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时代,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需要胆识,今天我们来讲述第一家私营餐馆“悦宾饭馆”的故事,或许可以为您的投资带来启示。
今天,很少人在意悦宾饭店门口挂着的“中国个体第一家“的牌子。到了饭点儿,悦宾饭店也已不再人声鼎沸,但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的创业故事依然让人难忘。
1980年9月的一个下雨天。BJ中国美术馆正门对面的翠花胡同。细小狭长的胡同里黑压压挤满人,大家的伞撑成一小片天空。伞下面,有人推着自行车,有人手里捏着网兜,有金发碧眼的记者,还有日本留学生……大家挤在一个简陋的小饭馆门前等待着。11点多,门刚一开,靠前的人群已经涌进小平房里。一位40多岁的妇女走出来有些惶恐和兴奋,她正是饭馆的主人—刘桂仙。
刘桂仙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饭馆会吸引来这么多顾客。
1980年,普通百姓想在BJ“搓”一顿,那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为数不多的几家餐厅大多是国营饭店,菜的样式单一,服务员板着脸,对顾客爱答不理。
还有就是价格,一桌子菜通常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七八十年代,一个普通员工的月收入是20元,稍微好点的能有30多,一般人家是不会随便下馆子吃饭的,即使稍微富裕的家庭,下馆子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刘桂仙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饭馆会吸引来这么多顾客。小店里只有4张桌子,因为物资限制只有鸭子做的菜。就这样,饭馆外的胡同还是被围个水泄不通。36元本钱买的鸭子也都卖完了,刘桂仙只有向邻居借面粉做打卤面。这一天,小饭馆中午卖了50元,晚上卖了80多元。当天出版的《BJ晚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张》的报道。
悦宾的创始人刘桂仙和郭培基夫妇,原先都是单位食堂里的厨师。那时候,刘桂仙还是个临时工,两个人每月只有不到100元的工资。当时家里一共有5个孩子,4个儿子1个闺女。因为收入太少,穷的有过7口人盖两床被子的时候。
一次,刘桂仙听收音机时,里边说到东北有一对夫妻,自己蒸了包子上街卖。刘桂仙一下子受到了启发,觉得夫妻俩都做得一手好菜,不如开个小饭馆。
那个时候没有个体户这个词。所有饭馆都是国家经营。刘桂仙是个急脾气,想到就要做,转天早上就跑到工商局去申请营业执照。到了工商局,刘桂仙说想开饭馆,工商局的人就问她有屋子开吗?刘桂仙说有,可以把自己睡觉的屋子腾出来。“那你一家搁哪儿睡呵?”刘桂仙回答:“上房睡,上房顶睡去。”办公室的人听完全笑了起来。最后,工商局的人劝说刘桂仙回家,孩子多、生活有困难,去找你老头单位要点补助,我们这里解决不了。个人开饭馆,国家没政策,我们不敢批啊。…
因为当时私人经营还没有先例,所以成了件新鲜事,一个记者知道这件事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不久以后,工商局的人找到刘桂仙说:“这样吧,先斩后奏,你先开业,然后发照,回家准备去吧。”就这样,刘桂仙的小饭馆梦终于实现了。
4张旧的小桌,10多把小木凳,4块塑料布。就这样,在胡同里的几挂鞭炮声中,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总算开张了。悦宾开张那天,刘桂仙和老伴贷款的钱都用得差不多了,只剩下36元。刘桂仙就拿着36元钱到朝阳菜市场买回来4只鸭子,再把4只鸭子分别做成香酥鸭、麻辣鸭、八宝鸭,一块钱一份地卖。“第一天关门后,刘桂仙夫妻俩算计了一下,赚了40多块钱。那就是她老伴一个月的工资啊。
BJ晚报的记者王达人知道了这件事,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新闻。当天晚上,一篇不足百字的《本市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今天开业》的报道在《BJ晚报》头版中出现。第二天,《BJ晚报》又在头版刊登了一篇新闻特写《“尝尝看”笑语满堂》,还同时配发了评论文章《尝尝看,好!》。悦宾从创办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了文字记录。
悦宾的菜出名了,不仅因为它是中国个体第一家,还因为这里的菜好吃又便宜。后来,来悦宾吃饭的更多了。4张小桌,一天只能接待十四五个顾客。来吃饭要排号,最长时要排到60多天以后才能吃上。刘桂仙有一个小本子,记上他们的电话,排到了,打电话通知。在这个排号的队伍里,有大使、外国专家、记者。那时候,外国客人手里都拿着一个自制地图,有的还是复印件。原来是大使馆里的人互相传唤,最后BJ的老外都知道悦宾了。
那场面,要比美国总统拜登突访“姚记炒肝”火爆一百倍。
如今,悦宾饭店依然在胡同里,
像一个历史符号,
记录着那中国改革开放最难忘的一页。
悦宾饭馆给我们的那些启示
1敢为天下先
如果刘桂仙在政策空白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开饭馆,不敢去工商局,那么我们就看不到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了。
2行事不拖沓
说干就干,毫不迟疑,硬生生把破民房改成了小饭馆,投资也当有如此决断。
3坚持诚可贵
从80年代到今天,悦宾走过了30余年,这份坚持,让他们今天仍然享受着创业带来的回报。
80年代,人们的生活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衣食住行发生着全方位的变化。民以食为天,最直观的变化莫过于人们在“吃”上的日渐丰富了。
重点说一下一桌饭菜:1983年的一桌酒席,位于当时最高级的国际饭店,价值二三十元,茅台酒8块钱。一桌酒席的规格很高,当中的是什锦火锅,旁边的是茄汁鲳鱼,有鸭蛋围边的是霸王鸭,蟹粉豆腐、熏鱼、红烧蹄髈。饮料桔子水,喝了之后舌头上会留有黄黄的一层。
那个年代,每家饭店的菜品大同小异,当时肉类、粮油、鸡蛋等都限量供应,凭票购买,一般家庭不可能敞开吃肉,也没钱吃肉,而饭店同样不可能敞开采购,于是就催生了猪头肉、猪下水等相关菜品的出现。
开业于光绪初年的泰丰楼饭庄,是旧BJ“八大楼”之一。清人崇彝在其笔记《道咸以来朝野记》一书中关于泰丰楼有一段这样的记载:“京师南城饭馆……至最久而不衰者,惟泰丰楼(开于光绪初年,所谓新饭馆)、致美斋(在咸、同间)
泰丰楼原址在前门外繁华的煤市街,1952年歇业,1984年恢复,1985年在全国第一家实行先消费后付款,对全国餐饮业产生了广泛影响。如今的泰丰楼也是老BJ八大楼中所剩不多的代表。
根据青岛饭店和烹饪协会掌握的数据,1984年青岛被列入沿海开放城市前,全市只有不到200家国营餐馆。而这些餐馆当时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每年上报计划,以分配食物原料、酒水,所得利润全部上交。
1986年,京城出了独一份的豆花饭庄
那时候,人们主要是解决吃饱饭的问题,一般人家不会去饭店吃饭,即使稍微富裕的家庭,家里没有大事也不会去。。
顶点地址:
移动端:感谢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