。没法不着急,疏勒城的情况,只有他知道,如果大军迟迟不到,天知道要发生什么。耿恭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可他却在这里没有一点进展。

范羌又跑去酒泉恳求耿秉出兵救援西域,这位驸马都尉当时就拒绝了。耿秉无奈地说,他现在也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平时调动少量的部队出塞倒是没有问题,现在是国葬期间,非常敏感的时候,任何人没有皇帝的旨意私自调动军队,等同于谋反。耿秉说的也是事实,现在是政权交替的时候,廷尉对边地军队管控得非常严格,尤其是驻扎在各地的将军是朝廷重点防范的对象,没有谁敢在这时候触这个霉头,一旦出了问题或者新皇帝的误会,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现在全国都忙着给皇帝举行国葬,不可能有谁顾得上这个事。再快也要等皇太子刘炟正式继位以后,才可能会有一个结果。范羌问国葬要举行多长时间,耿秉说,至少还得要两个月,国葬结束了也没那么快出兵。言下之意就是,即使新皇帝继位了,出于稳定国家的考虑,也不可能那么快拿出章程。

听到这个答复,范羌顿时泪如雨下,长叹了一声说:“天啊,怎么会有这么长时间?我要进京去求见新皇帝……”

与此同时,疏勒城里的人还不知道这个事,左鹿蠡王于是派了人朝疏勒城喊话,左鹿蠡王的使者在城下大喊:“城里的汉军听清楚了,你们的皇帝一个月前已经死了,汉朝已经大乱了。你们的皇帝年纪轻轻怎么会死呢?就是因为他发动战争,派你们跑那么老远,到处杀人放火,得罪了天神。是天神发了怒,才让他没有了命,连你们的皇帝都这样了,你们这些人还在这干什么死撑呀!白白送死呀,还是赶快投降吧!我们左鹿蠡大王说了,只要你们投降,把疏勒城交出来,保证不杀你们,还给你们银子,让你们回家,去和亲人团圆。”

匈奴人喊话的使者怕疏勒城里的人不信,还用箭把一份大汉朝廷关于给皇上送葬期间规定的告示射进了城里,拿到这个告示后,士兵们马上交给了耿恭。耿恭起先听到匈奴人的喊叫,没有当回事,想着是他们的心理战术,用这个方式瓦解士兵们的斗志。

看到了那个告示后,耿恭才不得不相信汉明帝是真的死了。由此联想开来,耿恭也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迟迟等不来朝廷大军前来救援的原因。要知道,朝廷有专门的情报机关啊,皇帝刘庄应该时刻掌握着西域的变化。皇帝那会儿,肯定是重病在床奄奄一息,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还顾得上西域的事情呢?汉明帝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离开呢?汉明帝这些年搞得政通人和、繁荣昌盛,全国人民对他拥护爱戴,他的死确实对每一个汉朝人来说都是件伤心的事。只是,对于耿恭和他的士兵们来说,除了伤心以外,还有一种更沉重的打击。

左鹿蠡王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的运气真是好极了。他知道这个打击是什么,所以派了人,把汉明帝的死讯传进了疏勒城。这家伙对大汉朝廷的事多少有些了解,知道一个皇帝的死,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有多么大。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成皇霸天下。一个皇帝死了,意味着一个新皇帝要出现了,这样的时刻,经常是历史的转折点。就算是一切都会平稳,不会发生太大的政治动荡,这样的新旧交替也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对于别人来说,三个月说起来并不长,可对于疏勒城,对于耿恭和他的士兵来说,三个月就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百倍于自己的敌人,并且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这三个月,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只是皇位的交替;而对于他们来说,却关系到生与死。

还有一个无法确定的因素,也让耿恭不敢透露出来,因为他知道就算他们熬过了三个月,新皇帝就位了,他是不是愿意出兵西域还不一定。一般来说,新的当政者,并不太愿意延续上任的做法。他们更想实施自己的治国方略,来建立新的权威和功绩。

耿恭的眉头皱了起来,前面的这几个月,自己麾下的士兵一直能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怀着希望。相信过不了多久,大军就会赶来救援。现在,救援似乎不可能了,就算是有可能,也不知会是哪一天。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信心还会不会有,意志会不会动摇,都会是一个问题。

都是打老了战的,都明白打仗打的是什么,实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军心。军心不能乱,军心不能散。一乱,一散,就完了,就会一败涂地。果不其然,城中空地上,一大群士兵正在激动地议论着什么。城外隐约还能听到匈奴人的喊声,说汉朝的皇帝死了,你们要想不死就快投降吧。

