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小粮官 > 第三卷 囚徒 第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

第三卷 囚徒 第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1 / 1)

四季轮回不休,日月起落不停。

当秋风从和煦变得渐渐凌冽,吹得人抬不起头,冬天也就快要到了。

距离大汉第一次科举取材刚刚过去半个月,整个司隶因王垕那首《偃师洲头》而兴起的文华之风也减弱了几分。

大汉第一次科举考试的上榜进士都正式进入大汉朝廷之中,仅半个月就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状元徐庶进入尚书台成为两千石曹尚书,主持大汉司法诉讼事务,仅四日便清理了司隶积压了十年的陈年旧案,抓捕遗落犯人两百多名,释放被误判贬为城旦者四百余人;

第二名法正被王垕拉入偃师折冲府,接替曹丕成为偃师折冲府右翼都尉,一日完成全部交接事宜,三日厘清偃师折冲府五千户户籍顺便记下每个人的资料,五日学通全部偃师公开的技术资料,惊得马钧口吃都好了大半;

第三名孟达入中领军负责军中法度,十日就辞退不按时点卯的军官二十八人,其中还包括一名曹氏子弟。韩浩称赞他有名将之风,调任身边为副将,成为最快被授予偏将军的职位的军中将领。;

第四名陈矫接替了国渊原来的职位,成为新的尚书台吏部曹尚书,第五名徐宣则接替陈群成为民曹尚书。

其他进士也进入朝廷各部门“实习”。这些通过考试获得机会的进士十分努力,大部分不到半个月就大多熟悉了相关事务,就连最后一名孙山都是如此,他觉得当官比考试容易多了。

这些进士的表现让曹操、荀彧更觉得考试取材是有道理的,对比之下那些混日子还整天觉得自己出身好的官员就有些不够看了。

这次考试还让一些相关人员的职位发生了变化。

国渊因功升任少府丞,成为真正的千石级官员。

陈群升任尚书仆射,也是千石级官员,成为尚书台荀彧下的第二人。

曹丕也因半年来“屡立”功勋升任偃师折冲府折冲校尉。

沮授则被授予折冲将军的高职,负责协调司隶诸郡建立新的折冲府。

王垕也由司空府掾属也升任司空府司直,接替了之前杜畿的位置,议郎和军师校尉的职位暂时没有变化。

其实王垕和沮授暂时都还是管理原来的事务,但很明显曹操希望偃师折冲府能掌握在曹姓人手中。两人都是明白人,自不会有什么不满。

沮授本就是因为理想才上了王垕的贼船,现在既然下不去船,那就好好工作,理想看着有些远,但万一实现了呢?

王垕就更简单了,升官总归是好事,至少工资更高了。

但也不全是好事。科举毕竟还是动了士族的蛋糕,那些反应过来的士族官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辞官潮。

短短三五日光景就有七八十名官员离职,校事府抓了一批人后还发现袁绍方密探的身影。

但这次朝廷没有挽留这些官员,曹操盛怒之下还言道:“谁想走都可以,但以后就不要想朝廷再向他们敞开大门。”

由于离职的官员太多,一些政务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影响。

还好有刚刚完成阶级转化的两百多名进士顶了上去,他们填补上大量官员离职的空位,使得政令通达恢复了一些。可即便这样也比不过大量离职官员造成的影响。

这些离职的官员很多都是司隶本地士族,他们的回到地方,还导致在司隶准备推行的府兵制迟迟打不开局面。

沮授以折冲将军的名义要求偃师附近的巩县、平县、缑(GOU)氏三地官员配合建立折冲府。

但这次的辞官潮波及到这三个县,不仅县令辞官了,连县属的曹官都走了个七七八八,一时间三个距离大汉国都不过几百里的县居然进入了无/政府状态。不要说折冲府了,那里连基本的政府维持都快散架了。

偃师折冲府和在偃师附近驻兵的中坚将军张辽立刻带兵接管了三县。

但更多的地方还是陷入了混乱,如果没有足够官员接管这些无主的县衙,大汉对司隶的统治将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紧急下令韩浩带中护军,乐进带游击营连同张辽带中坚营前往接管雒阳周边县城,雒阳更是大门紧闭进入战时状态。他又急招郭嘉、王垕、卫觊、陈群等司空府属官连夜议事。

更是在半夜便将以荀彧为代表的拥汉派官员请到司空府,开诚布公的商议一旦和司隶士族全面决裂,朝廷何去何从。

王垕没想到前几日朝廷还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形势居然会急转而下。他低估了科举制对既有利益者,尤其是司隶本地士族的冲击。

这些司隶本地士族可能没有几个像弘农杨氏一般能够四世三公,但他们长期把持着底层官员,有些官职甚至被某个小士族把持超过百年。

这些小士族没有眼光能够提前看到科举对他们的冲击。但在科举之后的半个月,他们可是确实的感受到了这些进士的厉害,如果朝廷再搞几次科举考试,这朝廷之上哪里还有他们的活路。

诚然,大汉有三互法,官员不能在本地当官。

但不要忘了,大汉是个人情社会,利益交换总是存在的。太守、县令可以不是本地人,但他可以利用手中的职务便利提拔本地士族,这就是是那些大士族的子弟总是能很容易的举孝廉、举茂才的原因。

