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三十六计》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这辞意是说: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它的锋芒,而是削弱它的气势,从根本上减削它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釜底抽薪’这句话,系根据北齐时那位撰著魏书的‘北朝三才子’魏牧所写梁朝文里面的‘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而演绎出来的,用来比喻做一件事情应该从根本上解决的意思。‘釜底抽薪’和‘扬汤止沸’是同义语,意义却有区别。‘扬汤止沸’是在事发之后,想办法使之缓和,防止继续恶化,这是暂救一时的治标办法。‘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是预防事件爆发或爆发后寻求彻底整顿的一种手段,是一个治本的办法。用在斗争中,‘釜底抽薪’是一种‘兜底战术’。在互相对垒、剑拔弩张的时候,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幕后去下工夫,侧面暗算,扯其后腿,拆其后台,使它于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泄气的皮球。‘兜底战术’的妙用,在于听之无声,视之无形,无穷如天地,艰知如阴阳,施用暗往明来、阴差阳遣的手段,使对方堕于术中而不觉。
孙子兵法所谓‘微乎微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令。’司令,就是指能够掌握敌人的生死如天上的司命神一样。即是说,在战斗中已掌握了主动,可以困惑敌人的意志,左右敌人的行动,这是一种放冷箭的攻击,配合一套造谣捣乱,滋事困扰,既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可以一战而缴人之械,可谓高明之至。不管在情场、商场、战场或人生的政治舞台上,这‘釜底抽薪’实在是最狠毒的阴谋,大有大效,小有小效。在战场上,此计利用的最多。
战国时,燕昭王拜乐毅为将,兴兵复仇,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只有墨、莒城未下。乐毅想笼络民心,不逼之太甚,只把二城围困住。及至燕昭王薨,惠王即位。新王与乐毅素有矛盾,齐将田单见此情形,乃施‘釜底抽薪’之计,要把乐毅弄走。遂派人往燕国散布谣言,说‘乐毅能于六月间连下齐城,自立为齐王。’惠王听说,即阵前换帅,派骑劫去代替乐毅兵权,乐毅畏罪,逃到赵国去。骑劫一上任便尽改旧法,下令攻城,卒被田单几番用计,驱火牛大破燕军,杀了骑劫,尽复失地。
秦国的范睢也用此计大破赵国。秦王攻赵,赵将廉颇严阵固守,秦军不能越雷池一步。赵王不明廉颇战术,屡下令进攻,廉颇不听。秦相范睢见此机可乘,使间谍造谣,说‘秦是最怕赵括将军,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