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这次留下两名世家出身的将军镇守军营。这些世家出身的将军至少凭着家世作为底气,不会有不必要的谨慎,该打就打。如果当时卫渊把崔聿留下守营,他早在第一时间就会把所有安北的人全都放倒,根本无须卫渊赶来。只论身份崔聿也不会怕许同寿。
随后卫渊回到驿馆,换上便服,就叫上崔聿,道:「走,我们到城里转转。」
两人也没带随从,在小雪中消失在街巷中。
片刻后,卫渊和崔聿出现在西北城交界处。这片地区是王都中最穷的区域,处处脏乱不堪。
崔聿本以为自己已经刻意换上破旧衣服了,但和卫渊走在这里的棚户间小路上,两人仍是极为显眼,暗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们。
此时离黄昏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天空阴沉,飘着细细的小雪,地上很快泛起了一层白。崔聿看着街道两侧,越看越是心情深重。
路边的棚屋肉眼可见的四处漏风,好一点的用干草碎布塞住,但也有人连这点东西都没有,几个人一起屋角里挤着取暖。有的棚屋中燃着一点点炭火,但也有些屋子里的人只能生挨。
崔聿看得出神,忽然脚下一绊,踢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孩子的尸体,看上去才四五岁的样子,不知何时倒毙在路边,已经冻得硬了。
崔聿证了证,然后抬步迈了过去。然后向前望去,这时他才看出,白色的积雪下有不止一具尸体。
两人继续往前走,崔聿忽然说:「若是三年前,我是一定会把尸体带走、好生安葬。但现在,
我总算明白了当年爷爷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你埋不完的。
卫渊神色平静,向前一指,道:「那边有个卖炭柴的,我们过去看看。”
在街口的位置,有座前后两进的铺子,里面堆满了柴火石炭。几个衣衫槛楼的人正在那里买炭。他们有的摸出一点散碎银子,有的排出一些铜钱,大多买的是柴,只有两人买走小半筐石炭。
卫渊凑了上去,问:「这些都怎么卖?」
「粗柴十五文一斤,精柴五十文。石炭一百文一斤。」老板是个黑的憨厚汉子,他打量着卫渊和崔聿的穿着,态度就恭敬了许多。
卫渊又问:「我看还有不少人家没有生火,这样的晚上能撑过去吗?
老板叹了口气,道:「您说的那些都是黑户,在册的良户朝廷都会贴些柴炭,虽然不多,但起码能起个火,不会冻死人。但黑户就很难说了,只要几天找不到工,再遇上一场雪,就要死人。”
「路上那些尸体就那样放着吗?」
「下雪天反正不会腐烂,就先放着。朝廷三五天会来人收一次尸体,有死在家户里的到时也会抬出来。」
听说老板用说家常一样的口气说着这些事,崔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听得出来,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年年如此。但这可是西晋王城!
崔聿装作不经意地问:「这些人明知道可能会冻死,怎么还要跑来作黑户呢?」
老板叹了口气,说:「城里有墙挡风,有大阵能护一护暴风雪,城外怎么比?他们进城来还有可能活下去,出了王城就是死路一条。”
卫渊取了一小块碎银放在老板手里,道:「多谢了这点银子拿去喝酒。」
在老板千恩万谢中,卫渊和崔聿离开了这片街区。
随后一个时辰,两人和守城门的军卒、巡街的衙役、街边小吃店的老板等等都攀谈过,也和几个在避风处躲避风雪、无家可归的人聊了聊,只要给他们几张热饼,他们就会打开话匣子,把所有经历都倾倒出来。
最后两人在一家小饭店,叫了几个简单的菜,顺便再和拼桌的行商叙话。
这行商见卫渊和崔聿气度谈吐不凡,又喝了对方的酒,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且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秘辛都说出来了:
「两位爷,你们有所不知,这王城中的黑户和流民年年都有,其它城也有。每年有要活不下去的人,都会趁入冬前往城里跑,如果能有好心人家收留,或是运气好找到一份散工,就能熬过这个冬天。运气不好的,就熬不过去了。
王城毕竟不同其它城市,朝廷恩典,冬天会贴补良户薪柴。有的人买不起炭,就会到有炭的人家蹭个火,交的钱会比自己单烧一炉少得多。这也算是王城良户独有的一门生意———”
晚饭吃罢,两人回了驿馆,崔聿有点不明白卫渊一下午都在看什么。
