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崇祯皇帝不开心

第四百八十六章 崇祯皇帝不开心(1 / 1)

黄台吉现在是属于难得的良心发现,别管是因为多尔衮和代善的表现打动了他,或者是因为什么乱七八糟的原因。

总之,黄台吉觉得此刻的自己,良心已经突破天际那么多,太有良心了——甚至于开始反思自己登上汗位之后对于阿敏和莽古尔泰的怀疑和打压是不是太过分了点儿?

然而实际上,黄台吉的良心也仅仅是维持了那么一瞬间,就宣告消失的无影无踪。

毕竟也是一代枭雄,被跪舔的货色们称之为一代雄主的黄台吉心智怎么着也比常人要强一些,哪怕是福寿膏抽的有点儿多——这玩意在不断顿不限量的情况下对于脑子的影响始终是有限的。

很显然,在杨七七等人撤出沈阳城之前,或者说在辽东的福寿膏生意彻底消失之前,黄台吉是不用担心自己没得抽。

微微叹息了一声之后,黄台吉开口道:“莽古尔泰,阿敏,咱们之间也不用多说了,你们认识我这个大汗不合格,我也认了。

但是现在,还请两位兄弟与我等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对抗明国蛮子,否则大金国灭,我等便是连个全尸都未必能留下!”

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莽古尔泰和阿敏便一起躬身道:“奴才愿为大汗效死!”

至于其中几分真几分假,也只有各人心里自己才清楚了。

最起码,阿敏身为大明建州都指挥使,根本没把黄台吉说的话当回事儿,反而如同某种不可描述的空气一般轻轻放过。

当然,黄台吉也不指望自己这轻飘飘的两句话就能让莽古尔泰和阿敏死心踏地的给自己卖命。

只要暂时性的不拖自己的后腿就好了。

至于其他的,慢慢儿的,一步步的来,终究要解决的。

黄台吉和他手底下的双花红棍们打算一点点儿的解决问题,然后正面硬怼一波崇祯皇帝,哪怕是放弃沈阳也得让崇祯皇帝知道什么叫疼。

其实用不着黄台吉他们想出什么歪点子,崇祯皇帝现在就已经开始头疼了。

因为山西地震了,而且是毫无征兆的地震,一震就死了不少人,毁了不少东西。

如果不是之前崇祯皇帝下的旨意要求重修官衙和学堂,估计死的人会更多。

虽然知道崇祯年间比较困难,可是这他娘的也太困难了——朕正打算去怼死建奴呢,结果就来了这么一出?

但是崇祯皇帝能怎么办?

就像是后世说的,自己约的炮含着泪也要打完一样,崇祯皇帝自己打算的怼死建奴,内阁和五军都督府也是一致同意了的,现在遇上天灾了能怎么办?

当然是赈灾啊,国库和内帑里面的银子往出花呗,该买粮食的买粮食,该买物资的买物资,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毕竟天下各地卫所的士卒调动已经开始了,大军正在向着京城集结,只等着开春了就要去怼阿黄了,这时候说放弃?

就算是崇祯皇帝自己不在意,五军都督府不在意,被调动的那些士卒们不在意,光是户部的老抠尚书郭允厚都不可能同意!

涉及到的钱粮白花了?一边赈灾一边告诉本官说以前的钱粮都这么打水漂了?

哪怕是崇祯皇帝,郭允厚也敢去硬怼一波!

更何况崇祯皇帝也没打算取消怼死建奴的计划,不为别的,就算是为了让那些千古穿越为送逼的脑残无逼可送也得怼死建奴!

