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路燕王刘仁恭在魏州遭遇了战神李存孝.李存孝兵马虽少.但守得仅仅有条.刘仁恭虽然攻城不利.但乃宿将.也沒有让李存孝抓到自己的破绽.战局变得充满了变数.
晋阳城中.李存勖任命周德威为帅.北出雁门关.讨伐契丹.一时间还沒有任何消息传來.
段明玉此刻正坐在一棵大树下.树下放了一张逍遥椅.旁边有一张石几.王爱卿站在他的身边.一身儒衫.显得温而雅.王爱卿凝视着对面宫城建筑群里.以湛蓝天空为背景的飞檐斗拱.若有所思地道:“皇上会如王爷所愿.迁都于洛阳么.”
段明玉从身旁矮几上端过茶杯.浅浅地啜了一口.淡淡地道:“尽人力.听天命吧.我只有四成把握.”
王爱卿目中讶色一闪.段明玉睨了他一眼.道:“怎么.你觉得不可能成功.”
王爱卿连连摇头.道:“不.属下是觉得.要影响一位帝王的决定.而且是迁都这么重大的事情.能有四成把握.简直是不可想像.属下担心.只因今年断了洛阳的漕运.影响今冬京都粮储.皇上就会有意迁都.关中虽有干旱之险.洛阳还有泛洪之危呢.并非十全十美之地啊.当年武则天迁都于洛阳.最后临死之前还不是下令还都于长安了.”
段明玉道:“当然不是因为这一件事.不只是因为这一件或几件事的表象所显示的问題.而是其中透露出來的一些道理.”
王爱卿悠然道:“自三皇五帝到如今.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各个朝代选为都城的所在.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都是有迹可寻的.盘庚迁殷.是因为殷地富庶.容易筹措粮草.再一个.通过迁都.方便他削弱旧都贵族实力.三则是远离有异心的异族领地.稳定他的统治.
周平王迁都于洛邑.是因为犬戎之乱使镐阳残破不堪.再者犬戎依旧在侧虎视眈眈.迁都才安全.而魏孝帝迁都.一是为了远离北方游牧的威胁;二是从平城迁都洛阳.农业兴旺.漕运方便.还可以摆脱北方鲜卑贵族盘根错节的势力.以便顺利变革
以古鉴今.帝王选都.所考虑的问題永远逃不出四个方面.一为地理、二为经济、三为军事、四为政治.地理上.关中虽时有干旱.可是水患对都城的危害却更大.如水患如果再大一些.淹了洛阳城.后果如何你想像得到.虽说洛阳有漕运之利.论起优势只能勉强和长安打平.
说起经济.从战国以來一直到如今.山东、关中、都是士农工商最发达的地区.未來如何.无从得知.现在來讲.唯此两地.三两之中.山东北有契丹、西有突厥.适宜为国都的.只有长安和洛阳.”
段明玉接过话茬道:“军事上面.以我朝军力.立都于长安或洛阳区别不大.那么主要决定因素就只有政治了.关中是我朝建国根之所在.历经多朝经营.当年武则天迁都洛阳仅仅才十年.这国朝重心依旧在关中.如果关中有失.则国朝危如累卵.你看女皇虽迁都洛阳.始终看重关中.全国府军关中独占三成.但凡为长安令的.必是武则天的心腹.就可知道历來皇帝如何重视关中了.但是你想想看.如今陛下励精图治.想要摆脱一些因循守旧的规则.就只有迁都.虽然洛阳有犯洪的危险.但是这不是问題.相信后人会慢慢解决这一个问題的.长安偏于关中.但是如今大唐不能偏安一隅.只有到了洛阳.才能更好的掌控天下.天子治下.要的不仅仅是山南关中一道.现在优势已经在我们这一边了.只要陛下迁都洛阳.我就有信心.在二十年……不.十年之内.荡平天下藩镇.还我一个朗朗乾坤.远的不说.就说如今.除了关中一道.天下出了多少天大的贪腐案子.这些问題都不在关内道.大唐最近的这几位帝王不思进取.已经逐步将天下抛置于脑后.长安在眼皮子底下倒还好一些.但是一旦放眼天下其他诸道.吏治就已败坏若斯.潼关以外之地变成这般模样.你以为皇帝放心得下.为什么这一次皇帝登基沒有大量的换选地方官员.沒有将这件事情交给吏部官员來做.迟迟沒有派遣官员补齐地方官空缺出來的职位.不由吏部來一次大选官.却一一考量、再三斟酌.对每一个重要职位都不辞辛苦地亲自选人.呵呵.有些人还以为这一次可以上下其手.捞取官位.却不想想.他们念念不忘地盯着的只是几个职位.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却从帝王的角度.所思所想岂会如他们所愿.洛阳诸道如此重要.只要有迁都的心思.岂能再不谨慎.特别是拱卫洛阳的几个州道.必须由放心的人來担当.假以时日.以洛阳媲美于长安的地势.安全不必担心.又能对天下多加掌控.大唐的实力必定提升几个档次.呵呵呵…….”
“当然.道理如此.我们只是借势提议.皇帝听进耳中.心里才会想到这些问題.至于他最后如何取舍.那就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了.”
王爱卿心悦诚服地道:“王爷一席话.令属下茅塞顿开.如此看來.七王爷.咳咳.陛下的确有充分的迁都理由.”
段明玉望着湛蓝的天空.只要迁都.大唐这只稚嫩的雄鹰才能慢慢的展翅高飞.长安的富饶已经磨掉了他的野性.只有迁都一策顺利实施.才能化解大唐危局.陛下.你一定要看清.一定要看清啊.
晋阳城.李存勖愤愤的道:“耶律阿保机真是好大的胃口.之前还和我父王立下兄弟盟约.如今翻脸不认人.竟然落井下石.想一口吃掉我们河东.三十万大军.三十万啊.基本上已经算是契丹全部的兵力了.当真是好手段.好心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