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走上前,恭敬的对杨云说道,“杨先生,真是太高明了!”
“能听先生讲课,真是一大幸事!”
所有的一品大员,神色惊异,都不知该作何反应了。
附庸皇帝的话,岂不是在说朱元璋就是个庸君。
这话朱元璋可以说,他们却不可以。
朱元璋说完,一扭头,却见群臣都是默不作声,一脸讳莫如深的样子。
他心里,不由得鄙夷。
朱元璋不满的质问群臣。
“先生说的话,你们都没听见吗?”
“能有机会听杨先生的课,还不抓紧时间,向先生请教?”
群臣听到后,一脸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群臣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民贵君轻的思想严重。
杨云这样妄议帝王的话,他们是绝对说不出来的,连想也不敢想。
此时,刘伯温无奈走上前,恭敬的向杨云问道。
“今日得闻先生惊世之论,但内心疑惑甚多,还请杨先生详细指教。”
朱元自然璋知道刘伯温为何没有问出具体问题。
可他还是明知故问的指着刘伯温,说道,“这可不像你啊!”
朱元璋眼神扫视了一圈群臣,内心鄙视。
跟杨云相比,这些人,真是毫无学识,更没胆识!
刘伯温一脸苦涩,却不敢说。
毕竟事关宗室问题,他再敢直言,也不敢妄议。
朱元璋不屑的冷哼一声,转过头去。
当他看到杨云时,不由得感慨。
看看杨云,根本不在乎这些,只是关心社稷民生。
这才是有勇有谋之士!
群臣见刘伯温吃了瘪,更加不敢开口。
他们都知道,朱元璋残暴多疑,对臣子向来严苛,更加不敢开口。
他们宁可被责骂,也不当出头鸟。
此时杨云却起身,原地走了几步。
他以为提出问题的人,是村外来的老师。
想着,正好借此机会,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回去给更多的学生讲解历史也好。
于是,杨云说道,“我给你说点思路好了,你要看到这个问题背后的症结所在。”
“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朱元璋厚待宗室,这才引出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可如果你只是看到这一点,便想着着手去解决宗室的问题,我觉得并不可取。”
“我打个比方好了,你看到,因为宗室人口增加太多,便想着先去解决这个问题,你能保证,最后真能扭转结果吗?”
“看到什么问题便去解决什么问题,只会导致问题层出不穷。”
“比如说,朱元璋当年确实控制住宗室人口,到明末,宗室增涨人数不大,难道大明最后就不会灭亡吗?”
“就算朱元璋他把宗室人口牢牢把控住了,你想过没有,就算有限的宗室人口依然会引发出其他问题?”
“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质是什么?”
杨云刚说完,朱标就立马发问。
因为,他此时确实是,迫切的想解决问题。
可是,他没看到,朱元璋却在若有所思的点头。
“先生说的有道理,是得先找到本质。”
朱元璋觉得,杨云刚才的话,完全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遗憾的是,他还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
朱元璋并不气恼,立马顺着杨云的思路开始琢磨。
而杨云听到王标发问,欣慰的笑了笑。
他觉得王标确实好学,便想着,一定要好好教导才行。
因此,杨云告诉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质就是要如何让百姓安定。”
说完,他又继续坐下,等待大家继续提问。
杨云其实内心有些感慨,这里的人思想真是太不开明,将来的路,任重道远啊!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摇摇头。
见到杨云的举动,众人内心都很苦涩,有种被人瞧不起的感觉。
可是,又不由得点头承认,他们在杨云面前,确实蠢钝如猪。
因为,杨云的话总是能一语道破玄机。
让人无可辩驳!
尤其是皇子们,他们可都受到过朱元璋的教导。
朱元璋来自贫苦最底层,自然教导自己的儿子们,要善待百姓。
杨云坐下后,见没人提问,缓缓说道,“没关系,学习总有个过程,不着急,慢慢想。”
“大家一定要抓住重点,好好的理清思路。”
“不要被复杂多变的表现蒙蔽双眼,大明灭亡的本质,说起来,也简单,想清楚,就能明白。”
“如果大家将自己置身于大明朝,就会把握不住大局。”
“一定要用旁观者的视角来分析,才能做到心无旁骛。”
“我知道,有不少人,对大明历史很有情结,可是,大明在炎夏历史中只是沧海一粟。”
“看待历史问题,就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我之前也说过,历史不会骗人,他就是书本上的文字。”
“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警醒世人而已。”
杨云此时看不见面前听课的都是什么人,如果他看得见,一定会惊讶。
此时,所有人脸色都变的很难看。
这可是跟他们后世子孙息息相关的将来,杨云竟然让他们冷静分析。
这如何能做得到?
所有人,现在内心都在担忧,自己的后世子孙,将面临多窘困的局面。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要成为亡国奴……
皇子们更是心如死灰,原本还想着为自己的后代,挣到更多的封赏,现在却被告知,财政根本无力负担……
跟他们不同的是,杨云正一脸期待的等着,想听听,还有没有人提问。
因为,从提问中,他也可以检验到,大家的学习成果。
身为老师,也不能一直是他自己说。
最重要的是让大家学会思考,掌握学习的能力。
同时,他也可以从中得知,自己讲的内容,大家都理解了没有。
这时,朱元璋也看向众人,神情威严肃穆。
皇子们见状,都在发愁,这要他们怎么说呢?
不管提出任何想法,都是在消减自己的好处。
尽管,他们明白是一回事,可要让向来养尊处优的他们,真正放弃到手的好处,真是太难了!
皇子们都在观望,想让其他人先开口。
因为,不管是谁先开口,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
大家内心都在权衡,朱元璋究竟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