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一声,犹如一道响雷在直接在皇后头顶上炸起,让她久久未能回神。
这姜娆如何会知道这件事!
是谁告诉她的?
她来自东陵苗疆,难道是魏容华?
不不不,这不可能!
皇后当即否定了这个想法。
魏容华怕是最害怕有旁人知晓她所做的这件事,怎会去告诉旁人。
可眼前的女子又是如何知晓的?
纵然心里已是乱的不行,可多年来的跌宕沉浮,早已让皇后变得喜怒不形于色。
“姜姑娘说话未免太过荒唐,凰儿是本宫亲自养大,无一日离开过本宫的身边,姜姑娘觉得,本宫会认错自己的女儿?”
皇后这个态度早在姜娆的意料之中,她轻笑开口:“这世间荒唐之事太多,皇后殿下还是少见了。”
“长乐公主自然是您的女儿,可在长乐公主的那副躯壳之下,却有着另一个灵魂。”
若说姜娆方才的话,还能让皇后心里有着些有几分侥幸,可这话一出,让皇后彻底相信,面前的这个年轻女子,绝不简单。
她看着姜娆,眼神冷凝:“你说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当了数十年母仪天下的国母,上过朝堂呵斥群臣,也上过战场逼退敌军,身上那不怒自威的气势总是能在不经意中显露出来。
姜娆被这样的眼神盯着,心里起了些许胆怯之心的同时,突然觉得这位西武皇后给她的压迫感似乎有点熟悉。
可此刻,也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姜娆抬眸,对着皇后妖媚一笑:“皇后殿下,我不仅知道这个,我还知道如今入主长乐公主身体的那个人是谁。”
“她是东陵的昭璟长公主夜姝凰,与您的女儿同名同姓呢。皇后殿下您的女儿因昭璟长公主死了,而昭璟长公主却借着长乐公主的身体活的风生水起,您甘心么?”
姜娆不嫌事大地说着,既然宁翌辰待她如此无情,那她又何必信守承诺不说。
夜姝凰本就是该死之人,就算有违天道也救不了她。
“姜姑娘说了这么多,当真以为本宫会信么?”皇后冷笑,看着姜娆,眼神睥睨而轻蔑:“本宫是疯了,才会怀疑自己的女儿而相信你一个外人。”
姜娆摇了摇头,很是云淡风轻:“皇后殿下信不信无所谓,姜娆此番前来,也只是不忍心看到皇后殿下受人蒙骗罢了。”
“唉。”姜娆怜悯似地叹了一口气:“可惜长乐公主无故枉死,只为了成全一个人的私心。她的生身母亲却完全不知情,却把仇人当做亲女儿来疼爱。”
“可恨啊,可笑啊,可怜啊。”
“不知长乐公主在九泉之下,看到自己的母后对杀害自己的仇人极尽疼爱,会不会到死都不得安宁,变成厉鬼,永生永世不得入轮回。”
这一句句,像一把把刀,直接插在了皇后的胸口,刺得她鲜血淋淋,痛不欲生。
皇后的手攥得紧了紧,眼神幽暗了许多。
“日久见人心,皇后殿下若是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多留心观察观察,相信不久后,殿下您定会明白的。”
其实这话,若是仔细听的话,是能听出端倪的。
可偏偏,此刻的皇后表情冷淡,可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地恨意悔意,若不是被她用尽全力克制住,她早便要发作出来。
姜娆将一只绿色小瓷瓶放在了桌子上,微笑着解释:“这瓷瓶里装着的,是我苗疆至宝化魂水。”
“若有一日,皇后殿下相信了我的话,不妨把它下在如今长乐公主的茶杯里。若是她本就是那副身体的主人,自然相安无事。可一旦是他人魂体入主,这化魂水立即就会起作用,会显现出魂体原本的面目。”
解释完,姜娆对着皇后盈盈一拜,然后只是一瞬间,白色烟雾出现,片刻,消散,人已走远。
姜娆虽不确定她的话,皇后信了几分,但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夜姝凰再怎么演技高超,在亲生母亲面前,总是会露出马脚的。
她等着看东陵长公主夜姝凰借尸还魂这件事彻底暴露的一天。
姜娆不知道的是,她和皇后方才的对话,其实算得上是两人都不是在同一个频道上。
可意外地双方竟然都听懂了,都以为双方懂得了自己的意思。
姜娆的意思很明确,东陵长公主不甘心被东陵帝赐死,于是将长乐公主害死,然后自己借尸还魂到长乐公主身上。
而皇后呢,她听到的意思是,这个叫姜娆的女子不简单,不仅知道了多年前她的女儿和魏容华的女儿互换了魂体。
还知道她真正的女儿被东陵那群人利用完后害死了,而她自己把仇人的女儿当成亲女儿来养。
姜娆彻底离开之后,皇后再也支撑不住,双腿发软地瘫坐了下来。
她不敢大声哭泣,只能捂着嘴,眼睛睁得大大的,一颗颗泪住就从眼眶里落下来。
姜娆方才的话还历历在耳旁响起。
阿杳枉死,而她作为阿杳的母亲,却对着仇人的女儿慈爱有加,阿杳会怨恨她么?
阿杳,是阿娘对不起你。
若是你真的心有怨恨的话,就来找阿娘吧。
阿娘真的很想你,你也很久没入阿娘的梦了。
直至下半夜,皇后的眼睛干涩地再也流不出泪了。
她年轻时,曾有一双极漂亮的桃花眼,盈盈动人,可因为在夜深人静时哭的太多,太久,早就没有了原有的色彩。
皇后站起了身,终于是将目光放在了那小绿瓷瓶上,她拿在手上,细细摩擦,眼神幽幽。
若是可以,她当真是想看看魏容华的女儿没了阿杳的躯壳究竟是什么样子。
皇后自是不完全相信姜娆的话,可那又有何关系呢。
反正到时候出事,伤的也不是她的女儿,她有什么可心疼的。
……
次日一早,联姻的圣旨就送到了夜惜晚的宫殿。
“奉天成运,皇帝召曰,今有七公主惜晚,敏识冲和,韶姿婉秀,纯孝之性,二五年华,特赐与北齐联姻,以结秦晋之好,固两国百年之合。”
(本章完)