总之,崇祯皇帝很头疼,一头疼就心情不爽。

心情不爽的崇祯皇帝决定杀人,顺便给大明朝的读书人找点儿乐子。

皇帝想要杀人这事儿好办,毕竟大明朝的官员们全都捆起来挨个枪毙肯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杀一个,那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个漏网的了。

有着厂卫在手,御史台又被大力整治过,马维骃的经验又分享给了御史台,所以想要找一些混账官员来杀是没问题的。

而且杀一些贪腐无度的官员,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

首先就是崇祯皇帝在民间的形象被立起来了,一个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的皇帝是老百姓最喜欢看到的,哪怕这个形象是层层包装之后的。

毕竟没有人知道崇祯皇帝最真实的想法。

其次就是空出一些官位出来。

一年一次的科举带来的后果就是大明朝的读书人有点儿多,而且这些混账东西们没有多少愿意去皇家学院跟着墨家一起玩什么奇技淫巧。

总之,科举的人数多了以后,除了让铁道部以外的七部的人手压力大为减轻,重新抬起头来的法家人数开始增多,剩下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毕竟等着当官的人数更多了——杀掉一批贪起来没个逼数的官员,就能空出一批官位,然后七部里面已经攒足了经验值的官员们就可以外放了。

至于七部表示这些人已经用的挺顺手,不想再从头开始培养新人的要求,崇祯皇帝自动过滤然后无视了。

关朕屁事?

要不是因为洪承畴主管着的铁道部现在要给朕满天下的修建铁路,朕连铁道部里行走的那些个官员们都不会放过。

毕竟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大家又都是熟人,山头主意要冒头的话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还是拆分了好。

随着吏部一道道人事变动的政令发出,一个个贪起来没头的官员们也开始落马——比如某县县令要被拿下,通常都是新县令和锦衣卫一起到场。

抓人的同时还有人接手政务,不至于出现空档期,多完美的事儿?

至于说给大明的读书人们找找乐子,则是出于崇祯皇帝自己的恶趣味了——大概相当于前世小学六年级左右的数学题被崇祯皇帝搞了出来。

当然,也有可能是初一初二的数学题,毕竟穿越这么长时间了,到底是几年级的题都记不清楚了。

反正不穿越也记不清楚。

至于读书人们有多蛋疼,崇祯皇帝表示不关心,只要朕开心了就好,你们有什么不开心的,可以说出来让朕开心一下?

因为科举的一切最终解释权归崇祯皇帝这个最后一任得到孔圣人之后承认的儒学大宗师所有,所以想要出什么题,怎么玩,完全就是崇祯皇帝自己说了算。

毕竟这世上还有第二个儒学大宗师么?

可以预见的是,崇祯九年的恩科,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折在数学这一科上——而基础的数学计算现在已经被加入到了所有的考试当中。

也就是说,不管是考八股文章的进士科,还是玩弄法律的明律科,或者是以后会跟着墨家混的格物科,数学已经是必考的了。

更不用说原本就是研究数学的明算科了。

当然,现在崇祯皇帝怎么玩无所谓,毕竟是全国上下一张卷,不会出现各地录取分数不一样之类的情况,更不要提什么加分政策了。

至于说会不会有什么人表示不满,比如说东林党的老巢东南那边会不会觉得自己这些人吃亏了,或者是其他地方的人觉得自己不如东南那边会读书了,崇祯皇帝表示自己手里有刀,不在乎。

教材都是一样儿的,教书先生也基本上都是一样儿的,考试的题目更是一样儿的,要是这样儿还敢喊着不公平,那就别玩了。

本来自己闹心也绝不可能让别人好过的原则,崇祯皇帝伸手拂了拂落在羊皮大氅上面的雪花之后,就带着手下的一众保镖往皇家学院而去。

皇家学院里有个好人啊,那个来自于法兰西的金尼阁先生跟已经半退隐状态的徐光启,加上生力军宋应星等人翻译出来的物理和几何等书基本上已经成形了。

这就意味着,大明的读书人要学习更多的东西了——崇祯皇帝无比期盼着哪一天能够看到什么黄冈秘卷三年模拟一类的好东西出现在大明。

毕竟自己受过的苦,看着别人再受一遍,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当然,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徐光启的身体也确实撑不住了,已经正式上了折子要求告老还乡了。

崇祯皇帝虽然良心不太多,可是对于这种大拿级别的大佬还是心存一定敬意的。

毕竟徐光启和宋应星在后世的名声都不错,在自己的手底下做事也是勤勤恳恳。

尤其是徐光启,那是和墨家的当代钜子墨铧一起捣鼓出了蒸汽机的大牛人。

这种大拿要退休,想要回去养老,对于崇祯皇帝不异于失去了一个大大的人才——如果不是时代所限,徐光启应该能弄出蘑菇蛋这种好东西!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别说是建奴了,就算是把全世界都捆在一起,崇祯皇帝也能笑着说朕不是针对谁,而是说你们所有人,全部都是渣渣!

