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虚,果然没有肉味。
不过特别鲜。
素馅灌汤包的汤汁不如肉馅灌汤包丰富,吃着却极其鲜美,因为有菌菇在,口感也不比肉馅差,喝了汤汁,馅料吃起来仍有种鲜嫩饱满的感觉,好吃到让人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也一并吞掉!
这是什么神仙手艺?!
和尚们才尝了个味儿,笼里就空了,只能望笼兴叹:怪不得世人都重口腹之欲,这么好吃的东西,谁不想多吃点?
苏辂本来正慢腾腾地吃着,见其他人扫荡得那么快,不由加快了下筷子的速度。
一旦看到别人饿死鬼投胎一样抢吃,感觉自己碗里的食物都更有滋味了!
吃饱喝足,苏辂踱步回落脚的禅院,看苏轼和文同斗画。
唐初更流行的是工笔画,画画大多是带有记录性质的,比如《步辇图》,记录的就是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画面;再比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记录的则是功臣们的画像。
直至出了个王维。
王维是个大诗人,也是个大画家,他开创了山水画的先河,所作的诗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他开始,大伙逐渐觉得画画意境到了就行了,不必追求过分的工整与高超的画技。
到了宋朝,朝廷重文轻武,朝野之间文风大盛,大伙更是觉得画画可以当成陶冶性情的消遣。
除了专业的画师,文人们画的都是水墨画,运笔没那么多条条框框。
苏轼曾经跟着文同学画,两人一别多年,见面后自然手痒得很,想看看彼此的画技有没有进益。
苏辂在旁边观战,苏辙还给他科普了一番文同过去的事。
文同最擅长画竹子,最开始他也不觉得自己的画有多珍贵,谁带着点布匹来求他画画,他都随意地画给对方。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登门求画,甚至还出现了高价转卖的二道贩子,文同就越来越不耐烦了,有次再看到那二道贩子腆着脸上门还当众把对方带来的布匹往地上一摔,表示老子不画了!
为此,那二道贩子到现在都还到处诋毁文同,说他出名了就心高气傲!
好在文同如今考上进士了,有功名傍身,不靠画画吃饭,不怕对方这种诋毁。
苏辂边看苏轼他们落笔勾画竹子的模样边听苏辙讲八卦,才知道得寸进尺这种事古来有之。
后世不就有个农村人唱歌出名了,满村人靠着巴着他吸血、靠直播他赚大钱,一旦他表现出半点不乐意,村里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