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 第十四章 抗倭大业在我林十三肩上扛着?噗。

第十四章 抗倭大业在我林十三肩上扛着?噗。(3 / 1)

说句题外话,能够成为青史留名大贤宦的陈矩,心智一定超脱常人。

他似乎能看透林十三的心思:“你不愿继续替高公公寻犬,原因是它的名字吧。”

林十三继续装糊涂:“那掖乌龙的名字我都给忘了。叫什么来着?”

陈矩道:“掖乌龙名叫严青词,你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林十三道:“哪儿能呐。我这人自娘胎里出来就不会装糊涂。”

陈矩仰天长叹:“唉!可惜......”

林十三还以为陈矩要给他画大饼呢。天天在驯象所被高小旗画大饼,他面对大饼时早就毫无波澜。

他猜测陈矩想对他许以重金,或允诺事成之后官升几级之类。

林十三心说:升官得有命当。发财得有命花。

万万没想到,陈矩叹息过后竟说:“可惜我们高老爹不是严家父子、陈洪公公那样心狠手辣的人。”

林十三问:“哦,这话怎么说?”

陈矩正色道:“高老爹最大的长处是一个‘善’字。最大的短处同样是一个‘善’字。若严家父子、陈洪公公让你这个无名小卒寻犬,寻不到他们会像碾死一只臭虫一样碾死你。你还想撂挑子?不怕全家乱坟岗?”

林十三试探着问:“换做高公公呢?”

陈矩道:“高公公上善若水,从不强人所难。你若拒绝继续帮他的忙,他绝不会为难于你。”

林十三心道:这陈小公公年纪不大,心思倒是挺缜密。换做陈洪、严家父子给我交派差事,我的确不敢半路撂挑子。

高公公是尽人皆知的贤宦,贤宦不会为难一个小人物。所以......这挑子我撂定了。

不过林十三不能把话挑明:“不管陈公公你怎么想。我都已无能为力。”

陈矩却道:“你知道这条掖乌龙是高公公的哪位至交好友送的嘛?”

林十三狡黠一笑:“高公公没对我说,自有不说的理由。我不想也不敢知道。”

陈矩咬了咬牙:“你不想知道,我也要告诉你。高公公那位至交的名字叫——卢镗!”

卢镗,威名远扬的抗倭名将。

曾几何时,大明有三位名冠天下的抗倭名将。

一位是现任浙江总兵,俞大猷。

一位是现任山东备倭都指挥佥事,戚继光。

一位是前任福建都司,卢镗。

三人之中,以卢镗资历最老。

卢镗统福建全省兵马,大胜倭寇于双屿港时,戚继光还是蓟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旗牌官;俞大猷只是个漳州守备——卢镗属下的属下。

卢镗为将不贪生、不怕死,善打巧仗,亦能打硬仗。福建沿海百姓尊称其为“卢龙王”。

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龙王,如今已被关押整整三年之久!

原因是党争!

严嵩有位死敌——前内阁首辅,夏言。

夏言有位门生——前浙江巡抚兼福建海道提督军务,朱纨。

朱纨有位心腹爱将——前福建都司,卢镗。

严党整死了贤相夏言、迫害能臣朱纨,捎带手把卢镗也送进了大狱。

卢镗已被关在刑部大牢数年之久。

林十三道:“啊,原来是福建的卢帅送的。怪不得高老爹视为珍宝。”

陈矩道:“天下人皆知,卢帅是冤枉的。现在义父寻到了一个替卢帅洗脱冤屈的机会。关键就在那条掖乌龙身上。有那条狗在,卢帅便可重归东南,抗击倭寇。没了那条狗,卢帅只能继续困于冤狱。”

林十三道:“陈公公玩笑了。抗倭名将东山再起的希望在一条狗身上?我是不信的。”

陈矩面色凝重:“你看我像在开玩笑嘛?”

林十三默不作声。

陈矩道:“今日你寻犬,不仅是为了讨我义父高兴。更是为了一代名将的清白、东南抗倭大业的成功!万斤重担都在你肩膀上担着......你若撂挑子,东南百姓必久陷于血火。江南半壁也......”

林十三打断了陈矩:“等会儿。陈公公好口才,我差点让你给绕进去了。你说东南抗倭的万斤重担在我一个连卫籍都没有的堂帖校尉肩上担着?”

陈矩也察觉到自己的话说大了:“至少你可以为东南抗倭大业出一份力。等你老的时候,不因自己平淡无奇的一生而悔恨。”

林十三不再油腔滑调。他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陈公公,大道理、小道理我都懂。可我......想活到自己老的那天。”

陈矩愕然,片刻后道:“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一个堂帖校尉卷入如此大事之中,的确有身陷不测之地的风险。你不帮忙,我不会强求。”

林十三道:“打住。刚才那些话您没说,我也没听。事情经过很简单。高老爹养了条爱犬,丢了,让我找。我能力不足找不回。就这样。告辞。”

说完林十三头也不回的走向了巷外。

陈矩凝视着林十三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

林十三来到高丽街上,突然碰到了胖徒弟孙越。

孙越道:“猫儿已经送回去了。师父,差事办得如何啦?”

林十三苦笑一声:“办砸了。这次我可能要被逐出驯象所,再也当不成你师父了。”

孙越一脸诧异:“啊?怎么可能?师父您神通广大......”

林十三道:“马屁就别拍了。走吧。回驯象所领罪去。”

二人在回驯象所途中,经过了一个评事摊子。

“评事”在官场上是一个官职,大理寺的正七品官员。

“评事”在市井中则是一种谋生手段,顾名思义“评论时事”也。

百姓没有邸报可看,消息闭塞。一些嘴皮子利索的人便从高官大吏家的下人们口中打听一些时局大事,讲述给百姓听,赚几个赏钱。

大明的嘉靖朝远比后世人想象的要包容。

“评事”之时,只要不明着说皇帝陛下自私、严首辅奸佞、徐次辅贪婪之类的话,顺天府也好,兵马司也好,锦衣卫也罢,都是不会管也懒得管的。

林十三在评事摊子前停住了脚步。因为他听到了这样一句话:

“今日咱讲讲五十三个倭寇在浙江上虞登陆,在浙江打了一个大圈,几万卫所军束手无策,最终兵临南京城下的事。”

林十三认为评事先生在危言耸听。这是他们谋生的技巧。

从浙江上虞到南京城,中间的卫所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大明卫所军没有五万也有三万。

倭寇区区五十三个人,能够从上虞一路打到南京城下?

他们都是三头六臂、脑袋喷火、屁股冒烟的怪物不成?

最新小说: 三国大恶人 带着老爹打江山 特工郡主倾天下 我老婆是秦始皇的女儿 病弱夫君超宠妻 穿书之反派自救指南 京都烽烟录 全世界都在等着我失宠 浮世梵歌 这个皇帝陛下他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