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咱也有汤沐邑了(1 / 1)

汤沐邑始于西周,周天子把王畿内的一块土地赐给朝见者,作为其住宿、斋戒沐浴的封邑。汤沐邑后来逐渐演变为贵族的食邑制度,受封者在其封邑内无统治权,封邑内的税收归受封者所有。

所谓“汤沐邑”,意思是封地的税收供泡澡的费用。当然,这么多税收,光洗澡哪洗得完,“汤沐”只是一个叫法,实际上,怎么花钱是你的自由。总之,把钱给你了。

沐,濯发也。

浴,洒身也。

洗,洒足也。

澡,洒手也。

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古代的沐浴与现代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洗澡。

汉代制度规定,五日一休沐。意思是说,官员工作五天就要回家沐浴,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

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的影响,古代男女皆蓄长发。所以有了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沐浴后,长发犹湿,无法束冠,古时又没有现代的吹风机,只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披散着长发等自然风干。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用来休息。于是,沐浴日也就变成了休息日。

每逢祭祀、节日或重大事件,大家都要沐浴更衣,以示虔诚和庄重。沐浴在西汉人的生活中如此重要,也是王娡所制澡豆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人人皆知,吴国新太子刘驹,被皇太子姬王娡所杀,提前扰乱了吴国军心,使得吴王叛乱,被吹灰拂尘般轻松镇压。

提着脑袋在京外晃荡两个多月、载誉归来的王娡,被文帝赐汤沐邑五百户,加封县主。这是皇女的待遇。咱也有汤沐邑了!

后宫妃子是按和朝臣一样的秩级领俸禄的。原本王娡在后宫的“年薪”是中二千石,算到每个月是九千钱、米七十二斛。再加上封邑,一下子成了太子宫的NO.1,风头盖过了太子妃。

这是文帝洞悉人性,善于笼络人心之处。对于王娡的付出,他给了足够的回报。

一个后宫妃子,封赐等同于皇女的待遇,等于告诉王娡:有封邑和县主的身份,离开太子,你也衣食无忧!没有太子妃位给你,给你的比太子妃更多!

出头鸟未必会被枪打,王娡的地位稳了。但她明白,一切的基础还是基于她皇太子姬的身份。还需时时小心谨慎,什么封邑,什么县主,都是虚妄,皇帝一纸诏令,连你的小命都可以夺走!

王娡对汉文帝刘恒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帝登基接手的局面,在守成君王中算是地狱开局。国力凋敝,匈奴猖狂,功臣势大,诸王割据,历史遗留下来的贵族阶级依旧一言九鼎。

文帝呢,是以一个小国藩王入继大统。汉文帝不声不响,春风化雨一样的解决了问题,只手兴国运,一个人奠定了三代人的基础。

随着功臣集团的老去退幕,诸侯尾大不掉成为汉政权最棘手的问题。

经王娡扰动的吴国叛乱,让文帝父子解决了心腹大患,也让刘启更觉王娡可心可意。太子摆足仪仗,亲去长陵田府接王娡回宫。

比及当初继父带几个仆从送女入宫,太子的亲迎,仪仗三里,更象风光大嫁,让田府风头无量。一时间,眼热的人们都不恨生子恨无女。

见小妹姁儿一早就涂粉敷朱,精心修饰,王娡心里咯噔一下:这王皃姁,不是真对太子起了什么心思吧?顿时觉得象吞了只苍蝇!

“姁儿,把脸上的粉朱擦掉吧!”王娡吩咐侍女。

“姐姐!”王皃姁撅着嘴,“姐姐光彩照人,姁儿怎么能灰头土脸,丢姐姐的份呢?”

“姁儿,”王娡拿起面巾,仔细帮她擦掉,“朱粉对身体不好。你还小,正长身体的时候,还是天然最美……”

王皃姁夺过面巾,自己狠狠地擦着,一脸怨气。王娡暗暗好笑。

“娡儿!”刘启一见盛装的王娡,周遭再没了一切,只有这尤物占满了眼与心。

他庄重宣读封赐圣旨,上前扶起跪拜接旨的王娡,端坐接受众人行礼后,与之牵手,共登车辇。平儿双儿由宫人们带着坐车跟随。

“姐姐!”王皃姁看着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王娡,流下眼泪,“姁儿会想你的!”

