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杨云已经回到家里,他驾轻就熟的摸索着走到椅子上坐下。
然后,手伸向旁边的桌子,摸到了茶杯和茶壶,熟练的给自己倒了杯茶。
“这些村们虽然思想落后,但是好在求知若渴,看来,我留下教书确实没错。”
喝了一口茶后,杨云回想到每次自己讲课,都有许多人来听,便自顾自的感慨起来。
“对了,我以后还得给他们讲解一下社会学方面的知识,等他们将来走出大山后,可以更好的融入外面社会。”
于是,他又摸索着,出了门,朝附近的驿站走去。
“驿站?”
杨云边走边觉得好笑,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因为他平常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爱看书,但是,他之前带在身边的书,全被压在古墓里。
所以心痒难耐时,他就问村民,他们平常买书要怎么办?
可当村民告诉他,驿站可以帮他买书时,他差点没笑喷。
都二十一世纪了,竟然还有人管快递站叫驿站,他原本想着,在落后的山村,至少也会有邮局吧?
所以,杨云由此可知,杏花村有多偏僻,多闭塞。
杨云正盘算着,应该差不多到驿站了,这时,一声熟悉的声音传来。
“杨先生,您又来买书啊?”
说话的人是驿站里面的刘驿丞。
“是啊,刘大哥,又要麻烦你。”杨云很客气的说道。
“杨先生,不要客气,来,坐下说。”刘驿丞走上前,小心的扶着杨云坐下。
坐下后,杨云就直接说:“刘大哥,我这次想托你帮我买两本书,名字叫做《乌合之众》和《文明的进程》。”
刘驿丞一脸蒙圈,又是他没听过的书名,幸好杨云看不见,要不然,他会看到,刘驿丞此时的五官都皱成一团了。
刘驿丞心想,杨先生托自己买的书,为何总是这么奇怪,《乌合之众》这样名字的书也有吗?
可是,出于对杨云的尊敬,他并不敢说出内心的质疑。
并且,他心里觉得,应该是自己了解的书籍不多,见识粗鄙。
再想到,杨云每次讲课,都会有许多人前来听讲,所以,也许杨云说的书,是皇宫中刚才储存的书籍。
于是,他便答应下来,“杨先生放心,我会帮你去买的。”
杨云笑着点头,表示感谢,“有劳了。”
他觉得事情办妥了,于是就起身回家。
刘驿丞朝杨云的背影提醒道,“杨先生,慢些走。”
杨云只是摆摆手,便逐渐消失在刘驿丞的视线中。
接着,刘驿丞马上带着一块令牌前往宫中。
因为朱元璋专门嘱咐过,杨云有任何需求,都要直接上报,因此,刘驿丞根本不敢怠慢,立马将这件事上报给朱元璋。
武英殿中。
刘驿丞低头下跪在地,刚陈述完。
朱元璋听完后脸色无比疑惑,眉头微皱的思索起来。
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并未读过多少书,他此时思考的并不是书的问题,而是内心更加确定,杨云是天神下凡的身份。
而此时,殿内正好有宋濂以及一些大儒,他们跟朱元璋的想法不同,当他们听到后,都感到杨云的要求,真是莫名其妙!
尤其是宋濂,他自认饱读诗书,涉猎广泛,可连他都从未听闻过,世上有这两本书。
虽然他也听过杨云的言论,惊叹他的观点,但还是觉得,杨云是故意说出些根本不存在的书籍,显摆自己。
宋濂正想着时,突然听到朱元璋问话。
“景濂,你知道杨先生要的这两本书吗?”
看到朱元璋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宋濂一脸苦涩的摆摆头。
“陛下,这……微臣确实从未听说过。”
宋濂面对朱元璋从来不敢说假话,但是,他看得出,朱元璋对杨云的器重,并不敢将内心的全部想法说出来。
朱元璋有些戏谑的说道,“没想到,还会有景濂你不知道的书籍啊?”
朱元璋虽然敬重宋濂这样的大儒,可是这些人有些古板,还把自己的太子也教的一样古板,现在,被自己抓住机会,便想嘲弄一下。
宋濂面露尴尬的点头,“杨先生确实学识渊博,不是尔等能比的。”
面对朱元璋,宋濂只能这样说。
朱元璋这时也不再打趣宋濂,反倒是有些发愁,“这倒难办了,要如何满足杨先生的要求呢?”
见状,宋濂眼珠一转,萌生出一个想法,他对朱元璋说:“陛下,或许杨先生是记错了书名,毕竟泱泱炎夏上千年,书籍太多,名字记岔了也是常有的事。”
朱元璋微微点头,“景濂,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因为宋濂在大儒之中颇有威望,在场的人都认为杨云可能是记错书籍的名字。
接着,朱元璋对宋濂说:“这样好了,景濂,你挑两本经典古书,让驿丞过几天送去。”
宋濂鞠躬行礼道,“微臣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