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允央的意料,当铺的掌柜一一对金嵌珠海蝶竹叶纹耳环眼睛都直了,连连赞叹:“姑娘,这对耳环的做工不一般呀。没想到,这对耳环的背面竟然有绣羽纹。”
允央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
这家当铺的掌柜也是个读书人,他发现允央的表情似是明白自己所讲,便更来了兴致:“这种纹饰除了前朝的顶级工匠能雕出来外,以后便再无人会这种手艺。我也是当学徒时见过一次类似纹饰,以后便再无缘得见了。绣羽,原名练鹊,又名绶带鸟。吴文英曾有词说‘练鹊锦袍仙使,有青娥传梦,月转参移……”
允央现在这个状态如何能与他谈词论赋?她有些为难地打断了当铺掌柜的话:“您所说的都对,小女子万分同意。只是……家里现在遇上了急事,所以才会把这对耳环拿出来换银子,还请掌柜高抬贵手,给个好价钱。”
“这……”掌柜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件首饰,也知若是把这个宝贝收到自己店里,肯定能番个几倍再出手。但是真让他出钱的时候,他还是想把价格尽量往下压一压。
他把身子往柜台外探了探,打量了一下允央,见允央头发遮着半边脸,容貌清楚,但是衣着却是粗布质地,想来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孩子,不可能见过什么世面,就放心地说了估价:“最多二十五两。”
允央眼睛忽然闪了一下,几乎要脱口而出:“成交!”可是她马上就意识到,千万不能这么说!
于是她故意低下头,显得犹豫不决:“这样啊……要不请掌柜把耳环先给小女子吧。我再到另外一家当铺里去问问……”
“哎,姑娘别急着走嘛!”这下掌柜显得有些着急了:“价格还能商量,哪有刚询了价就转头要走的?好像我们这家店有多不堪似的……”
当允央从当铺里出来时,怀里已惴着二十七两银子了。
允央抬手轻按着胸前的衣襟,心里想:“我只有这么多钱了,每一文都要用在刀刃上。首先要花的第一笔钱,就是要买男子的衣服。我孤身一人,像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会遇到什么艰难还不好说,但穿上男子衣服会肯定少许多麻烦。”
拿定主意后,允央脚步不停地走到了街对面一家卖衣服与布料的店铺,买下了一身粗布的男人衣服。在里间换好后走出来,她对着铜镜左右照了照:“嗯,不错,这身打扮就像是进洛阳城里跑腿的少年,若是再戴个能遮住脸的宽檐帽,那就彻底不会被认出来了。”
想到这里允央向店家询问有没有宽檐帽,店家眼珠转了转马上说:“有是有。不过就是要一两银子一顶。”
允央惊讶地说:“这身衣服才五十文,怎么这一顶帽子却要这许多钱?”
店家一脸正色地解释道:“姑娘有所不知,这做帽子可比做衣服难多子。先说料子要够厚,定型也更为费力……”
允央自知不能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尤其此地还临街,若是呆在的时间长了,多半会被人况且她也不想与店家废话,干脆地说:“一两就一两吧,快点给我拿过来。”
换好衣服,戴上帽子的允央果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仔细以为是个齿白唇红的翩翩少年,让店家都点直了眼。
允央并不多言,匆匆地出了衣服铺子,走到大街上时,她终于可以抬起头,不用脖子犯酸地总窝着身子。
才舒心地走了没多远,就边有一个卖帽子的小贩正推着一车的帽子高声吆喝着。允央走过去拿了一顶和自己头上所戴帽子极为相近的帽子问小贩:“多少钱?”
“小兄弟,十文钱,还送你个褡裢呢!”小贩热情地说。
允央胸口一窒,愤懑地蹙了下眉:“当时就觉得那个店家肯定要多了钱,可是没想到此人竟然将帽子的价格虚高了这么多!”
离开了帽子摊,允央忽然意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原本以为这二十多两可以够我用上一阵子,今天这小小的一顶帽子却让我认清了自己,这根本不可能。”
“我从小就养尊处优,不曾上街自己买过东西,吃亏上当在所难免。再加上世间刻薄尖滑的商贩大有人在,根本防不胜防。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要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差事,这样生活才有了着落。”
眼阳渐渐西沉,允央的肚子也是越来越饿了。她一路上经过了许多家小吃铺子,却置若罔闻,好像那些地方根本就不是吃饭用的。好不容易一家不错的酒家,她这才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飞奔了去,心里还在纳闷儿:“洛阳城里卖其他东西的店铺那么多,为什么吃饭的地方却这样少。酒家里的人也不多,大家都去哪里吃东西?他们不饿吗……”
店小二央进来,眼光迅速扫了她几眼,便没好气地说:“客官吃点什么呀?”
允央很奇怪店小二那冷淡的态度,但是咕噜咕噜直叫的肚子已容不得她多想别的,就干脆地说:“来一碗素面。”
店小二倒也不意外,鼻子里哼了一声,转身走的时候,还忘不了回头挤兑她一下:“这位小兄弟,按说呢,你进来,小人不该多嘴,可是说句良心话,素面哪里都差不多。我们酒楼的一碗素面,够你在外面卖十个锅盔呢!”
说完,这人还冷眼央反应。
允央心里更加纳闷了:“我要吃碗面,有什么错吗?为什么又提到锅盔?锅盔是什么?难道也是一种帽子吗?”
本来店小二这么说,言外之意就是你这个穷小子,别钻到我们这样的酒楼里来,该上哪儿上哪儿去!可意外的是,他没有央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尴尬,反而发现允央流露出几份迷惑……
“这人不仅穷,还是缺心眼,我也不必费口舌了,一会吃完就让他滚蛋!”店小二留给允央一个大白眼后,就快步走进了厨房。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