王娡回首淡淡一笑。少女的青春俏丽让王皃姁与众不同。但比起姐姐的盛世美颜和雍容华贵,她暗若微星。

小别胜新婚。太子的荣宠,让宫人们看到王娡就一副谄媚奉承的嘴脸,也让妃姬们表面恭维、暗地里诅咒。

宫外所经历的生死瞬间,屡遭暗杀,屡次死里逃生,让王娡观察着诸人,告诫自己要更谦卑,更低调。

“启儿哥哥,条侯周亚夫还朝了吗?”王娡问太子刘启。

“没有。正向南越国施压,如不交出叛王刘濞,将血洗南越国。已陈兵南越边境了。”刘启说着由衷地笑起来。

“刘贤死于我手,刘驹死于娡儿之手……”刘启嘴角笑带轻蔑,“你我夫妻二人,正是那刘濞一族之克星!”

想起刘驹纯净的笑脸,王娡心底一股心酸。刘驹不是她所杀,却因她而死、死于她手。这是她余生的隐痛,苦不堪言、痛彻心扉!

郅都已安置好郅晴,收那对夫妻做了郅府管事家臣。王娡把虎兕剑也交与郅都保管。

“娡儿为何不喜?”刘启见王娡神情,忙问道。

“妾身是想起季布将军,真侠士豪杰!却死于刘濞之手……”

东出吴地,季布将军一路的照顾和长辈的关怀,让王娡泪水莹莹。

“季将军,全了他忠勇侠义之道。父皇已追封他为义侯,其子袭爵位,任河东郡少府使。”刘启也叹了口气。

“吴相袁盎呢?”王娡追问。作为后宫之人,她的消息闭塞。但袁盎在吴国,亲到驿站哭求她速离吴国险恶之地,给她印象深刻。

“袁盎已被父皇贬为庶民。”刘启道,“他身为吴相,对吴王刘濞谋反之心早已洞悉,却从未参奏弹劾,失职在前。吴王反叛,季布将军寸步不让,侠肝义胆!那袁盎却临阵脱逃,失节失义,罪该当诛!父皇爱才,不忍夺他性命,贬为庶民。”

果然文帝慈悲。袁盎作为文人,嘴炮可以,真不似季布将军侠之大义。

“殿下,娡儿有一事相求,”王娡盈盈下拜,“那日得吴县栗太守护送,方知是栗良娣姐姐之弟。栗姐姐父母双亡,无至亲之人。姐姐陪伴殿下多年,可否调栗太守入京,全栗姐姐亲人团圆之愿?”

“栗姬并不愿见此弟。她言父母双亡后,叔父霸其家产,任她沽衣卖身,沦为酒楼歌姬。”刘启有些不悦,“栗姬对娡儿屡屡怨怼,恶言恶语,娡儿反为她考量。真贤淑之人!”

王娡羞涩笑着说,“栗姐姐自认为殿下最初爱恋之人,并不容我等新妇夺宠。殿下应理解栗姐姐之心,多去关心她……”

“哼!栗姬此等肚量,哪能与娡儿相比。”

什么是肚量?爱情都是排他的。栗姬是深爱而专一,以致因爱生恨,在刘启面前争风吃醋,哭天抹泪,反惹太子厌烦。而她王娡,爱吗?恨吗?都没有了!

心里涌起一阵悲哀。

虚凰假凤,她与刘驹结为兄弟,那个纯净少年却死于她手。她失去了友情。

阴差阳错,她与梁王有缘无分,只能做为太子姬为生存苟且。她没有爱情。

想到这里,她看看刘启:“殿下,家令晁错真不愧智囊!早就预言,刘濞烧山为钱,煮海为盐,为汉室心腹大患……娡儿见启儿哥哥对晁少傅言听计从,他必有过人之处吧!”

