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田没走技术路线,转走军机,九叔这一身的经验胡青田没时间学,九叔自然要好好找个衣钵传承者。
经验没被总结,价值不明。
总结之后,说真的九叔自己都被吓到了,然而很可惜,就算工部极力去寻找九叔提过的材料,目前能找到都不多
“餐后走走有利于身体健康,左右也不是很急!”季工笑了笑。
九叔的经验,最好能全部提炼出来,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想法,更是整个工部的想法。
防水密封能做什么,工部还有多少人不清楚。
因此说九叔为整个工部,乃至琼海宝贝都不为过,对于这类国宝级人物,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呼呼呼……
寒风呼啸,一夜夜雪,给整个南直隶平添了几分过年的味道。
太湖之畔,三条楼船以“品”字型阵型,划破水面朝着西山而去。
琼海王,朱允熥即将大婚。
这对于琼海是大事,但对于中原只是一件仅需关心的事。
“四年了,我终于有机会登上琼海!”
常向东一身雪色戎身,肩披着北地白狐的皮草,双手捧着一小暖炉,站在船头目光深邃看向远方。
朱允熥的一系嫡系人员中,他是最特殊的,蓝开都去过琼海,唯独他没有。
自朱允熥就藩离开应天府之后,他便一直被留在中原,先负责移民诸事,后代沈秀和负责敬业斋。
一身所学来自新学,但他没有一张琼海认可的毕业证书。
主负中原诸事,情报,商业,银行,敬业斋,居在他一个人手中,暗中更是在谋划西山岛。
这等权重,黄子澄都无法比,但琼海六等官阶中,他如今只领了总督办,司局级都不算。
是核心,却非主流。
是嫡系,却非正统。
这一身份说不尴尬,因为朱允熥不在乎,说尴尬是因为常向东自身介意。
“我可不要什么补偿!”
西山已在眼前,这是朱允熥对他长期负责中原,脱离琼海主流的补偿。
日后成事,少说一传世侯爵。
“该我的,我不会放手,但不该我的,我也不要,得不匹位必遭天谴,此番入岛除庆贺大王婚礼之外,最主要还是要能融入主流!”
常向东没登上琼海,但这不代表,他不懂得什么叫‘主流’。
中原的主流是科举考功,科举在前,考功在后,神州悠悠数千年,儒学影响万千,读经意识六典只是成主流的前提,秀才,举人,进士这些称号,才是成为主流的阶梯。
对应到琼海,就是新学的结业证。
而那东西常向东没有。
短期内没有影响不大,靠着功劳他也能一步步走下来,但长期则不同。
他还年轻!
不可能仅考虑当下,不去考虑未来。
琼海新学一旦成为大势,他就是第一个靶子,不得不防备。
就算是为了给大王减少麻烦,他也要给自己打上新学的主流印记。
“先生,船只即将靠岸,离岸水流混乱,不如先入船舱休息一下,待船停靠之后在赏西山风景!”
黄兴双手互插在衣袖之中,从舱室内走出,来到常向东身后。
“恩!”
收回放空的目光,常向东回转身体,目光落在黄兴手上,“此番南下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黄兴为人温和,与谁都能混得开。
可长期接触之后,常向东却发现,像是黄兴这种新学学子,他们对百姓很关心,对做事的过程很在意,但是对那帮之乎者也的儒学生则……一言难尽,那眼神就想在看可怜虫,瞧傻子一样。
藏得藏得很好,可常向东是什么人,他可是善于抓住机会的典型,长期接触之下想要瞒过他的眼睛不可能的。
“莫不是先生觉得,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黄兴笑道。
常向东了解他们,他这位新学代表,难道还不了解常向东?
要论正统,常向东那才是真正统,直接学与大王,这换在琼海那就是和李现,高筒这等人,可以做他们老师。
但这人啊,缺什么啊,便越想得到什么,百求而不得便成了心病!
开解吧!
常向东之远虑,也并非其乱想。
孔夫子教三千子弟,三千子弟里面还不是为了争一个性本恶,性本善斗争千年,后有分出十数个主流流派,近百学说。
新学,心学,总结就是一句,行知合一,格物致知。
可下属明确分出的学科已有数算,律法,格物,化学四门,每一门下都有分歧。
常向东的存在,其实也是一方向,只是不为主流而已,受众狭小。
常向东想要成主流,想扛新学的大旗,在黄兴来看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他想的获得证书,第二路则是融合所学,至大成而开宗立派。
后者比前者更难,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好在这两条路并不矛盾,先一再二问题也不大,只可惜现在常向东钻了牛尖角,眼看着靠自己走不出来,黄兴也懒得劝了,反正没大王还在呢。
“我只是觉得,黄兴你要是留在中原,既有可能会影响个人发展!”
四大金刚,老三届夜校的精英学生,洪武二十七年下半年,跟随朱允熥南下,仅被朱允熥带在身边这一点,就预示了很多东西。
“先生,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人生无常,最要不得就是三心二意,从兴自愿留下来时候,我与先生一样,都不曾反悔!
既然选了最难得路,只要最后能走完,短期内的进步快慢,又有什么区别呢?”黄兴笑道。
闻言,常向东哑然而笑,“是我想岔了,往后岁月你我共勉!”
黄兴不再言语,跟在常向东身后走进船舱。
入舱之后,黄兴从桌面拿起一公文夹,“这是我谱的礼单,先生要不先看一看!”
朱允熥大婚,参加是态度,礼单少不了。
当然常向东还不会蠢得去拿公款去买礼物,说是礼单实则是西山发展的一次汇总。
有陆,富,陈三家资金支持。
一年不到的时间,外看西山变化不大,但要进了西山里情况就不一样了。
码头初具雏形,岛上新修水泥工坊,炼钢厂可能还要缓一缓,是因需配套提炼硫磺的设施目前没到。
大规模的移民,痕迹太重,需各地政府支持,配套各类资源,委实繁琐与麻烦,更需注意的是,大规模移民过程很容易被人关注,难以定点招募琼海所需的人员。
可依托西山,联合陆,富,陈三家的势力,便可成蚂蚁搬家的方式,招揽一批高质量人群,培养一批死忠。
半年下来,西山除开原属琼海的人马,各类经验丰富的匠人已招一百四十一人,孤幼儿童四百多人,外加六百多人流民。
此番南下,匠人肯定是要带走,儿童则会带走六岁以上的,这些都是种子。
至于流民则耕种,西山的环境与待遇,也不怕他们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