等他日,太守、县令回到自己家乡,他也会好好的和来到家乡的太守、县令合作,好让他的子弟受到举荐。

但现在科举制绕开了这种人情世故,将一种在汉末这个时期几乎可以算是绝对公平的取材方式展现在所有人视线之中,那些士族怎么可能不警惕。

再加上袁绍方密探的推泼助澜,一场巨大的官场动荡便席卷了司隶。

司空府连夜议事的第二天,大汉司空府便联合尚书台下达了一份公告。

朝廷将从刚刚重建的太学中征召数一千名佼佼者进入朝廷“实习”。

参加完科举没有回家的考生最终有六千多人,这可是是六千多个识字者。也许他们在才学和经验方面确实差了一点,但不可否认的一点,这些太学生拥有普通百姓所没有的知识,这是一个人愚昧与文明的真正区别。

这一千名实习生连同那些新科进士在禁军的保护下接管了真空几日便造成重大破坏的司隶各级官府。虽然一些地方上的小士族还有所异动,但在禁军的压制下还是不敢有太大的反应。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次的士族官员离职风波即将安全度过的时候,一个人的请辞再次引爆司隶官场。

汉东武亭侯,侍中领司隶校尉钟繇迫于颍川家族的紧逼,也因为不满曹操只重视才学不重视品德的态度,更因为雒阳朝堂与士族渐行渐远,士族出身的钟繇终于正式向曹操请辞。

京兆,长安。

满宠被曹操任命为京兆郡太守已有两个多月,他和钟繇在工作成逐渐建立了友谊。这几日他每天都去找钟繇,希望他回心转意,今天是最后的机会。钟繇终于收拾完行囊,准备上路了。

“元常,果真要走吗?”

长安城外三十里,满宠不得不停下脚步,他拉着钟繇的手不舍道:“你才干十倍于我,如何一定要离开呢?”

满宠身材高大,钟繇也不遑多让,一样高出普通人半头,膀大腰圆,一眼望去并没有大书法家的文气,反倒像个武将。

任何一个三辅人都知道,正是钟繇安定三辅,让那些西凉的军阀不再随便的来三辅劫掠。也是钟繇,团结三辅本地士族,恢复生产,接纳流民,兴修水利,屯田种粮,给予曹操极大的帮助。

但钟繇却辞官了,三辅之地的百姓多有震动,北地太守段煨更是上书直言,朝廷如不留下钟繇,他北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听朝廷的话了。

曹操只能连忙加封段煨的闅乡侯为县侯,又派人送上礼物表示对段煨的信任。

但这一切依然无法弥合三辅人对失去钟繇的不满。

钟繇也不想辜负曹操的知遇之恩,但又不愿背叛所属阶级。他做出了全面的利弊分析,这才决定辞官。

钟繇紧紧拉着满宠双手:“我与曹公道不同,无法继续在曹公麾下。但伯宁,你的才干远超于我啊!不是自吹,我自问是一州之才,天下间少有人能于我相比。

“可伯宁不同,我与你交往几月发现,你正是真正的能安定天下的大才。

“有你留在司隶,我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也请你转告曹公,钟元常此次辞官,必不会再出仕他家,此生只做个闲人便罢了。”

满宠摇头:“元常,世人皆以为你我会有一争,但过去几月没有人能比我更清楚你为了安定三辅所做的努力。

“我常听古人说,走出一百里路,一半的人走到九十里就会放弃。

“元常如果现在就放弃,又和那些走到九十里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钟繇沉默不语。

满宠见钟繇辞官的态度有所松动赶紧又道:“现在曹公的敌人正在磨刀霍霍,元常就算想离开,也应该等曹公度过难关才好啊。”

钟繇微微张口像要说些什么,这时一名传令兵骑着马从东方赶来,见到钟繇和满宠便立刻下马跪倒在地,从怀中拿出一份帛书,交到钟繇手中。

“报,袁绍发五路兵马,共八十万大军攻入司隶了!”

满宠、钟繇对不由得神情肃穆,眼中尽是严肃。

一阵寒风吹过,树梢上最后几片枯叶落在地上,冬天到了。

————

三国小知识:

1、三互法历朝历代都在使用,咱们共和国其实也有相关规定。所以东南某地的一些人总是纠结本地官员本地人太少其实是一种很无知的行为。

2、不要被游戏数据或者刻板印象误导,不算书法等艺术文学成就,满宠在曹魏的地位可是比要钟繇高的多的,甚至可以说整个曹魏能比满宠混的更厉害都没有几个。

满宠封昌邑侯,先后加封的食邑高达9600户,只低于曹操本人、张鲁、司马老贼和曹爽四人,如果不算曹操更是只低于那三个人。

其中张鲁是宗教领袖,曹爽和司马老贼更是架空了皇帝的权臣,由此可知满宠在曹魏内部的地位是有多高。

另外满宠死后谥号是景,也高于钟繇的成。

最新小说: 这个暴君,我养的! 皇叔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天空中一朵云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