毕竟最强八零后已经用实际行动讲明了,当你手里真的有了蘑菇蛋之后,就算是世界警察跟你说话的时候,也得客气一些。

要不然鹰酱为什么敢欺负叙利亚和伊朗?因为他们可能有蘑菇蛋。

为什么鹰酱不敢怼三胖子?因为他手里真有蘑菇蛋!

心黑的崇祯皇帝其实很想让徐光启一直给自己打工,最好是打一辈子的工,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出他的最后一点光和热。

但是考虑再三之后,崇祯皇帝还是放弃了这个无比诱人的想法。

自己虽然良心不多,平时也不怎么要脸,可是对于徐光启这种人,还真就不能这么狠心。

真要是把老徐给往死里用,以后谁还会来给自己卖命?

说的再直白一些,老徐现在就相当于千金市马骨里面的马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玩技术的大牛正在暗中盯着看呢。

到了皇家学院之后,崇祯皇帝看着已经头发全白的徐光启,叹了一声道:“爱卿辛苦了!”

徐光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时不时的就会全身隐隐作痛,最近的休息更是一天不如一天,眼看着时日无多,再继续这样儿下去,不过是早死一天晚死一天的区别罢了。

如果说光是自己一个人,死了也就死了,可是自己家的孙子呢?根本就没有好好的陪过!

徐光启打算在最后剩下不多的日子里好好陪陪自己的家人,也算是对于自己的这一生有个交待——对于大明,徐光启自问已经尽忠,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

崇祯皇帝的一句爱卿辛苦了,让本来已经打定主意请辞的徐光启差点儿又动摇了离去的想法。

陛下待臣如此,臣唯有万死以报!

此时此刻,这就是徐光启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只是不待徐光启表态自己要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崇祯皇帝就直接开口道:“朕闻,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徐爱卿为了大明付出的太多,单纯的金银赏赐,不足以表达朕的感情。”

沉吟了一番后,崇祯皇帝又接着开口道:“王承恩,拟诏,徐爱卿的爵位,许传九代,每三代递减。赏金万两,玉如意一对,宫灯一对,宫花两朵。”

崇祯皇帝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可是实际上,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徐光启,心里都明白一点。

真等徐光启死后,捞一个国公的封爵是绝对跑不了的——有的时候,身后的哀荣比之生前的荣光更为重要。

崇祯皇帝的话让徐光启直接跪下了:“陛下!陛下厚恩,臣无以为报!”

崇祯皇帝的赏赐不可谓不重,什么赏金万两和玉如意一类的玩意其实就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可是爵位传袭九代,三代才递减的这个赏赐可就是太高了。

毕竟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到现在,封侯已经是最高的赏赐了,而且没有哪家是可以传袭的——基本上都是当代,或者许传三代。

像大明开国之时册封的,世袭罔替的那些个国公一类的爵位,更是一个都没有。

就连国丈家和倍受崇祯皇帝宠信的英国公家里都没有捞到,更别说其他的臣子了。

像徐光启之前虽然说已经封侯了,可是那个爵位毕竟不能传袭九代,这里面的区别可就大的很了。

毕竟能传爵九代,哪怕是后世的子孙再怎么废物,九代之内也是不愁的,而且一旦出现一个出色的人物,徐家再兴就是指日可待之事。

最新小说: 大明西游记 王妃来抢夫:爷你太撩人 王爷太腹黑:诱宠财迷小医妃 喂!你赖着我干嘛 十王一妃 庶女嫡媳 乱世童养媳 带着空间横行 归词 吃货小萌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