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二十章 河西有大儒

第二十章 河西有大儒(1 / 1)

凉州刺史.邓艾,自建安三十六年西行至今,已经四年有余了。昔日的那个横冲直撞的典农小吏,如今也已经是做事沉稳有道的封疆大吏了。

邓家有子,已长成啊!

而且他还娶了一房美娇妻,生了两个大胖小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那还未花甲的母亲,在他西行后的第三年,便撒手人寰了,享年仅仅五十五岁。

可怜这位有巾帼之姿的老夫人,还未来得及享受天伦之乐,便如此早的离开了人世。她临终之前,也仅仅只见过自家媳妇一面。

虽然邓艾和他的妻子邓李氏,曾经多次请求想让老夫人同他们一起西行,可终究还是被老夫人以不愿离开故土给拒绝了。

老夫人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成家立业,并且有所成就的儿子,一脸严肃的告诫他,“儿啊,自古忠孝两难全。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自当以侍奉君主为首要,母亲这里有司马大人和朝廷的多般照顾,你不必挂念,待你归来之时,母亲一定会亲自到城门口去接你。”

只可惜,那次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如果他知道,那是他见母亲的最后一面,恐怕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次西行了;如果他知道,那是他见母亲的最后一面,恐怕他无论如何,也会将她带着一起西去;如果他知道,那是他见母亲的最后一面......

只可惜,这世间没有如果!

司马懿和曹丕总以为,邓母如今还未到花甲,让邓艾历练几年,再将其调回中枢。可谁也没想到,老夫人因为年轻时过于劳累,此时的身体还不如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虽然每日里都有专门的仆人在侍奉邓母,可毕竟......

待邓艾得到消息之后,急忙从凉州飞奔回来。可等他回到许都的时候,所看到的也只是邓母的一口灵柩罢了。

邓艾崩溃了,哭的歇斯底里、昏天暗地。

他自幼丧父,所以一直跟着母亲相依为命。他们娘俩孤儿寡母的,又逢乱世,更是吃尽了人世间的苦头。如今自己刚刚有所成就,可还未等到他的奉养,母亲却又离世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后来,大魏皇帝.曹丕亲自下旨,钦赐了许多丧葬用品,更是以公侯之理安葬了邓母,并追封她为诰命,以视殊荣,这可是本朝以来的第一例,而且还是一名女子。

或许,皇帝.曹丕也是想着,借此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歉意和哀悼罢了。

再后来,众人都以为邓艾会选择丁忧,最起码也得许久之后才能重新赴任了。可没想到,在邓母下葬后的第二个月,他就又重新西行赴任了,司马懿准备了许久的劝慰的话,竟然一点儿都没用上。

因为他深深记着母亲临终前,跟自己讲的那最后一番话。自古忠孝两难全,既然现如今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己已经无法尽孝了,那就好好尽忠吧。

就这样,经过邓艾数年呕心沥血的励精图治,凉州终于大变样了。

昔日那个数百里荒无人烟的凉州,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开荒、军屯在这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推行,如今的凉州已然变成了小有名气的“塞上江南”。

自中平元年黄巾战乱以来,天下战乱纷争不已,百姓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于是就有许多中原士子和百姓们,为了逃避战乱,而东奔西藏。

辽东、交州因为山高水远,成为了士子们逃避战乱的最佳首选。可除了这两处之外,还有一处避难之所,是逃难士子们的好去处,那处场所便是如今的凉州。

准确点来说应该是,凉州境内的祁连山脉之中。

也就是在战乱的年代,有僧人从西方天竺国而来,不远万里来到了东方这个帝国宣扬佛法,欲拯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送其去往西天极乐世界。

也正是因为这个战乱的年代,今日不知明日之事,百姓们的信仰崩塌。而佛法中的“般若性空”,以及往生的说法,给了百姓们极大的安慰。

不仅仅是百姓,甚至当时避世到凉州河西走廊的当世大儒们,也莫不以“般若性空”充实其学,或增清谈之资,佛教和佛法因此也得以在凉州得以深入和快速的传播。

此时,在祁连山.张掖郡境内的大山之中,有一著名的当世大儒名叫郭瑀。

郭瑀,字元瑜,现年五十七岁,此人并非一般之凡人。他传学所在之地,名曰林松山,因此凉州世人称其为“临松先生”。他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义,善属文。