“错师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州),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因能文任太常掌故。朝廷征召研究《尚书》之人,受太常派遣,奉命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学成归来后,被父皇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

“错师任博士时,上《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说太子应通晓治国的方法,得到父皇赞赏,让孤拜其为家令,对孤甚多教诲。错师能言善辩,善于分析问题,深合孤意,孤称其为“智囊”。”

“前几年,匈奴屡侵边境,侵扰狄道,父皇发兵征讨,晁师乘机向父皇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指出对匈奴的作战中器械要坚固锋利,士卒要精兵劲卒,将领要精通军事,君主要选择良将。父皇赐诏书,以示嘉奖。”

“错师接着又上了《守边劝农疏》,提出用经济措施鼓励移民,用移民实边的办法抵御外患,被父皇采纳。于是错师又上《募民实塞疏》,对如何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在姚翁口中,晁错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嘴炮。但刘启对晁错的欣赏,也不是肤浅之见。那晁错是有两把刷子的。

汉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晁错任太子家令时,文帝令大臣们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被推举为贤良。由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问题,提出征询(即“策问”)。当时贾谊已死,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中,以晁错的回答为最好(即《举贤良对策》),深得文帝嘉许,由太子家令升为中大夫。

此后,晁错曾多次上书文帝,提出削诸侯和改革法令的建议。文帝虽未采纳,但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太子刘启很赞成晁错的建议,而袁盎等大臣并不喜欢晁错,持反对态度。

晁错与袁盎政见不合,所以互不相容,视对方为政敌、死对头……

七国之乱,在削藩的问题上,袁盎是鸽派,晁错是鹰派。最后的结局是,晁错被景帝腰斩,袁盎得以重用。

若以忠奸论,晁错无疑是忠臣。晁错削弱诸侯的主张,是没有私心的,是从大汉王朝的利益出发的。

若以智愚论,晁错无疑是智者。晁错看穿了诸侯坐大的必然后果,是非常有预见性的。

据姚翁说,“错为人峭直刻深”,啥意思?直刻什么的,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法家人物的,每一个字,都在说晁错这人不好相处,是个没朋友的人。

所以,请求杀晁错的,是以丞相为首的几乎所有朝臣。至少,在汉朝这边,军队也不会因为晁错被杀,而丧失一点点战斗力。

诸侯联军那边呢?他们反而有点乱套了。毕竟,幌子没有了,他们就变成真正的造反派,行动起来好像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叛乱的七国分两路进军,齐国诸侯合体以后,去找赵国,赵国原地待命即可。吴楚联军走中原一条线,集合以后应该直接越过梁国,去荥阳占领敖仓。

但后来呢?“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这个“遂”,很是意味深长。汉景帝让袁盎告诉大家,晁错已经被杀了,你们退了吧!

吴楚联军没退的打算,但好像也失去了直接前进的理由,怎么办呢?咱跟梁国交过兵,要不继续围着梁国干架吧。就这样,七国的主力吴楚先把路线走偏了。

齐国诸侯那边,比吴楚联军只差不好。按路线,本来是胶东到胶西,两国一起去淄川,再前进到齐国,然后叫上济南国,继续前进赵国。

然而,此时又有一个诸侯掉链子了,他是退堂鼓艺术家齐王刘将闾。齐王觉得,晁错被杀了,这事不好搞啊,我退出行不?

胶东、胶西和淄川国三王都走到齐国地界了,结果齐国不开门,这可把三王气得不断骂娘,随后,三国决定也不往前走了,就在这里打齐国,打到齐国投降为止。

至此,七国之乱,变成了七国很乱。

姚翁真是名副其实的历史爱好者。不仅给王娡讲了“七国之乱”的方方面面,还加入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西汉的统治者,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晁错是儒家法家,二者兼有。到底儒法道,哪个更适合当前的汉政权统治呢?

(本章完)

最新小说: 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 哈利波特与旧日支配者 朱砂痣 聊天对象来自异世界 萌宝要翻天:满级大佬重回八零 田园农家乐 提刑大人使不得 异世界开局全点厨艺 王妃的荣华富贵 王,请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