这个时候,看到耿恭走过来,大家不说话,全看着他。

耿恭说:“兄弟们,我知道大家这会儿在想什么。是的,我们都有父母亲,都有妻子儿女,都不想死,都想活着。可我们自从参军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西域,其实每个人都做好了死的准备。没有这个准备,是不行的,要打仗,就可能会死。这两年多,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死,一块出来的兄弟,有多少已经死了。光是这半年多来,咱们八百多人,已经有五百多人先走了一步,我们有幸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就可能还会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可这里有一个前提,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得先完成任务。“

说到这里,耿恭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一下前面的信息。这才继续说道:”那么,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往大里说,就是屯垦,就是为国镇守边疆。具体说,就是让疏勒城不失,让汉军的旗帜一直飘扬在西域。有人说了,皇帝都不在了,没有人管我们了。可你们想过没有,我大汉朝还在,江山还在,并且,新皇帝马上就会上任。什么都不会变,大汉帝国还是那么大、那么强,西域还会在我们的手中。“

见所有的士兵都陷入了沉思,耿恭坦诚说道:”是的,我不否认现在情况危急,目前这个阶段,我们确实遇到了大麻烦。朝廷在忙着新旧更替,一时顾不上我们。匈奴人逼得这么紧,这么下去,死的可能性比生的大,这是不是意味着,还有更好的选择?行,你们可以走出去,向匈奴跪下求饶,可能不会死了。可这是怎么个活法呢?作为战败者,被看不起,被羞辱,被像狗一样戏弄,给他们做奴隶,没有自由,做牛做马。这样的生,会比死了更好吗?“

”刚才那位兄弟说了:行,我不投降,打算偷偷地像贼一样,半夜逃走,不是没有可能,悬崖那边,放一根长绳下去,可以逃走。只是匈奴人又不傻,早设下了伏兵,十有八九会当俘虏,或者被直接杀死。同样是死,与前边兄弟们的死就不一样了。你这个死,是逃跑时被杀,连烈士都算不上。再退一步,你运气好,逃出去了,逃回了凉州,逃回了洛阳,逃回了家。见到了亲人,你怎么说?为国征战,没有立功不说,还成了逃兵。“

”逃兵按军法,是要以叛变处罚的。官府会抓捕你,家里人也会被你连累,你的亲人会觉得你对不起祖宗,丢了先人的脸。街坊邻里,还有朋友,也会认为你不忠,不像个男人。那个时候,你虽然还活着,还活得有什么意思呢?人早晚都会死的,只是死法不同。死法不同,死了以后,待遇也会不同。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留个什么名,是如粪土,如烟灰,如枯草,风一吹,就没有了,还是铭刻于青石上,代代相传不能忘?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大家都想想吧。”

在场的每个人都认真地听着,同时,也在心里思考着,他们跟着耿恭出来打仗这么久了,还是头一次听到他说这么多话。

耿恭酝酿了一下措词,又开口说道:“各位弟兄们!按说,当了兵,就没有了选择,服从命令是天职。明知前边是刀山,也要往上爬;明知下边是火海,也要往下跳。任何不满、牢骚,还有动摇军心的论调,都会被严肃处理。我可以用鞭子抽你,甚至可以用刀砍下你的头。可我们共同浴血奋战了这么久,都是亲亲的好兄弟。因此我不想这么做,你们跟着我,已经在疏勒城守了那么多天。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也都对得起朝廷了,对得起作为士兵的荣誉了。所以,我现在向你们保证,如果你们想投降,我不会处罚;你们想离开,我也不会阻拦,并祝福你们有好运气。但这个时候,我也要告诉你们,我的决心已定,一日不得到朝廷撤退的命令,一日不会后退半步,只要还活着,就时刻与军旗同在,同城池共存,直到流干生命的最后一滴血。”

说完,耿恭转过身,正要离开,就在这时,所有的士兵全体起立,向他敬了一个军礼。他们发出了一个声音:“将军,我们与你同在,与疏勒城共存!”

