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帝国星穹 > 七、无名不顺

七、无名不顺(1 / 1)

谁都可以为天子,唯独嬴吉不可复位。

这几乎是整个咸阳城的共识。

从咸阳城在职的官员来说,北军之乱时他们被嬴吉抛弃,不得不投靠司马亮与北军四校尉,即使他们对嬴不怀恨,也要担心嬴吉会清算他们。

而未曾卷入北军之乱的官员、吏民,则痛恨嬴吉引发了北军之乱,无论嬴吉诛曹猛之事有多少理由,都不能掩盖这一事实:他闯了祸,却没有本领收拾烂摊子。

所以,嬴吉此时在咸阳城,可谓官心民心尽失。

可这个丁晔,却提出要迎嬴吉复位,这让百官痛恨之余,又生出几分幸灾乐祸。

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去揣摩,赵和都不会让嬴吉复位,能够在大胜之后留嬴吉一条性命,已经体现出这位大都护的宽厚了。可对嬴吉宽厚,并不意味着对支持嬴吉的人也宽厚,赵和此时正需要立威之人,丁晔凑上来,就算被直接推出仪门砍了,朝堂之上也没有几人会为他鸣不平。

但出乎他们的意料,赵和没有发怒,而是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萧大夫……萧长史,可记下了?”

百官末位,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记下了。”

是萧由出声,他以前只是咸阳城一小吏,后来虽然被辟为官,成为临淄王相,但又弃官不做,故此原本没有资格进入这朝会之中。但赵和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临时征辟他为北庭都护府长史,使他可以属官的身份进入大殿。

他手中有笔有纸,纸上记载了许多文字。有在他身边的官员偷偷瞄过去,发觉他记的正是方才众人的言语。

此事原本是起居郎所为——班直便在大殿的一隅奋笔直书,但现在萧由也记了下来,却不知赵和如何打算。

“既是如此,还有没有别的意见,只针对国本一事。”赵和问道。

见他没有追究丁晔的责任,百官都沉默下来,赵和连问三遍,见还没有人说话,当即道:“既是如此,我亦有话要说,时限与方才诸公相同,殿上侍御史,请为我看好时漏。”

三分之一刻时间,要表达好自己的意思。

赵和扫视众臣:“我们所言之事,既是国本,那么,谁人有资格为国本,这是我们首先要确认的问题。只凭嬴氏之子的身份,如鲁公、丁公所言,还是只凭无端的谶语如田公所言,亦或是只凭兵强马壮,如诸位心底所想?”

此语一出,朝堂上顿时骚动起来。毕竟都是聪明人,哪里不知道,赵和不但否定了鲁彦、田珍和丁晔三人嘴里说出的理由,甚至也否定了众人为了维持体面藏在心中没说出的理由:赵和得天下,倚仗者不过是兵强马壮耳。

“我以为,为天子者,当有大功于天下。以古而言,三皇五帝,皆非生而为天子,乃是有功在先,而有位在后。如今天下,无论姓嬴姓赵,孰人之功,可堪为天子?”

不等有人呼应,赵和自己先答了这个问题:“和扪心自问,虽有微功,但也不足为天子。和且如此,余子阿谁?”

我赵和东征西讨,做了这么多事情,尚且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称天子,你们这些废物们,又有谁敢说功劳比我赵和还大,足配天子之位?

他此话一出,哪怕事先有言,要求众人都不得插嘴,可大殿之中还是嗡的一下,众人议论纷纷。

“故此,国本之事,依我之见,先不立天子,以待有功之人。”赵和说到这里,又看了看大殿之侧放着的沙漏:“三分之一刻,尚未过去,我言已尽矣。”

“大都护,臣中秘书向歆有言!”向歆终于捺不住了,他排众而出道。

“哦?请说。”

“天不可无日,若朝无天子,臣何所依?社稷无主,百姓谁护?大都护之功,足称天子,故此,臣向歆以为,国本之争,当以此定之!”

