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郭德强,要不就别演了。
可郭德强不答应,按他的说法:一个观众也是咱们的主顾,今天要是把这一个观众给推出去的话,等到明天,也许就真的一个人都没有了。
演出照常进行,开场的是邢文韶先生说单口,台上一个人,台下一个人,萧飞现在还记得,那天邢先生说的是《康熙私访月明楼》。
邢先生说到一半,台下那位观众的手机还响了,邢先生只能停下来,抱着肩膀看那位观众接电话。
对方也不好意思,挂了电话之后,还一个劲儿的道歉。
第二个节目,郭德强上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后,还跟着那位观众调侃:你一定要好好听相声,上厕所必须跟我打招呼,今个真要是打起来,你可走不了,我们后台比你人多。
当时,萧飞就坐在上场门边上,看着那个观众在笑,他心里却挺凉的,从小就学相声,却只能眼见这门艺术落魄到这种境地。
不过,心里更凉的还要数郭德强,他为了一条活路,三闯京城,第三次来的时候,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满心热情的要复兴相声,可面对的确实那般尴尬。
如今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德芸社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不敢说名扬京城,至少在宣武这一片算得上是小有名气。
在萧飞看来,现在的德芸社缺的,只是一个好的契机,毕竟德芸社没法上电视台、报纸上去打广告,口碑的积累,如果只靠观众们的口口相传,效果微乎其微。
为什么一直到现在德芸社下午场的演出冷冷清清,而到了晚场的时候,却经常能够爆满。
因为萧飞的《九头案》?
萧飞脸再大,也不敢说这么张狂的话。
说白了,还是因为知道的人少,下午场的时候,观众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还要忙活自家的事,自然来的人就不多。
而到了晚场,下班的也下班了,放学的也都放学了,吃完晚饭,没地方消遣,住在附近的人们来德芸社听一场相声,也成了不少人的最佳选择。
萧飞能感觉到,德芸社的观众越来越多了,这一点从烧饼因为“借”板凳,被周围小商贩找到郭德强告状的频率就能看得出来。
但这种观众的积累速度,还是太慢了。
康大鹏的出现,在萧飞看来,就是德芸社的的一个绝佳契机,广播虽然比不上电视的宣传效果好,却是最适合德芸社的。
电视这种媒介再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