听崔聿问起,卫渊道:「我只是想知道这些黑户以及流民都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变成流民的原因又是什么。冻死的人那么多,你不可能埋得完。同样,流民那么多,我也不可能给每个人都买份炊饼。况且帮得了今天,帮不了明天,我们总有离开的时候。
所以只有知道流民产生的原因,我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现在我大致已经知道一点,等新春国宴结束,我们回程时再多看看,也就差不多了。「
崔聿自是知道卫渊一向想要收纳流民的想法,于是笑道:「或许我们可以找人编歌谣,在大街小巷传唱,就这么说:青冥没有冬天———
卫渊失笑摇头,这个歌谣要是传得广了,他就是不想反也得反了。
夜幕降临,崔聿自回居处修炼,卫渊则是翻阅堆积得如小山一样的请柬和拜帖。其中有两张请柬被卫渊单独拿出来,准备赴约。一份请柬来自太子,另一封则是李惟圣。
再有数日就是新年了,晋王将在新年初一大宴群臣,卫渊自也在列。新年宴后,卫渊即可返回青冥。
收到太子的请柬,卫渊还是有些意外。就卫渊所知,太子一系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当初卫渊初当节度使时,在太子一系中根本没有他的位子。直到现在,卫渊才接到了请柬,表明他进入了太子的视野。
不过卫渊觉得,即便是现在的自己,对太子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甚至根本就没用。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卫渊不是造反,那太子完全可以不用理他。到时候晋王驾鹤西去,太子自然会登上大位。魏王想要和太子斗,至少目前还远远不够格。福王更只是个小孩子,且听说十分顽劣,并不成器。
只不过卫渊忽然想到了几位王子的封号,就是微微皱眉。太子封的是梁王,五王子封的是魏王,梁与魏都是前朝出现过的国号,中规中矩。但是元妃刚生下的孩子封的却是楚王!
楚在历史上不光有过多个大诸侯国,还曾经有过一统天下之时,用于王爵封号的话,与汉、
商、黎、唐并列,仅次于秦。一般得到楚王这个封号,很有可能是未来的储君。
虽然楚王才刚出生,但是从封号、生具异象、母妃在宫内独大以及外有手握重兵的卫渊这几点看,对太子已经构成实质的威胁,威胁甚至可说比魏王还要大。
至于年纪,原本并不是太大问题,只要晋王能再活二十年,楚王自然就长大了。只不过种种迹象表明,晋王寿元将尽,多半活不到楚王成年。
太子设宴就是第二日。待到夜幕降临,卫渊就前往紧挨着王宫的太子府,通报之后,就被带到西边偏院的暖阁中。
暖阁有阵法护持,虽然窗户都是开着,以赏雪赏梅,但是阁内温暖如春,没有一丝寒风能吹进来。
暖阁中太子居于首位,此外还有四位文臣,看来是个小范围的私宴。
此时太子仍然是三十出头的模样,留着短须,面容威严,气度不凡。见卫渊到来,他便起身出阁迎接,然后宾主入席。酒过三巡,太子随意问了些边陲战事,就进入了正题。
他端着酒杯,看着卫渊,道:「不知卫大人对大晋当下局面如何看?」
卫渊心中一动,知道戏肉来了。不过这个问题在他看来相当容易,当下就道:「我对朝政所知不多,无法置评。但在我看来,大晋目前外患强于内忧,首要就是抵御异族,挡得住异族才能说其它。但厉兵秣马最是花钱现在国库却似乎有些空虚。”
太子不动声色,点头道:「卫大人目光如炬,国库确实空虚。不知大人有何教我?」
卫渊道:「上京之时我曾沿途观察,发现大晋许多地方其实相当富庶,按理说国库应该充溢满盈才是。但现实却是国库空虚,那就说明一件事,大晋不是没有银子,只是这银子没有进国库而已。」
席中一名上了年纪的文官忽然重重哼了一声,另外两人也是面露不悦。卫渊认得那上年纪的官员是工部尚书,有资格在政事堂议事的,应该是太子一脉核心人物了。
他抚须正色道:「卫大人此言差矣!藏富于民,乃是国强之根本。地方大族殷实,自会招募乡勇,农闲训练。这也是我大晋兵员一大来源。士族乃是大晋之根基,卫大人年纪轻轻,开口就妄议祖宗传下来的体制,怕是不妥吧!」
卫渊也着恼,道:「不纳银也行,捐丁也是办法。」
工部尚书脸色更加难看,想要说什么,但看看太子脸色,未再多言。
而卫渊察言观色,也就大致知道了世家和晋国的关系。这些事实际上史书上早有记载,但今日卫渊才直观了解到,世家门阀对于任何可能对他们征税的想法反应有多激烈。
太子端着酒杯,意味深长地问:「那卫大人对大晋未来又有何看法?」
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