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扬名 > 第五十五章 困局

第五十五章 困局(1 / 1)

杨明撒了一把粟米到地上。

一群母鸡飞奔着过来,竞相争食。

望着眼前吃得欢快的母鸡,杨明脸上却有些忧愁。

他此时在侍中寺后舍,这已是他到侍中寺报道后的第四天。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侍中寺的后舍会养着一群鸡,关键还全是母鸡。

养公鸡他能理解,汉代没闹钟这种东西,很多人家都养公鸡报晓。

养母鸡则一般都是为了下蛋,可是皇宫里怎么也不像会缺蛋吃。

他只能当作这是给郎官的福利,所以得了闲都会过来喂一阵鸡。

这是他为何在此喂鸡,不过却并不是他忧愁的原因。

他的忧愁源于蹇硕昨日差人送给他的缣帛,上面写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经学之争会在下月于太学进行。

第二件,曹节不会让他参与其中。

原本对自己参与经学之争之事他并不担忧,因为无论作为弘农杨氏弟子,又或者是郑玄弟子,以及如今拥有的名望,他都完全够格。

但现在他却面临了这个问题。

规则的制定者想要针对参与者,但凡有心,方法不胜枚举。

比如,限定此次经学之争的参与人员为未及冠者,又或者是必须秩三百以上的官吏,再或者直接规定兼采两家学说的人不得参与,等等。

不得不说,直接把他排除在外这种堪称釜底抽薪的招式,确实让他有些难办。

“伯德。”就在这时,身后有人喊他。

杨明回头,看到是手里捧着一堆竹简的王朗。

他走过去拿起一些,然后二人一同进了侍中寺。

这几日下来,杨明基本已熟悉侍中寺是如何运转,或者说是如何与尚书台衔接。

尚书台除尚书令、尚书仆射和六曹尚书外,还有侍郎三十六人。

尚书负责具体事务处理,侍郎则依照尚书要求起草文书,文件起草好后送往侍中寺,由他这样的郎官初审文书,校验有无错字之类,无误后再交给侍中,侍中审核内容,若无异议再由黄门侍郎转呈禁中。

从这流程便能看出,他这个郎中并不比侍郎差多少。

因为他同样可以浏览尚书台文书,仅仅只是看与写的区别。

等把竹简都搬入杨明室内,王朗却并未马上离去。

在把门关上后,他接着便压低声音道:“台中又来了一名古文经弟子,名为华歆。”

听到华歆二字杨明眼神一亮,原来郎署一别,华歆去了尚书台。

“尚书台古文经弟子很多?”杨明顺势问道。

“倒也不是,不过这几月来,新来的五个尚书郎都是。”王朗说话时面露担忧。

杨明若有所悟。

尚书台六个尚书,即便卢植,也是闻名大儒,曹节想要换掉他们并不容易。

但是换掉他们下面的郎官就相对容易得多。

既然你们几个尚书架空我,那我也慢慢架空你们,这逻辑没毛病。

至于那些入了尚书台的古文经弟子,虽然不是宦官子弟,但大多出身寒门,只为得到展现抱负的舞台。

曹节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自然甘愿为之驱使。

杨明此时不得不再感慨一遍,曹节与王甫、赵忠等人比起来还真是云泥之别。

“景兴不必太过忧虑,郎官亦不过是代为起草文书而已。”杨明试着安慰道。

尚书台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六曹尚书,只要尚书没换,换多少郎官作用都有限。

王朗点了点头,接着又开口道:“伯德对白虎观会议所知多少?”

杨明摇了摇头:“所知不多。”

确实不多,他一直把经学当工具看待,并未真的要准备成为什么大儒。

他只知道白虎观会议是一次校正会议,作用类似于熹平石经。

因为当时的今文经也出现了许多错误与章句繁冗的情况。

根据史书记载,具体的会议过程,是诸儒对经文中有异议之处进行辩论,若有辩论不出结果的,章帝再亲自裁决,最后总结内容,定为《白虎通义》四卷。

然后就是他从杨琦那里了解到的一些趣闻,那次会议涉及不少两性话题,诸如规定了应与和未满五十岁妾的最低同房次数,略显荒诞。

“白虎观会议本针对今文经著作,然而那次会议之中,最为大放异彩者却是古文经学家贾逵,他以一人之力舌战群儒,多数辩论得章帝首肯。”王朗接着说道。

“章帝喜古文经?”杨明一下抓住了重点。

自从他在不其山研习古文经之后,他就知道如果不用郑学,古、今文经之间是争论不出结果的。

你说天子五年一巡守,我说仅有十二岁时巡守一次,这打一架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所以最后定对错的就是汉章帝这个裁判。

从王朗所说中,这章帝作为裁判明显拉偏架。

王朗点头道:“白虎会议后,章帝虽未立古文经博士,但仍召高才生授《古文尚书》、《左氏春秋》等,古文经因而大兴。”

杨明此时再望向王朗,这才知道后者真正担忧的并不是郎官一事,而是此事之中刘宏的态度。

刘宏默许了曹节往尚书台不断加入古文经弟子之事,这意味着在之后的太学论经中,他会如章帝一样偏袒古文经。

如此一来,届时今文经不仅会败,而且会败得很惨。

然而与章帝那时不同的是,章帝是喜古文经,事后会兴古文经,而刘宏不过是把古文经弟子当工具,事后只会是今文经世家一蹶不振,宦官彻底掌权。

杨明先前在太学时所想的那些,正在变成事实。

然而王朗,这位杨赐弟子,此时应当是想与杨明商量破局之法的今文经弟子,并不知杨明已被曹节安排得进不去这个局。

王朗最后走了,他并未得到任何收获。

杨明开始审查王朗所拿来的那些文书。

第一份文书,是刘宏准备拜张颢为太尉。

先前的地震,三公之中的太尉孟戫成为了那个倒霉蛋。

而这个张颢,身份十分特殊,因为他根本不算大儒,而仅仅只是中常侍张奉的弟弟。

这是刘宏的又一份表态,不仅是“中朝”尚书台,“外朝”三公府他也准备任用宦官子弟。

杨明深吸一口气,拿起第二份文书。

这是卢植的一份奏书,他希望刘宏能征召郑玄入朝为官。

这个时间点,目的不言而喻,卢植是希望郑玄来解决这次经学之争。

等放下这份文书,杨明长呼一口气。

雒阳看似大儒遍地走,但真正能解决这次经学之争,或者哪怕让今文经输的不那么惨的人,一个没有。

卢植不是唯一认清这点的人,但是唯一找到解决办法的人。

作为郑玄的同门,或者从那日婚礼聊到郑玄时的反应看可能还是同志,他应该知道郑玄的郑学是唯一的希望。

但是很明显,郑玄是不会来的,曹节也不会让他来。

那么作为郑玄弟子的他,就成了唯一有机会做到的人。

想到这,他再做了一个深呼吸,目光也随之变得坚定。

他必须要入这个局!

最新小说: 春红帐暖 刁徒难养:仙师,快到碗里来 神婳 明朝小夫妻 嫡女庶心 废材狂妃:修罗嫡小姐 流云飞秀 异域天使女巫 师父在上:徒儿很乖张 娘亲,求个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