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到二十篇。
这时正值酷暑,章越与众黄好义他们先去一位官员府上行卷。
为何要挑得傍晚去呢?因为官员这时候一般在家,有很大机会见着,白日去则一般在衙门办差。
到了官员门前,几人先将卷子奉上,门子看了一眼即道:“你们等着。”
说完门子转身就走了。
几人在门前等候。
行卷行得多了,不同官员间也有不同官员的风格。
有的会见一面谈个几句,这一般是看重你的,过个数日再来,这称之温卷。
不见的,也会让你进去喝碗茶,尽到礼数。
也有就是‘回去等通知’吧,这一般是没下文的。
也别觉得多丢人,陈舜俞,张方平,曾巩,苏轼,苏辙都曾行卷过,还有大量行卷的文章传世。
比如曾巩的《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苏洵的《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都是可以反复诵读的文章。
章越他们五人等候了一阵。
但见下人即满脸笑容地出门道:“里面请吧!”
几人都是大喜。
不久几人出门,都是不说话。
黄履心道,这都是沾了三郎的光,否则也不是那么轻易见得。
黄好义则也是明白心道,方才黄博士反复询问三郎的文章,令我等都成了陪衬,不过幸亏有三郎在,否则我等连门都进不了。
孙过心道,这就是名声的好处,昔年陈子昂砸千金之琴后,满城皆知他的文章,到时哪个王公大臣会不见这位奇人。如今三郎的青玉案,辞同三传出身疏,三字诗都名闻京师,名声也是早就传遍公卿了吧。
郭林则也感慨章越的了得。
众人都是心底有数,但面上都不好意思提及。
这就是名声的好处,否则来京的读书人为何要‘多采虚誉,请托试官’。
当时又没有头条,抖音推送,你的文章如何能直达官员案头?
那就是‘名声’二字,好比为何喜欢读高赞的文章,因为如此可以帮你减少信息判断的成本。
有了名声官员才会知道你,如此你上门行卷,官员才会看你的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看你是否刷赞刷上来的,最后决定见不见你,否则行卷的考生那么多,官员又那么忙,卷子很容易就淹没在众多人中了。
如果官员满意了,再与旁人推荐几句,好比遇到欧阳修这样的伯乐称赞几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