郭瑀本是敦煌人士,二十年前,还是鲜衣怒马少年郎的郭瑀离开家乡,开始漫漫求学路,后来拜祁连山隐士.郭荷为师。

再后来,郭荷去世之后,他便留在了祁连山内继承了他的衣钵,专心致志的研究治学。十数年来,他藏于祁连大山深处,将自己一生之所学融汇贯通,写下《春秋墨说》和《孝经错纬》,希望能为后世所用。

也正是因为这两本经典的出世,使得他的声名远播。每日都有慕名而来之人,前来拜访,可那些人到了这大山之后,往往都是待了没几天,吃不了这清心寡欲之苦,又选择了离开。可是即便如此,几十年下来,郭瑀座下还是有着一心求学问道的弟子千余人。

与此同时,在凉州境内,有一著名僧人,名叫“乐[yuè]僔[zūn]和尚”与郭瑀十分交好,二人时常在一起坐而论道。

郭瑀虽是当世大儒,但是他对佛法一学并不排斥。这十数年来,在讲学闲暇之时,他更会率领一众弟子在祁连山的岩壁之上,开凿石窟雕刻佛像,以作讲学之处所。

数十年下来,岩壁之上被郭瑀率领弟子们,在岩壁上开凿出来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石窟,甚为壮丽,曾有诗赞日,“古刹层层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上方,云梯石磴步回长。金身宝相莲开座,玉梵清音月近床。”

郭瑀所在之地,传闻有一天马经过此地,在岩壁之上留下了一个马蹄印,因此郭瑀先生将自己所开凿的石窟,戏称为“马蹄窟”。

也正是因为郭瑀率领弟子开凿石窟的壮举,乐僔和尚对其十分敬仰,所以才会不避艰险多次来到这大山深处,与他坐而论道。

而郭瑀对于这位佛法高深,但却不执拗的和尚也十分的欣赏。因为除了佛法之外,这位乐僔和尚还干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那便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在敦煌的大山深处,开凿了一个巨大的佛像。

郭瑀在向弟子讲学之时,乐僔和尚也会常常坐在一旁,安心听教。郭瑀也常常邀请乐僔和尚,为自己的弟子们讲经说法。

也正是因为他们二人如此的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使得二人集儒家、佛家的经学典注于一身。马蹄窟也因此成为了,继太学、国子学以及信都书院之外的,天下第四大书院,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并不能称之为书院。马蹄窟也成为了帝国境内为数不多的,声望还要大于州郡国学校馆的传学之所在。

邓艾,早在数年前刚来凉州不久,就已经听闻了这位大儒的名声。于是,不远百里,深入大山之中寻找这位临松先生,想要请其出山,为帝国效力。

可惜,无数官员前赴后继而来,都没有请得这位临松先生出山,邓艾又怎么能够功成呢?更何况当时的他,也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武威郡.郡丞而已。

不过与他人有所不同的是,邓艾并没有像以往的官员们那样强行逼迫,也没有因为拒绝来一次就不来了。反而在后来,多次屈身拜访,真心求教,且只谈论经学典故,不再谈请其出山一事。

最初郭瑀也只是以为,他是一个跟往日那群人一样的普通官吏,为了自己的前途才前来请自己出山。可后来,邓艾的执著也渐渐打动了他。他虽然没有答应邓艾出山,可是态度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引荐了乐僔和尚与邓艾认识,而且三人经常会坐在一起讲经说法。再后来,郭瑀和乐僔和尚二人知道了邓艾所创的“军屯论”,对这位年轻人也就更加的推诚相见了。他们二人虽然无心政事,但也知道这军屯论,乃是利国利民之策。

邓艾会经常带自己所搜集到的前朝,或者上古的典籍来,而郭瑀也会经常的,将自己近日的一些心得与其分享。

朝廷的兴学诏令下发以后,郭瑀更是派遣了一大批已经出山的弟子们,前往各州郡的国学校馆,担任教瑜,为邓艾助力。可以说整个凉州的河西走廊地区,有一大半都是出自郭瑀门下。他本人更是应允了,三百名求学子弟来临松山听他传学讲教。

郭瑀虽然不出山,但并不代表他对政事一窍不通。有时邓艾遇到了难解的烦心之事,也都会求惑于他,可以说邓艾这几年的改变和升迁,这位临松先生助力不小。

(本章完)

7017k

最新小说: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这个暴君,我养的! 我在大唐是传奇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天空中一朵云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皇叔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