在田珍提出谶语之说明显不被赵和认可的情形之下,向歆另辟蹊径,以赵和所说的有功者得为天子来作为赵和为帝的理由,虽然这对赵和方才自认功少是一种否定,但是,那只是大都护谦逊之言,若把它当真,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此人心思剔透,但都用在揣摩之上了。

赵和看了他一眼,心底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

见向歆说完,群臣之中,倒有大半都出来附和,不过众人现在都知道赵和不喜欢罗嗦,也都是三言两语表达看法,总之,整个朝堂之上,一时间都为赵和为帝的呼吁声而充满。

只是赵和一直没有露出欢喜之色,仿佛他只是一个不相干的旁观者,而不是这些官员们口中那位功高盖世泽被苍生的未来天子。

众人渐渐也安静下来,毕竟这样一拥而上地吹捧,效果未必很好。

“国本之事,我方才已经说过了,我之功劳德行,尚不足以为天子,此事无需再言。”赵和在众人安静下来之后道。

百官又是一阵躁动,他们实在不能理解,赵和为何会如此。

出于礼仪,或者说出于虚伪,拒绝一次两次就可以了,但赵和这般斩钉截铁,分明是不准他们第三次劝进了。

“我直说了吧,我会为天子,坐上这个座位。”赵和伸手指了指身边的御座,继续往下道:“但不是今日,不是现在,须得在三件事情之后。”

“其一,内平割据,始皇帝能为皇帝,因为他横扫六合,一匡天下,若我不能扫平割据,使大秦归于一统,有何面目为天子,称皇帝?”

“其二,修政养民,圣皇帝为天子,在位二十七年,仁皇帝为天子,在位四十三年,他们父子相继,抚育万民,泽被天下,前后七十载,大秦人口增翻了三倍。我以十年为期,若十年之后,我治下之民,户口不增,生计不展,我又如何敢登圣仁二帝之位?”

“其三,外安边域,烈武帝声威远扬,虽万里之外,犹自敬之,以前后二十年之力,北逐犬戎,南安黎越,使胡虏不敢南窥,苗夷俯首北拜,如是武功,犹为士议所讥。我若不能保国境安边域,又如何敢居秦国为秦帝?”

赵和三项说完,群臣先是沉寂如死,紧接着一片哗然。

因为这三项条件提出来之后,赵和虽未将自己称帝的路给堵上,却给它加了个极高的门槛。

不,是三个极高的门槛,要统一天下,要与民生息,要稳固边疆——这三者中的任何一项,都不是容易之事,更何况三者并举?

不过,百官在哗然之后,又不禁再度默然。

因为这三件事情,与赵和一向的主张都是一致的,赵和并没有脱离自己的本意初心,从他登上大秦的历史舞台开始,他就一直如此。

“不唯如此,儒家孟子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向公所编《战国策》中亦有云,‘三世以前,诸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我便是称帝为天子,我之子孙欲继位者,亦需有大功于天下,无功者不得为天子!”赵和紧接着又道。

此语一出,百官再度大惊。

原本满心盘算着如何通过谶纬之说来为赵和称帝提供理论证据的向歆,更是下巴都险些惊掉下来。

那《战国策》正是他在中秘书职务之上,花费十余年时间,博采史册所编。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编的这本书,竟然被赵和看到了,他更没有想到,自己在书中借着历史人物而说出的观点,竟然会被赵和所引用,成为他确定国本之策的理论依据!

早知如此,还为何要费心费力,去寻什么谶语,编什么解释,牵强附会,反倒是白白惹智者讥笑!

“大都护所言甚是!”心念电转之间,向歆再度出声,“臣向歆于国本之事,又有言!”

“请说。”赵和道。

“大都护谦逊之心,如日如月,天下可见。大都护不欲于功德不显之时为帝,所定者非一朝国本,而是千秋万载之国本!”向歆先是捧了赵和两句。

但这也不完全是吹捧,事实上,百官此时已经意识到,赵和的这“三功”与“传承”之制,实际上是对天子之权的一种自我限制。此前天子传承这一事关国本的大权,都是皇帝自决,了不起也不过是皇族商议,象曹猛那样行废立之举,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但赵和提出三功、传承之说,就给了大臣们干预皇权更迭的权力。

皇权与臣权,自大秦立国之后,便处在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而赵和此举,实际上是在部分让度权力,以此来换取他们对自己政策的支持。

就在众人盘算着赵和究竟为何要许出这样的好处之时,向歆又继续道:“虽是如此,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大都护欲立此三功,无名则不顺,故此,以臣歆愚见,大都护当为护国主,权摄皇帝玺印,以当天下之任!此百官之意、万民之念也,大都护不可再辞!”

说到此处,向歆干脆将自己的帽子摘了下来,露出灰白的头发:“大都护若再辞之,臣歆只能遁迹山林,以避祸殃!”

最新小说: 农家傻夫 诱妃入局:盛宠腹黑小狂妃 凤乱 重生第一女状元 坑娘攻略 锦绣深宅 你若称王我为妃 国战1915 孽缘当道 拖走腹黑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