这声音像雷一样,在疏勒城中回响。耿恭又慢慢转过身,他的眼睛满含着热泪。目光缓缓地从士兵们的脸上扫过。他拔出了腰间的配剑,剑尖朝上,指向了茫茫的天空。耿恭发誓说:“苍天将会做证,我们对朝廷的赤胆忠心,我们要让英雄前辈的豪言壮语代代相传。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众士兵跟着高喊:“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疏勒城中回荡着战士们的誓言,这声浪再次越过了高高的城墙,向四处奔涌,瞬间把匈奴人嘶哑的叫喊声吞没了。汉军的呐喊声实在太大,连远处坐在军帐中的左鹿蠡王左鹿蠡王都听到了。等听清楚汉军喊出的誓言后,左鹿蠡王把酒杯摔到了地上。

他对身边的须卜吼道:“耿恭这是疯了吗?天底下还真是有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的人啊!到了这个时候,还不肯服一点软,就凭这点人,还想和本王斗下去。难道他真把自己当做战神了吗?”

“大单于,让我带着人攻上去吧!”须卜单膝跪地,抱拳请战说道:“据我这段时间的了解,现在疏勒城里也有三百多人了,除去了受伤的,还有做饭喂马的,还能够真正能打仗的也就是两百多人了。只要我们加紧进攻,用不了几次,他们就会把所有兵力耗尽。请下令吧!属下肯定能把它拿下来!”

左鹿蠡王想了想,摇摇头说道:“须卜,你是位勇士,但不会动脑子想问题。说实话,现在这个情况,凭着我们人数上的优势,我们如果不惜代价硬要强攻,肯定能把它拿下来。但有必要这么做吗?想想吧,我们已经摧毁了汉朝的西域都护府,杀了那个姓陈的都护,西域就不再属于汉朝了。已经胜利了,还要再牺牲我们成百上千的人马,是不是就有些不值得了?再说了,我发现了这些人确实不怕死,他们可能正希望我们进攻,好给他们舍身为国成为大英雄的机会呢!你说,我们能做成全敌人的事吗?”

须卜挠挠头,问道:“那大单于的意思?”

“哼!我们耗死他们。”左鹿蠡王咬着牙,恨恨地说道,“他们想痛快地死,偏不给他们机会,他们想当英雄,就让他们当不上。我们要慢慢地折磨他们,让他们生不如死,从精神上、意志上让他们崩溃,让他们屈服。我就不信,这些汉人不是人,而是神,没有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尤其是那个叫耿恭的,我倒要看看,是他强,还是我厉害。我不但不杀他,还要把他请进我的军帐,给他美酒喝,让他成为我的一条猎犬,为我服务,让他象李陵一样成为本单于的坚昆王,你说,这样的一个结果,是不是更有意思啊?”

“大单于英明!”须卜敬佩地说。

“我想,这么久了,他们的粮食应该吃得差不多了。断了水,他们可以打井。没有了粮食,他们可从地底下挖不出来了,就让饥饿来收拾他们吧,看他们怎么对付。”左鹿蠡王狞笑着说。

须卜拍着胸脯保证:“大单于,您放心!我会严密封锁,不让一粒粮食运进城。”

左鹿蠡王又补充说:“对了,还要多设伏击点,饿得不行了,他们会往外跑,去找吃的。只要跑出来找吃的,见一个打死一个,让他们不敢往外跑。逼得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就活活饿死。”

说完,两个人哈哈大笑。

此时此刻,左鹿蠡王认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耿恭也下了与疏勒城共存亡的决心。对峙的双方谁也没想到,李同带领着六百铁骑,历尽艰辛万苦翻越天山,已经靠近了疏勒城。

他的部队现在隐藏在三十里外天山山脉的一个山谷里,等待战机出现的那一刻。由于敌我双方的兵力差距太大,李同并没有蛮干,因为他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出奇制胜,才能够扭转西域的战局。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擒贼先擒王,打掉匈奴人的指挥中心,让匈奴人陷入混乱之中。而左鹿蠡王就是他的猎物。

这一路上,为了隐蔽行踪,李同带领着部队没有走驿道和商道,他们小心翼翼避开匈奴哨骑,遁入天山,绕过敌人的封锁线,寻找着道路前往疏勒城,两千多里的山路,他们走了整整四十多天,还损失了不少的人马,总算是靠近了疏勒城。李同表现的很有耐心,他心里明白敌我双方兵力悬殊,知道机会只有一次。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等待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给疏勒城外两万匈奴人致命的一击!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寨主嫁到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 三国第一妹控 绝色影后:邪佞帝王攻略记 重生之唯吾天下 邪王诱爱:狂傲爱妃不好惹 风月龙神 重生之我是许文强 带血的麻糖 嫡女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